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四川的一位画家曾经给邓小平画了一副黄猫黑猫图,以此来表达对这位老人一生坚持的信念的赞美。邓小平欣然接受了这片心意。
它的由来,缘于邓小平在1962年说的一句在全国家喻户晓的名言。那时,由于“大跃进”的失误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国经济形势非常紧张,人民生活极度困难。安徽等省一些农村为了度过经济困难的日子,自发进行了包产到户、责任田等各种形式的试验,这在党内引起了争论。
1962年7月2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邓小平针对当时的争议表态说:“现在是过渡时期,哪一种方法有利于恢复农业,就用哪一种方法。我赞成认真研究一下,分田或者包产到户,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因为这相当普遍。我们总要有答复。群众的要求总有道理,不要一口否定,不要在否定的前提下去搞。过渡时期,形式要多种多样。陈云同志也赞成多种多样。总之,要实事求是,不要千篇一律。这几年就是千篇一律。”
5天后,他又来到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的会场,在向团中央的委员们介绍国内形势时,继续宣传他的观点:“农业要恢复和发展,要从生产关系上解决问题。照我个人的想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形式比较好。”“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为了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引用了一句四川的俗语:“不管黄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这句话立刻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全国。“文化大革命”中,这也成了邓小平的一个“罪状”。
像这样幽默简明而又寓意深刻的话,邓小平说过很多。1978年2月,他在成都对四川省委的领导说:“我在广东听说,养3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5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
鸭子也好,猫也好,人们都能从这朴素的话语中,听出邓小平所要表达的深刻的含意。
邓小平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辉煌,留下了太多的记忆和回响。可人们印象最深的,总是他那求真的风骨,务实的本色。
即使在晚年获得巨大声誉的时候,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哪怕一些小事,他也会较真地坚持事实的真相。
曾有人回忆说,1920年10月19日,邓小平一到法国,就“活泼机灵地跑在前面”,向前来迎接他们的法华教育会的代表报告说,船上的重庆学生已分成4组,可以按组上岸。
他知道这个说法后,笑着说:我是那批八十几个人里面最小的,连发言权都没有。
他反复地告诉人们:名誉多了是一个负担。永远不要过分突出我个人。我所做的无非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又说:这几年来我有意识地减少工作,让别人多做,中国的现行政策并不仅仅体现在我一个人身上。中国的政策并不是我一个人提出来的,中国的现行政策是得到全国绝大多数人的广泛支持,得到广大干部的支持,干部和群众都要求改革。
邓小平从不喜欢滔滔不绝的高谈阔论。当孩子们问起他在太行山时期都做了些什么事?邓小平只回答了两个字——“吃苦”。在评价刘邓大军的辉煌战史的时候,他也只用了两个字——“合格”。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问他三落三起、终能重返政坛的秘诀是什么?他的回答还是两个字:“忍耐”。
在领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他的名言是“摸着石头过河”。“石头”是什么,就是实践。
1992年在南方,他依然用短促而掷地有声的话语来评价自己的作用——“我的作用就是不动摇”!
这就是邓小平的风格,这就是邓小平的智慧。七十余载风云看淡,半生沉浮逝水无波。邓小平以其独特的方式,坚定地朝着心中的理想迈进。他雷厉风行,果敢沉毅,善于抓住问题核心,一语中的。大山般的缄默是他独特的语言,静水般的沉思是他卓越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