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梓璋老人近日捐献出恋人―――“11.27”殉难者郭重学烈士留下的唯一亲笔
-恋爱情景:“我们曾一起卖过戏票、一起参加过蓓蕾社的组织活动、一起划船游过玄武湖。”
-评价恋人:“他机灵而不外露,果敢而无锋芒;他不像狮子那样地怒吼,却能像骆驼那样肩负重担。”
-捐献纸条:“把纸条捐给文物部,不仅可以作为文物保存,我和重学一生的恋情也会永远保鲜。”
郭重学烈士简介:
郭重学,又名习之,雨。1922年出生在四川宜宾县双石铺一个一年收租谷二十余担的小地主家里,由于有八个兄弟姐妹,家庭经济入不敷出。1937年秋,考入富顺县中学,读一年多被无理默退;1939年,考上自流井的蜀光中学,其间被自贡市盐务局录为职员,一年后,返回蜀光中学;194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政治系。
1946年下半年至1948年7月,他先后在安徽明光嘉山中学校,江苏农职校,重庆建川中学任教;1948年8月后,他一直在重庆新桥适存高级商职校任训育主任兼英文教员。
1948年9月7日被捕,被关押在渣滓洞;1949年11月27日遇难。
核心提示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在逃离重庆前,以残忍的手段在歌乐山麓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惨绝人寰地屠杀了500余名“政治犯”,制造了“11·27”惨案。从此以后,每年的11月27日成了人们悼念和缅怀这些烈士的日子。
近日,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工作人员搜集到了当年遇难烈士郭重学1946年写给自己未婚妻陈梓璋的一份便条。见证了郭陈二人50余载的生死恋情,同时也让陈梓璋老人一生生活在对往事的追忆中。
“以庸俗的interpreter心理来读英语和以研究态度以求深刻了解异国语言与文化的初衷是有鲜明的差别的。这差别也就是殖民地奴隶嘴脸与人类理想追求者的特殊标识,我知道你是后者,而且我希望你痛恨前者……”
一张32开图书的扉页,其正中位置却整整齐齐地写着上面几行文字。这是郭重学烈士写给自己未婚妻陈梓璋的信念纸条。
据了解,2004年11月27日,这张不大的纸条被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文物部收藏。昨日,记者专程拜访了陈梓璋老人,年届80高龄的陈老虽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耳聪目明,并且特别健谈,她追溯了革命时期自己那段难以忘怀的爱情故事。
恋情在同学时代建立
“君在长江头,妾在长江尾。”陈梓璋老人愿意用这句话来形容自己与郭重学50余年的生死恋情。
据陈老介绍,她和郭重学是从初中到大学的同学,初中在富顺县中学时,郭便认识了她;高中在自流井蜀光中学时,因郭重学擅长演戏,她开始认得他;直到上南京中央大学时,念政治系的重学是校友会的副主席,而念医学院的陈梓璋长期被邀出席,两人的交往开始变得频繁。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中央大学复校迁回南京,两人的接触就更多,恋爱关系在此过程中正式确立。“那时我什么也不知道,反正不知道。”陈老斜坐在椅子上,不停地搓着双手,眼神开始变得兴奋,嘴角也露出了一丝羞涩的微笑。
据了解,在两人相识期间,陈梓璋跟着郭重学一起卖过戏票,一起参加过蓓蕾社的组织活动,一起划船游过玄武湖……“他人敏感、深沉,随时都在保护着我。”陈老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