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东北抗日战争进入极其艰难困苦的时期。日军为建立巩固的侵华后方基地,开始大规模实施归屯并户、坚壁清野、“匪”民分离等毒辣手段,对抗联部队进行“梳篦式”搜查,“毁灭性”扫荡,抗联部队有生力量大批减员。面对此情,抗日联军领导提出了“保存实力,培养干部,准备进攻,迎接全国抗战胜利”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东北抗日联军陆续进入苏联境内整休。国内仅留几个小分队采取“化整为零,分散活动,寻找时机,主动出击”的斗争方式,依托山区,依靠群众,袭击日寇,扰乱敌伪统治。到1943年末,东北党组织决定,国内仅留于天放领导的20多人小分队坚持斗争,其余陆续进入苏联“野营”集训。
这一年的冬季特别严寒,敌人对于天放小分队的围剿也特别残酷血腥,敌人四处张贴告示,悬赏10万元捉拿于天放。为避开敌人的“讨伐”“围剿”,小分队放弃老金沟后方基地,进入靠近绥棱张家湾东南的原始森林,在原密营南的8公里处又建起一座新营。两个密营分别由于天放和孙国栋领导。他们以此为活动基地,秘密发展抗日救会组织,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
然而,就在小分队积极开展活动时,由于叛徒告密,这年底的12月11日凌晨,日伪“讨伐”队悄悄摸到新营,正好孙国栋出屋解手,埋伏的敌人开枪打伤他左臂。孙国栋见此,急忙组织战士突围,老董头等5名分队战士中弹牺牲,两名战士被俘。为及时通知老营,孙国栋穿着单衣,趟着没膝深的积雪,在天亮前赶到老营。于天放当即决定撤离密营向中苏边境转移。
当他们赶到边界时,发现敌人在这里密集设卡,严密堵截,无法过江越界,只好又转移到绥棱分水山一带,在这里筑雪为营。到此时,小分队粮食已消耗殆尽,饥饿威胁着战士的生命。他们四处寻找粮食,后在拉山农民帮助下,获得一点粮食,度过最艰难的时日。
于天放为解决小分队吃粮,给绥棱县四井村伪村长写过一封信,奉劝他要有爱国之心,帮助解决些粮食,可这个丧尽天良的家伙却把信交给了日寇。敌人如获至宝,立即组织讨伐队前去围剿。于天放对此早有防备,让敌人扑了个空。于天放估计敌人可能在分水山驻扎,及时派孙国栋、于兰阁重回分水山偷袭敌人。他们乘着夜色,向敌人帐篷发起进攻,手榴弹轰然爆炸,子弹像雨点般射向敌营,使敌军数十人丧命,取得大捷。
远在苏联“野营”的东北抗联领导周保中、李兆麟十分关心于天放小分队,他们指示北满省委书记金策派人回国接回小分队。张瑞麟受命带领6名战士,于1944年3月底,起程回国。他们在苏联边防军的帮助下,越过日军封锁线,直奔于天放的活动区域老金沟。按照约定联系办法,于天放应把活动地点写在纸上装到玻璃瓶内,埋到一棵大松树下。但找到了那棵松树,挖遍了树下周围,却没找到瓶子,联系线索中断了。张瑞麟决定扩大寻找区域,但在漫无边际的北国大地找到一支十几人的小分队,无疑等于大海捞针。况且又是在粮食断绝、敌人严密封锁的状况下进行。这期间,几次同敌人遭遇,先后牺牲2名战士,“野营”领导通过电台指示张瑞麟小分队返回苏联,两个多月的艰苦寻找,到此告一段落。
其实这时的于天放小分队陷入了艰险的危困之中。由于日伪军频繁“讨伐”,敌特分子四处侦查、叛徒汉奸助纣为虐,他们在密林中的活动受到极大限制。于天放在老金沟密营主持召开会议决定走出大山,发展抗日力量。1944年1月29日,他们与进山拉木头的绥棱县宋万金屯农民张录取得了联系,张录听说他们是抗联小分队,回屯动员亲戚、邻居,筹集到小米、米查子1000多斤,猪肉200斤,酸菜2桶,两日后秘密送到山上。
经过缜密调查,于天放认为张录老实厚道,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便与张录关系密切起来,张家成了小分队的活动据点。于天放带领小分队在这里广泛接近贫苦群众,热情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于天放还编写《农民四季叹》歌词,由孙国栋谱上曲子,教农民传唱。同时在群众中秘密发展抗日救国会员,严惩作恶多端的伪警伪军,鼓舞群众斗争士气。
1944年6月,于天放利用张录的关系,带领小分队转移到宋万金屯,以雇工名义开展活动。在这里于天放介绍小学教员王明德、兽医刘文祥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由7人组成的抗日救国会。
于天放住进宋万金屯之后,特别是张录家突然来了4名雇工,引起日伪当局注意。敌人为放长线钓大鱼,在宋万金屯收买了一个叫于山东子的人,以及经常到这一带打猎的王山东子。二人伪装积极,多次为抗联买过东西,骗取了小分队信任。
1944年12月19日,于天放在宋万金小学正同教师王明德交谈,叛徒夏振华带领众特务冲进来,枪口对准于天放,虽展开一场搏斗,但终因寡不敌众,于天放被捕。在于天放被捕之时,小分队成员于兰阁正从壕南场院往回赶,发现敌人包围了屯子,撤腿调头往壕南跑,当行至小红营林场时,误入特务据点,也遭逮捕。就在他们被捕的当天夜里,孙国栋在绥化九井子、杜希刚在绥棱小五部屯也先后被捕。至此,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先后有6名小分队主要成员被捕,几乎造成小分队全部覆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