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我们的原创,是传统文化的实践者。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观念和思维方式。

中医认为天地之气是生命的本源,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的认识。中医强调阴阳平衡,讲究五行生克,在其养生理论中也有顺其自然之说,这些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脉相承。

中医内涵有四,一: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中医治人”是第一内涵;二: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是第二内涵;三:不服药为中医,“不药“是第三内涵;四: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中正平和”是第四内涵。

中医和国学是一体的,中医是技术层面的内容,技术层面离不开整个理论的指导。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点是建立在珍重自然的基础之上的。自然,即事物的本然状态。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从直观直觉入手的,中国文化注重思维方式的本然状态。中医是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者,通过实践来看我们的思想,就会更生动。“望闻问切”是中医的系统理论体系,是中医的灵魂与根本精神所在。中医的神奇与光辉就体现在“望闻问切”的诊疗过程中。

中医理论的核心、落脚点在养生,“三理养生”即生理、心理、哲理养生是中医养生要诀。传统文化讲“智者乐、仁者寿”,此养生之大旨也。

在技术层面,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的就是我们的中医。但是由于中医的主体性被解构、被丟失,结果成为了西方医学的附庸。中医理论的存亡,实际上涉及了中国文化根本精神的存亡。如果能够把中医的理论重新确立起来,让大家认识到中医理论的合理性——虽然它不一定符合现在所谓的科学概念,但它本身是科学的——那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念,也可以恢复、确立起来。

复兴中医,是复兴中国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只有真正认识到中医理论和它几千年实践的经验,认识到它真正的价值,才能够真正看到中医里面所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的精髓,才能够真正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意义、价值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