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过去了。在一次大队群众会上,临清市委派来的一位负责同志告诉大家:“前些日子,上级拨下6000斤粮食,因为南边几个村子灾情重,都拨给他们了。至于说什么8万斤救济粮,那是没影儿的事。”这一说,大家才明白了。
有的社员找到玉兰,道歉说:“玉兰哪,你受冤了。”
玉兰还是那句话:“咱们要相信党。”
吕玉兰和青年人谈心,右一为大队妇联主任邱秀梅,右二为知识青年许爱国。
1963年9月,大水刚过,由国家调拨的大批救灾物资,不断运下乡来,什么单衣棉衣、布鞋雨鞋、袜子手套,可说应有尽有。一天,队干部们拆开大包,这个拿件单的,那个拣件棉的。他们一边拣,一边还往自己身上试着穿。这个说:“这件俺穿着正合体。”那个说:“这件像给俺做的。”整个院子,活像开了个估衣店,站满了试衣服的干部。东一件,西一件,摊得满地都是。
玉兰从外边走进院里,望着这情景,还以为他们是往下分配呢,就说:“还没研究哩,怎么就分开啦?”
话音没落,一个队干部冲着她说:“玉兰,你穿鞋子费,特意给你留了两双皮鞋,可好哩!就在那个纸盒子里,你试试。”
他这么一说,玉兰才明白,原来他们都是为自己挑的。她对那个纸盒,看都没看一眼,立即大声说:“多好的皮鞋,俺也不要。救灾物资,应该先分给贫下中农。当干部的,谁也不许先挑先拣。挑了衣裳的,赶快放回去,重新分配!”
玉兰这一说,尽管有些人不大满意,可他们还是把已经挑到手的衣服,又放回去了。
玉兰不仅严格自律,而且要求家属和亲友,也做到这样。
村里的老人告诉我,有一回,玉兰父亲见树林里叶子很多,就搂了一大筐,用自行车驮回家来,准备用来烧火做饭。玉兰回家看到树叶,向父亲问明了情况,非让他把树叶给队里送回去。
父亲说:“树林里叶子那么多,搂筐叶子算个啥?”
玉兰坚决地说:“不管是一筐还是一片,凡是集体的东西,咱一点也不能沾!”
从此,玉兰父亲再也没有到集体树林里捡过一枝一叶。
“赔本干部”,这是父母给玉兰起的“雅号”。几十年间,玉兰当干部,从来不陪吃陪喝,不但没有从中沾一点便宜,反而往里贴东西:出差贴路费;上级来人在家吃饭贴饭菜……1966年3月,《邢台日报》曾以《赔得合算 赔得值实》为题,登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那是一个初春的日子,临清市委召开四级干部会,后天就要集合了。去参加会议,来回坐车要花钱,会上吃饭要花钱,也无可非议,可玉兰不愿这么做。从1955年当干部后,从来没有因为外出,拿过队里一分钱,不是用自己的一点日常积蓄,就是让家里变卖点鸡蛋什么的。
可是,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鸡还没下蛋,手里又没有钱,怎么办呢?玉兰坐在堂屋里,两眼望着门外出神。忽然,她看到两只叫着往外跑的羊羔,便对母亲说:“娘,给俺只小羊,卖几个钱,作路费吧!”
母亲不高兴地说:“你当干部,老是出门开会,也不能光自个儿掏路费!几十斤鸡蛋给你搭进去了,3窝小猪又给你赔进去了。一个旧套子,你也送到收购站换了钱。今儿,你又要算计这两只小羊,办不到!”
“叫你当干部,哪能‘赔了夫人又折兵’!”父亲更不满意,“从你当干部,家里的事不问一句,自留地不看一眼。说声出门,自行车的气儿给你打好了。说声吃饭,碗给你端上了。全家人,都跟着你忙活。这样干下去,啥都得赔进去。”
玉兰笑了笑:“俺不早说过,俺能做点工作,爹娘给了很大的支持吗?你们叫俺‘赔本干部’,为革命,把人都搭上了,几只小猪小羊,还有啥舍不得的?”
父母听着她说得是这么回事,不吭声了。第二天,父母就把羊羔拉到街上卖了,把钱给了女儿。
玉兰的亲戚告诉我,玉兰在家很受“宠”,她要干啥,父亲就答应她干啥。就拿养母猪来说,她父亲开始不愿养,她就在家“闹事”,天天嚷嚷,弄得父母也拿她没办法,只得依她。母猪买回来了,她又顾不上喂,还得由母亲去饲养。为了支持她当干部,家里人可没少费劲。
后来,每当有人喊玉兰“赔本干部”时,她总是微微一笑。她觉得,自己搭上几个钱,对工作有利,对集体有利,赔得合算,赔得值得。
玉兰每次因公外出回来,都向父母交账,借这个机会,向他们进行大公无私的思想教育。慢慢地,父母对她“贴钱”当干部,由不理解变成了支持。过去叫她“赔本干部”,是怀着一种不满的心情;后来叫“赔本干部”,却换成了一种赞赏的口吻。
如今,在东留善固人的心目中,“赔本干部”已成为一种光荣的称号,反映着公而忘私的美德。
“玉兰的‘赔本干部’思想,影响了俺们村的几代干部。”许多老干部告诉我,当年在玉兰“当干部要甘于吃亏”的思想影响下,东留善固的干部们纷纷以争当“赔本干部”为荣,干了许多“赔本”的事:村干部们外出开会,从不上队里领取出差补助;上级来了人,该谁接待谁接待,都是领到自己家里吃饭,从不到公家领补助费……
甘当赔本干部的吕玉兰,内心充满了喜悦。
贾俊刚告诉我:“那时,大队干部到县上和公社开会,别的村再穷,干部都下馆子,就俺们东留善固干部,从来没下过馆子,都是自带干粮,向人家要碗水喝。有一回,俺跟玉兰到县上开会,开玩笑说,‘玉兰,弄一顿儿吧!’玉兰说,‘不沾!不沾!’多少年来,玉兰也没和俺们下过一回馆子。玉兰常给俺们说,当干部,除了带头干,除了吃亏,还有啥说的?她还说,东留善固穷,不当干部,也照常挨饿,把咱村搞好了,全国都好起来了,咱们再享福,也不晚。再说,当年那些老红军、老八路,为咱们打天下,许多人连命都搭上了。毛主席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家里牺牲了6口亲人。咱们下点力、吃点亏,这还算什么?玉兰那会儿说的话,如今实现了,全村人均收入成千上万元,老干部每月都拿补助,吃亏变成了享福。”
“东留善固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可以说是玉兰用甘于吃苦、吃亏、吃屈的‘三吃’精神换来的。”贾俊刚最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