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我们来说说感性认识为啥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比如中医看病。 中医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先辩证,后论治。 先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来收集了解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体质特点等信息(感性材料、感性认识),通过分析、综合、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关系,来概括、判断、确诊为某种性质的症候(理性认识),即给出诊断结果。 辩证治疗,关键在于“辨”,中医辨证的过程,就是对疾病的病理变化做出正确、全面判断的过程,即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分析并找出病变的主要矛盾。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中医看病救人的工作流程,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如果医生只满足于感性认识,望、闻、问、切完成之后,不对病情加以分析、综合、研究,直接跳过辩证过程(即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随便开点药给患者,那么效果肯定不好,甚至会加重患者病情。
02
毛主席说:“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能解决本质问题。” 感性认识,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对事物认识不够深入全面,所以认识需要不断深化。处于初级阶段的感性认识,需要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理性认识,这才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感觉与理论,现象与本质,都是辩证关系。 比如读《毛选》。 只懂文字意思和历史故事,不懂背后的哲学逻辑,更不懂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这种情况就属于感性认识,只能学到《毛选》的皮毛,学不到其中精髓。 当我们读《毛选》时,结合人生阅历来加以思考、分析、研究,或者加入“观海•毛选大讲堂”,看各位老师解读《毛选》文章,就能读懂《毛选》的丰富内涵,就能读懂字里行间的逻辑,就能逐渐掌握了其中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当我们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时,就基本做到了理性认识,才能学到《毛选》的精髓。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学以致用,即达到理性认识之后,还要回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我们的理性认识(理论、知识)。 工作也好,读书也好,如果只满足于感觉,满足于感性认识,那么只能看到表层的东西,很难看到内涵本质。
03
毛主席认为:“认识要想反映整个事物,看到事物的本质,洞悉事物的发展规律性,就必须要经过抽象地思考。” 也就是说,要想洞察事物本质,预判事物发展趋势,感性认识要升级到理性认识,否则就是想当然或异想天开。 当然,也有人不认可,认为自己感觉很正确,只有感性认识才可靠,而理性认识靠不住。持这种观点,就是典型的“经验论”,缺乏辩证法思维,也属于主观主义(后面再单独讲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