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旅游建设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旅游意义
  当前位置: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回忆录>>正文
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沪浙红色旅游区
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
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东北红色旅游区
鲁苏皖红色旅游区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太行山红色旅游区
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特稿:战斗在大别山剿匪前线
2009-10-16 17:19:40
作者:方维先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这段剿匪战斗生活,虽然只有两个月,但十分艰苦、紧张,同时也感到愉快。例如在生活上因后勤部门有时粮、油、盐供应不上,按纪律又不许向群众购买粮食,因此经常缺粮断油断盐,同志们只好买老南瓜充饥。又如我们是住在匪窝里,时刻都要提防着土匪的袭击,夜晚住在地主大门口,后山老林中的要道口都安了岗哨。开始一个人在山林里放哨,虽然手上有武器,但心里还是很害怕,有时听到一点响动,身不由己就打起哆嗦,后来才慢慢锻炼出来,听到可疑的脚步声,立即卧倒,子弹上膛,同时大喊一声“口令”。通过发动群众侦察敌情,了解顽匪多半是利用夜晚出来活动。小分队决定,干脆也来个针锋相对,夜晚出击。于是三天两头,一到掌灯时,小分队就出发了,穿老林、攀悬崖、摸山洞,每次少则十几里,多则几十里,直到第二天天亮时才回驻地。这样一来,使土匪闻风丧胆,纷纷向小分队缴枪投诚。我也学到了一些摸夜路攀悬崖走老林的本领。我们小分队的十名老战士,个个都象《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都是久经战场的英雄好汉,处处关怀照顾着我们这两个小知识青年,摸山洞擒土匪时总是他们冲在最前面,夜晚出击,总叫我两人走在队伍中间,有时在深山老林里听到野猪豹子的啸声,总为我们壮胆、防护。在他们身上,我不但学到了许多战斗经验,还学到了不少优良的作风和光荣的传统,亲身感受到革命队伍中的温暖和友情,使我在战斗中成长,因此觉得生活很愉快,也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战斗在大别山下的“南泥湾”1950年夏,部队一面在大别山继续剿匪反霸,一面开展生产自救,解决吃粮困难。文工团奉命开往大别山下的“南泥湾”——麻城郊区,参加部队大生产。具体任务是完成百亩水稻田的车水抗旱和薅秧除草任务。这对我们这一群从未手拿锄耙的小青年来说,又是一次艰苦的考验。例如抗旱要用水车,还记得我们初上水车时,两脚怎么也不听使唤,水车上几个脚踏板一转动,不是两脚踩空,连人掉下水车去,就是被脚踏板打在小腿的迎面骨上,疼得直流泪。后来经过不知多少次的苦楚和锻炼,终于在水车上操作自如。再说下田薅秧吧,开始真叫人心惊胆颤,因为这里田里的蚂蝗特别多,下田不一会,脚背上就爬上好几条蚂蝗,打也打不掉,拍也拍不下,一道道鲜血就顺着脚跟往下流,真是无法对付。后来请教当地群众,才知道用烟袋油防蚂蝗的办法,有的还用旧绑腿把脚杆绑紧,用这种双保险的方法,我们再不怕蚂蝗咬了。

    这次大生产中,我们还经历了一次同大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考验。一天,突然暴雨袭来,山洪暴发,我们驻地是一座祠堂,恰处河边低洼地,周围数里之内又无一户群众,眼看洪水猛涨,不一会就冲进大门,淹没了天井院和两边厢房,全团同志退到大殿上,但洪水无情,步步紧逼,一直把我们逼上大殿的屋檐上,眼看着洪水继续朝上涨,水中一条条长蛇乱窜,一群群老鼠在垂死挣扎,团里的领导和老同志一方面为大家壮胆,一方面指挥同志们向屋顶撤退。但同志们都明白,如果洪水上了屋顶,那情况将不堪设想了。就在这万分危难之际,离我们数里远的群众,架着木船救出了我们。当时那种军民鱼水之情,那种绝路逢生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

    千里巡回大别山

    从1950年夏季完成大生产任务后,我们文工团又转入大别山剿匪战场,除了在原驻地文家祠堂(后迁到黄州城)作一些短暂的休整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巡迥在大别山各剿匪部队营地,进行慰问演出。我们曾攀越大界岭,历险天堂寨,足迹踏遍大别山,歌声传到长江岸,恶劣的环境,艰苦的岁月,磨练着我们这群部队文艺战士:舞台上下,营地内外,多少难忘的往事,映在我们这群“鄂公”的校友心中,这里记载的仅仅是巡回演出中一些生活和工作的片断。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一九三六年至三七年红二十八军在罗田的一些活动与战斗
·下一篇:刘醒民:随刘邓进军大西南 为周总理拍照忘开镜头盖
·李洋:热情整理图书 坚定政治信念——信阳师院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组图)
·胡荣华:大别山干部学院:特色教学为地方经济发展注活力
·特稿:大别山干部学院:特色教学为地方经济发展注活力
·胡荣华: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特色教学为地方经济注活力
·特稿: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特色教学为地方经济注活力
·李建设:鄂豫皖大别山革命根据地迎来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队伍(图)
·特稿:鄂豫皖大别山革命根据地迎来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队伍(图)
·军歌唱响大别山 中国梦公益演出首次走进麻城(组图)
·程胜利、林涛、李世全:军歌唱响大别山 中国梦公益演出首次走进麻城(组图)
·特稿:军歌唱响大别山 中国梦公益演出首次走进麻城(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