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佃贵:河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河北省中医院院长。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五批省管优秀专家、首届十二大名中医。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和谐中国2008年度十大杰出人物”等称号。任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科研产业化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副会长。科研课题获国家、省厅级科技进步奖22项,发表论文70余篇,撰写学术专著25部,主编大中专院校教材6部。
李佃贵首次提出并创立了“浊毒理论”,制定出一整套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治则、治法,研制出系列纯中药有效方药,打破了“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及肝硬化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新理论。他主持的“浊毒理论”研究室被评为全国首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作为医者,选择了医学之路,即选择了仁慈与道义。要以“护卫生命”为最终目的,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尊崇之情,呵护、安慰、帮助每一个病弱生命;要勤研医术、博采众长,不断探索、立足创新,为疾病的痊愈和病痛的缓解而竭尽全力。
李佃贵院长(中)做客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
前排右为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前排左为台北中医师协会会长林展宏先生。
国医大师李佃贵:医德至上 良方惠民
在很多人的眼里,李佃贵有着名医的光环。走近他,慢悠悠的话语,和蔼可亲的笑容,活脱脱一副邻家长者风貌。平日里,他性格内向,不善谈吐。今天,坐在办公桌前却侃侃而谈,阐述他的所思、所想、所悟,其中有对人才的爱惜,有对医德的思考,有对病人的呵护,有对学术的探究,有对中医兴盛的期盼。
我的病人,大都是普通百姓,看到他们就像看到我的兄弟姐妹
郑斯维:前不久,您荣膺“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对此您有什么感想?
李佃贵:这是省卫生厅、省人事厅、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开展的名中医评选活动。从去年3月开始,由各地市推荐,经过层层筛选、学术答辩及医德医术测评考察,从河北省十多万名中医中评出了十二大名中医,年龄最大的83岁,年龄最小的59岁,是我自己,我很是感激。名中医评选在河北省是第一次,意义非常重大,可以激励更多年轻人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强盛努力奋斗。我有幸被评为名中医,是社会对我多年工作的肯定,是病人对我的信任,对我自己既是激励又是压力。
郑斯维:在中医界您是位权威的名医,据我了解您的挂号费却是偏低的。作为名医您是大家,可是收费却是小家,而且出门诊时经常看病到下午一两点,请问您是怎么考虑的?
李佃贵:我的病人,大多是普通百姓,看到他们就像看到我的兄弟姐妹。他们省吃俭用来看病,钱很少,还得吃几个月的药,太不容易了。我也是农民出身,理解农民求医的不易,我尽量给他们开疗效相近但是便宜一点的药,如果挂号费再涨,我觉得对不起病人,所以我根本就不想提高挂号费。找我看病的人很多,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他们都是晚上来排队挂号,对此,我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多看病人。我由上午限号看25个病人加号看45个病人,经常看到下午一两点,我自己累点没什么,不能让病人白等。
郑斯维:作为博士生导师,对您的学生,您是希望他们学问至大,还是品德至大?
李佃贵:第一是“德”,第二是“医术”。只有高尚的医德,才能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你开的方子才是优良的方子,能治病的方子。他们学习成绩不好,我往往不批评,但是如果对病人不好,我严厉批评。每次出门诊,我都要求他们把病人领进来,再请坐下。假如你对病人冷淡,爱理不理,下次病人就不再找你。医院要生存就得有病人,某种意义上说,不是病人求医生,而是医生求病人。
郑斯维:近年来,由于医疗不正之风和药价虚高等原因, 看病难、看病贵成了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因经济负担过重,有的患者只能小病忍、大病扛,甚至眼睁睁地等死。对此,您作为一院之长采取了什么措施?
李佃贵:我采取了三项举措。一是充分发挥中医药自身优势,多开展价廉质优的传统中医服务项目;二是狠抓医院管理,严控医疗费用;三是出台惠民举措,降低医疗费用。对于我们来说,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让老百姓看得起病。
我说,中医院是梧桐树,人才是凤凰。
郑斯维:您提出并确立了 “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办院宗旨,它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明确了方向,您为什么强调“中医立院”?在人才的培养上,您有哪些措施?关于“特色兴院”,是如何突出特色?
李佃贵:这个办院方针是我根据当前中医和省中医院的现状提出来的。它不仅是中医医院名副其实的内在要求,也是面向医疗市场的积极策略。一方面,中医是我们的国粹,如果不重视继承发扬,中医弱化、甚至西化,中医院的性质就变了。另一方面,如果中医院走西医化的路子,那怎么也比不过西医院。只有立足于中医,搞好中医,才能吸引病人,才能生存。
人才问题是核心问题,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在人才的培养上,其一是筑巢引凤,引进人才。我说,中医院是梧桐树,人才是凤凰;其二是培养人才,通过内部培训、外派进修,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素质;其三是合理的配置人才。根据人才特点安排岗位,使他们各得其所,人尽其才。
关于“特色兴院”,就是建设和做好中医特色专科,使之成为医院发展的支柱。市场经济中,特色产品有着突出的竞争力,特色专科就是中医院的特色产品。目前我们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力争在3年内,将重点专科建成特色鲜明、省内龙头、国内一流的专科。
郑斯维:医院近几年发展步子较大,请问您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佃贵:第一,和谐与发展是省中医院的主旋律。过去的中医院先是“高压政策”,太严,太压抑,职工干得不舒畅;后是“自由主义”,职工上班时间下象棋、打扑克,太松了,没有凝聚力。一个是极端严格,一个是极端松散,走了两个极端,所以我搞和谐发展;第二,建章立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采用“加法”管理,就像小孩做题,有加法、减法。过去用减法太多。扣奖金的方法不能不用也不能老用。我用加法,激励他们,干得多挣得多;第三,不搞派系。对优秀的人才,不管其出身,不管是谁的人,我一样重用。
郑斯维:新建的门诊医技楼什么时候可以交付使用?它对医院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李佃贵:明年3月份交工,5月份就可以使用。新建的门诊医技楼是一个精品工程,几十年不会落后,到那时大家会有明显的感觉,就医环境、科研条件大为改善,社会上关注中医院的人也就多了。
郑斯维:您是一位名医,更是中医院的“头儿”,请问您对中医院今后的发展有什么规划和设想?
李佃贵:人才方面,要求硕士以上学历才能当大夫,护士也得本科学历。设备方面,今年准备引进百万元以上设备5件到6件,将老化的设备更新。科研方面,要上数量、上档次,至少一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一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环境方面:旧的病房楼拆了,盖新的;旧的家属楼拆了,盖两栋高层;再盖一座综合服务楼,包括会议、住宿、洗浴。从医疗、教学、科研、环境方面做成名副其实的省级中医院,日门诊量达到2000人次,床位达到810张,经济收入翻番,去年1.5个亿,用3年时间达到3个亿,这是非常大的跨越。总之,要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加快重点专科和特色门诊建设,在此基础上,适度发展西医,进一步增强医院综合实力,使医院真正成为省内龙头,在全国处于中上游地位。
郑斯维:听说您正在筹建“河北省中医医疗集团”,请问初衷和目的是什么?
李佃贵:去年我去长春参加以一个庆典,吉林有个中医医疗集团。回来后我反复思索,为什么不在石家庄建一个“河北省中医医疗集团”呢?把全省中医院的人才集结起来做大事。比如一起研究课题;比如互相介绍病人;比如某种药价钱便宜联合买,价格昂贵,联合拒买,形成一个拳头。省中医院只是牵个头,和其他县、市中医院平起平坐,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的目的。省中医药管理局非常重视这一构想,很快就批复了,正在搞章程。
“浊毒理论”是我多年的感悟 弘扬中医文化是我永远的责任
郑斯维:您首次提出并创立了“浊毒理论”,制定出一整套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治则、治法,研制出系列纯中药有效方药,打破了“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及肝硬化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新理论。请您用通俗的语言阐述一下什么是“浊毒”及其致病的道理。
李佃贵:什么叫中医?什么叫西医?西医就是明明白白的死去,中医就是稀里糊涂的活下来。有些病人,通过西医的检查手段查不出毛病,吃了中药,就好了。中药的疗效是肯定的,像癌症患者吃了中药可以多活好几年。西医弄得很清楚,什么胃癌呀,肝癌呀,很快就死去了。从西医讲,“浊”和“清”是相对的,“清”是干净的意思,“浊”就是不干净的意思。比方说高血脂,血脂高了,血浊,血里有不干净的东西,时间长了就变成了“毒”,让人得病。还比方说尿毒症,尿“浊”,尿不干净,时间长了变成了“毒”,叫尿毒症。打这么个比方是说一个道理。 “浊毒”是一种病理产物,也是一种致病因素。
郑斯维:“浊毒理论”是您从医多年的理论结晶,能否请您谈谈该理论的形成过程?它是否还有待完善的地方?
李佃贵:“浊毒理论”是我多年的临床感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最初在门诊出诊,患有胃炎、肝硬化、心血管、尿毒症的病人,他们的脉搏大都是滑脉,他们的舌苔,大都黄腻。慢慢的我发现了疾病形成的规律,由“湿”—“浊”—“热”—“毒”。到了毒的阶段就容易形成“癌”,叫癌前病变。“浊毒理论”还在探索阶段。我主持的“浊毒理论”研究室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这是对我的肯定和激励,我还会用百倍的努力在临床实践中使之不断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