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是个旅游大县,有闻名远近的龚滩,龙潭古镇,桃花源;还有我们重庆市唯一的老革命根据地南腰界,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贺龙创建的川黔湘鄂革命根据地。1934年6月10日,贺龙把红三军司令部设立在南腰界场上的余家桶子大院里。10月27日,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转战到达川黔边区,与红三军共8000余人胜利会师,并在南腰界场后的猫洞大田举行会师大会,红二方面军从此诞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
笔者曾因参与重庆青少年教育基地编印的《爱国主义故事》一书的写作,2006年去过南腰界。该地处在酉阳县东南部,与贵州省沿河县、松桃县、印江县及我市秀山县接壤。这里群山清秀,清幽寂静,在南腰界行走,每到一处,无不回响着当年红军的脚步声,无不记录着当年红军的身影,使人仿佛回到红军领导乡亲们打土豪分田地的峥嵘岁月。红三军初到时,土匪头子冉瑞廷与红军对抗,把当地的村民驱赶进冉家祠堂里作为人质。红军围住祠堂与土匪打了几个月,牺牲了300多人,终于解救出了村民。
在南腰界,完好保存数十处红军战斗遗迹、红军烈士墓。有红二、六军团会师大会会址、大坝场祠堂红军政治部旧址;有红军大学、红军医院、《红军十大纲领》等数十处文物景点。余家桷子是一处穿檐斗榫的清代建筑,进入庭院仿佛能听见贺老总气吞山河的爽朗笑声。院落中有株花红树是贺龙亲手栽植。1986年,县政府拨款修复了红三军司令部遗址和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亭。
生活在南腰界的村民心中充满自豪感。我曾听老人们讲起保护红军宣传标语的故事。在东轩门土地庙石灰粉壁墙上,毛笔书写的中共六大《十大政纲》十分醒目。有二百多字,落款是“红三军宣”。这面墙上的文字十分珍贵,现今字迹清晰完整。书写人是当时红三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樊哲祥,解放后曾任北京炮兵学校校长。相隔70余年,是怎样保存下来的呢?村里老人讲,1934年10月红二方面军离开南腰界东进湘西。村民为把标语遮掩起来,有意在墙下炸油香米粑,让油烟弥散覆盖……解放后,由当年村苏维埃的冉隆昌老人,小心用小刀刮去油垢,方让字迹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