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陈先义>>正文
陈先义:若是有百个千个万个张钦礼,我们的党将坚不可摧!(组图)
来源:红色文化网
作者:陈先义
浏览次数:
2024-05-13 10:41:39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一个高尚的人——焦裕禄最亲密战友张钦礼同志20周年祭

    豫东平原之上,兰考期待丰收的麦田里,一片耸立的墓碑,祭奠和缅怀着一个故去的共产党人,也叙述和标示着毛主席开创的那代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是那么深入人心。每年他的祭日,普通百姓都会自发地来到他的墓前,凭吊他的英灵,表达对他的缅怀和思念。

    诗人臧克家有一句名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说的两种人,第一种是视人民为草芥的人,第二种则是把人民当父母的人。能让群众自发凭吊纪念的人,无疑是一位视人民为父母的优秀共产党人。

    今年5月7日,是张钦礼同志辞世20年的日子,按照传统说法,逢五逢十,必是大年之祭。

    早上天刚蒙蒙亮,祭拜老书记的父老乡亲们便自发地来到墓地,通往墓地的乡间路上,人群熙熙攘攘,像是豫东农村的盛大节日。人群中有群众,有干部,有鬓发斑白的老者,也有英气勃发的青年。因为墓地面积有限,第一批祭奠的结束了,第二批才能接着祭奠。上午不到九点,前来祭奠的群众已经有好几批了。

    祭奠的人流里,有一位已经96岁的老者,他叫郝风臣,是梨园村的老支书,解放战争时是一个著名的儿童团团长。他不仅自己来,而且还偕同他的继任支书李铁创、现任支书李大威一起来了。按说96岁已经风烛残年,但是老人说,如果说不到墓地,他就会饭吃不下,觉睡不香。就是这位老支书,当年曾经与张钦礼同志同甘共苦治三害。他说,咱兰考老百姓能够过上有钱有粮的好日子,能够吃得饱穿的暖,住上楼房,娶上媳妇,世世代代不能忘记张钦礼老书记的恩情。

    曾经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并且向总书记汇报的坝头乡张庄村的女支书齐殿花,也带着张庄的群众代表一大早就来到了墓地。站在张钦礼同志墓前,她叙说着村里的巨大变化,畅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她说,多么想让老书记看到今天这样巨大的变化啊!

    现在的乡村,尽管早已流行新式的鞠躬礼,但一些赶来祭奠张钦礼同志的老人们,来到墓前依然按照我们民族的旧礼俗,扑通跪了下来,向老书记施以农民最朴质的问候。好像不如此,便无法表达自己对老书记的怀念。

    一个共产党人,死后20年,依然得到人民如此深情的怀念,无论怎么讲,这都说明这个人是无愧苍生、无愧人民、无愧我们党的一个大写的人。这个人就是曾与焦裕禄共事多年,同样和焦裕禄一样,是率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的领军人张钦礼同志。

    对一个死去的共产党的县委书记,如果每年有十个数十个普通老百姓去墓地祭奠,那一般来说就叫报恩,因为当了那么多年书记,在世时或许有恩于一些人,这于情合理。如果有几十个几百个普通老百姓年年来到墓地追思,也同样可以理解,那叫纪念和缅怀,因为感人的事迹总可以永远让人铭记于心的。但是,如果年年有数量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来到墓地,去追念一个早已离开人间的共产党人,甚至这人群里不仅仅有与逝者接触过的老者,还有老者辞世后,他们的孩子们依然接续着年年祭奠,那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感恩和纪念了,这便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叫“得民心”。

    以此来论,已故的老书记张钦礼是一个得了民心的共产党人。

    当然,还有更加隆重的祭奠表达,年年都有普通百姓给已故书记立新碑。如果说一个地方,一方土地上的乡亲立碑纪念他,可以理解,那叫英模崇拜,但如果这些立碑者不再局限于一地一县,而是遍及全国四面八方,多达一百多块,形成一片碑林,那便可以理解人民不仅对一个人,而是对毛主席领导的那一代共产党干部的良好作风的珍惜和追念。这就紧密关联着我们一个政党的政治威望的变化。

    张钦礼就是这样一位得了民心的共产党的县委书记。

    张钦礼做了什么?能够赢得人民群众如此世代厚爱,世代缅怀?说到底,张钦礼不过是做了一个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是关心人民疾苦,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困难放在心上,扎扎实实为人民服务。有句古话,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外如是。

    当年在兰考领导游击队打日本侵略者,为了人民,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有许许多多他的抗日故事,如今依然在兰考大地传颂着。新中国成立了,他眼看父老乡亲吃不饱肚子,心焦如焚,于是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这片他曾经洒下过热血的土地,那就是带领人民坚决改变兰考面貌。

    兰考人都记得,为了兰考人民的温饱,他当年最为痛恨的就是浮夸风。因为斗胆揭露浮夸风,他被撤过职、降过级,直到最后冒着危险跑到北京向周恩来总理反映情况。当时周总理闻之震惊,夸奖他是全国第一个到北京反映浮夸风的县委书记。此后,党中央果断做出决定,调离了那个在全国搞浮夸最为严重的省委书记,开始坚决纠正浮夸风。为此,不仅兰考人民记着他,甚至整个河南都记住了他。说他不计个人得失和政治前途所反映的情况,不仅救了兰考百姓,还救了整个河南因浮夸挨饿的人民。

    再后来,与他并肩战斗的焦裕禄同志去世后,他继续高举根治三害的旗帜,领导兰考人民继续战天斗地。

    兰考百姓记忆犹新,对于兰考来说,历史上曾经有过影响最大的一次脱贫。1976年,全县粮食产量居然达到35000千万斤,人均800斤。上缴国家3000万斤,100万斤皮棉,80万斤油料。当年还援助解决了工业重镇大庆工人的吃粮困难。在全省当年工业发展序列里名列前茅,成体系性地建成了兰考的工业布局,年工业产值达4000多万元。向国家上缴税利760多万元,上交财政603万元。这在当时是多么了不起的数字。兰考这次有史以来第一次脱贫走上了富足的道路,这个伟大的变化写入了兰考县志。兰考人民深深懂得,这个伟大变化,就是张钦礼同志接过焦裕禄同志的重担,领导兰考人民继续奋斗的结果。

    但是由于大家都懂的原因,后来张钦礼同志因为被污名化和其它莫名其妙的原因,遭受囹圄之苦,受牵连达数千人。人变了,心散了,队伍垮了,兰考的大好形势不见了,一切又回到了原形。这就是兰考真正的历史,错误的决策和对优秀干部的错误处理,葬送了兰考的大好形势,于是,兰考人民再度返贫吃苦受煎熬。干部用错了,百姓遭殃,兰考百姓体会最深。直到党的十八大以后,兰考问题得到党中央的特别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视察兰考,这再度唤起了兰考人民脱贫的决心和勇气,一个曾被熄灭的战天斗地浪潮再度被唤起,2017年有了载入历史的第二次脱贫,从此兰考真正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对于一个领导干部的人生评价,人民群众有最清楚的判断。兰考的这些历史,也只有兰考人民最为清楚。其实兰考不盼别的,就盼多一些焦裕禄、张钦礼那样的真心为民办事的干部。

    在二十大召开之前,党中央对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做出完善的修订和补充,焦裕禄精神成为第一批列入谱系的内容。兰考人民对焦裕禄精神也有一个自己准确的解读,这个标志着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其实是以焦裕禄、张钦礼为代表的那一代共产党干部榜样的精神,它属于一个班子一个集体,更宽泛的意义上说,是那批共产党人带领数十万人民战天斗地的“兰考精神”。

    2004年5月7日,张钦礼同志去世了,兰考街头呈现十万百姓迎英灵的感人一幕,这不能不说是人民褒奖共产党干部的一个罕见的奇迹,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当时想参加送葬的群众太多,张钦礼同志遗体回到故里时,为避免国道拥堵,改走乡道。谁承想,还是因为人群太过拥挤,葬礼又再次改时间。如果能把这种群众自发的行动叫作群众给干部的评语的话,这恐怕就是一个共产党人能够获得的最高评价了,算是老百姓为党的干部立下的“无字丰碑”。

    今天,当我们站在老书记墓前,站在这一片碑林之间,我想了很多。今天的共产党人应该怎样呵护我们的党群关系?应该营造怎样的干群关系?到这碑林之间站一站走一走,你就会找到最切近实际的答案。心想人民的人,人民世代怀念他,心里没有人民的人,不论他官做多大,他也得不到人民的尊重。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我们党的党建工作。而在现实党建中,我们存在的最大的、最为关键也是最为紧迫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党群、干群关系不如过去紧密团结了。

    针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体党员和干部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这是十分必要的。在我看来,为落实总书记的这一要求,针对兰考的具体情况,不妨做出这样一个接近实际的规定:为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学习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们增加一堂课,这堂课就是要求学员在校期间,到张钦礼同志的碑林里走一走、看一看,然后对照一下自身言行,想一想假如自己有一天去世了,会不会像张钦礼同志那样,得到人民发自内心的敬重。会不会也有群众给你立碑纪念。这样的一课,我想,比在课堂上泛泛空谈,要更加富有效果。把这座碑林当作重新思考我们党群关系的警世之钟,以此为始,开始找回和重塑我们被损害的党群、干群关系,真正践行而不是空空高喊“以人民为中心”的口号,我们这个党必然会大有希望。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陈先义:要特别警惕实为内鬼的某些“经济学家”
·下一篇:无
·陈先义:要特别警惕实为内鬼的某些“经济学家”
·陈先义:从“马尾巴的功能”到“高压线下的麦子”(组图)
·陈先义:一则令人极为震惊的征兵广告(图)
·陈先义:军需处长
·陈先义:人民群众用真诚呼唤真诚(组图)
·必须在全国进行去殖民化教育(组图)
·“楼船夜泊瓜洲渡”(组图)
·拜访毛主席的石干娘(组图)
·走马观花看广西,感受“新质生产力”(组图)
·美国鬼子又在贼喊捉贼了(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陈先义:若是有百个千个万个张钦礼,我们的
中红网-闫庆华:母亲(组图)
中红网-远航:母爱伟大!(组图)
红色青春 赠电影——《毛岸英》
中红网-陈国强:历史不会忘记怀念陈光将军!
中红网-张学领:信仰的力量
罗援:英雄的母亲——侠骨柔肠的礼赞(组图
王志刚:年逾九十的老母亲说毛主席好(图)
中红网:贯彻落实20大精神:“强化特殊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红色研学 启智润心(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