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考证,中国文化史上有三次吸收外来语的高潮,第一次汉唐通西域,佛教传入中国,外来语“葡萄”、“骆驼”、“世界”、“庄严”、“结果”、“现在”、“圆满”等从西域语言和佛语中引入汉语,此后被我们用了数千年。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舶来品了。第二次外来语高潮是鸦片战争以后,从英语中引进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从日语中引进了组织、纪律、政府、党、政策等等一类词汇,至今这些词汇已融入我们的主流语言。这些机智巧妙的引用,表现的是先辈们的大智慧,重要的经验是把外来语化为了我们的血肉。
文化自信,要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而不是盲目崇拜一切洋人的东西。眼下,我们的殖民化色彩,已经表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接轨的口号下,已经走得太远,已经使保卫我们的传统文化,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这不仅需要从领导干部和各级机关做起,而且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意识到去殖民化的问题,这要靠全体国民的自觉意识。这是我们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解决这个问题,实现文化自信只能是一句空话。
(作者系著名文艺评论家、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红色文化网”,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