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国医大师、博士生导师李佃贵教授曾是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领导人,与曹东义共事多年,相知甚深,可谓亦师亦友,对《岐黄使者》的出版予以热切关注和支持。认为《岐黄使者》虽然是以曹东义为主线,同时也表现了中医工作者这个群体,曹东义只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代表。李佃贵教授以自己亲身体会告诉大家,中医行业不是缺人,是缺真正的中医人,缺少“铁杆中医”,但要做一个“铁杆中医”却不容易,必须熟读经典,亲下临床,多拜名师,要有悟性,曹东义的特点就在于他一直以“铁杆中医”的标准努力不止。
李佃贵教授说:“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习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医药学蕴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独一无二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最具特色的中华文明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我们中医人要把这份瑰宝传承好,宣传好,我乐意为这部书作序,并向大家推荐这部好作品。
李佃贵,河北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三届国医大师,首届中医药高等教学名师,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创中医“浊毒理论”,以其重大学术成就和精湛医术成为我国最年轻的国医大师。
李序
看到《岐黄使者》这部书稿,看到有作家关注中医为中医人写书,我心里是高兴的。这部报告文学是以曹东义为主线,但也写了中医工作者这个群体,曹东义只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代表。这个“代表”我了解,书中所讲的中医故事和曹东义事迹都是我熟悉的,是客观的真实的,这样的图书走上书架走向读者,对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是有益的,因而,我愿意为此书作序。
我们知道,中医行业不是缺人,是缺真正的中医人,缺少“铁杆中医”,但要做一个“铁杆中医”却不容易。我曾说过,中医人首先要把中医传统文化、医术医道学通了掌握了,对中医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才能做到自觉自信。这还不够,还要有恒心,这个恒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最难的,因为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需要多年的临床磨练。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个“铁杆中医”,必须熟读经典,亲下临床,多拜名师,要有悟性。
中医是个辛苦而又不太被人理解的行业,有作家来关注中医写中医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作家胡君笔名愚公,这个笔名就很不一般,学中医和写中医都要有那么点愚公移山的劲头。《岐黄使者》主人公曹东义我很熟悉,曹东义比我小七八岁,先后就读于河北新医大学,是校友。后来我担任河北医科大学负责人,又兼任河北省中医科学院的院长,与在中医科学院工作的曹东义关系就更近了一步,成了同事。这期间还常常一起做课题研究,我主持浊毒证研究国家课题时,觉得曹东义的中医理论底子不错,就把他吸收到课题组中,果然不负众望,做出了令我满意的成绩。
后来我和郭纪生、曹东义、袁野等人一起发起成立了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一起搞“基层中医圆梦燕赵行”,一起走进很多县区培训了大量中医人员,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这个过程中曹东义付出了很多心血。他在燕赵中医网开公益讲座,连续讲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内经》,一讲就是好几年,影响遍及海内外;他负责河北省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研究,出版了《杏林寻宝·保护中医》,还积极参与政协建言献策,成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的会长,做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
从曹东义成长过程来看,单说某一件事可能是偶然,但前因后果联系起来就是必然。比如报告文学写到的仲景村,这是曹东义的出生地,仲景村出了个喜欢张仲景学术的中医学者,这是偶然吗?这就像“张仲景到过仲景村吗”这个谜一样,有人说到过,有人不信,历史久远,很难说清楚,但是结合那个时代的历史状况,这件事也绝非不可能。张仲景五六岁的时候,汉灵帝还没有出生,汉献帝的时候他做了长沙太守,“坐堂行医”前后他也可能像华佗那样游学各地,或者到许都述职,或者到曹丞相府拜访的时候,顺便到渤海边的鄚州去拜访扁鹊故乡,一路行医救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当朝的汉灵帝是河北河间府出生的,帝乡的吸引力,冀州信都邳彤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功臣,他被后世尊为安国药王,这在张仲景心目之中有多少分量,我们不敢瞎猜。但是,文学家不一样,他们可以根据一些历史依据,用文学作品再现那些动人的历史瞬间。
这部报告文学写出了曹东义的三个特征——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学医者须医极博源,精勤不倦,在这一点上曹东义是合格的,他的求学之路习医之路证明了这一点;第二点重视师道传承,善于向老一辈名老中医求师学习,并带徒传道;第三点对医术医道和中医药文化自觉自信,弘扬光大国粹,积极参与各种论坛讲学授课活动,宣传中医药文化,参加社区义诊等中医药事业公益活动,古道热肠,不辞劳苦。曹东义还是中医界的一个秀才,他写文章不仅快而且思路新颖,见解深刻,发表和出版了不少著作,这些著作都是一个主题:传承中医精华,弘扬岐黄文化。这部报告文学书名是《岐黄使者》,可说是恰如其分,“使者”二字曹东义当之无愧。同时,这部报告文学还比较真实地再现了当代中医传承发展过程中很多历史细节,值得大家参考。
当然,人无完人,我与曹东义相识多年,我欣赏他刻苦研习经典、勤于临床、努力弘扬国粹等方面的优点,工作中也看到他的一些缺点,但瑕不掩瑜,只要与他接触多了,了解了他这种“理论自信、传承自觉”的精神,我想很多人都会为之感动,或者向他看齐,一起为中医复兴而奋斗。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医药学蕴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独一无二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最具特色的中华文明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我们中医人把这份瑰宝传承光大责无旁贷。
基于上述认识,我乐意为这部书作序,并向大家推荐这部好作品。
李佃贵 辛丑仲秋
讲述一个悠长而灿烂的中医梦,记录一群当代中医的别样人生,开启一扇考量杏林医事的窗口,见证一颗岐黄使者的赤子之心。
(本书将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太白文艺出版社隶属于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是中国西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的专业文艺出版社。出版方向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艺术作品及文艺理论、文艺批评专著。承担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十二五”“十三五”国家出版物规划项目、陕西重大文化精品项目100多个。
内容简介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曹东义从乡村赤脚医生起步,恢复高考第一年考入医科大学,再入中国中医研究院读研,以其卓越表现成为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门下高徒。四十多年来,熟读经典,师承名医,精研医术,勤于临床,带徒传道,著书立说,终成一代名医。
《岐黄使者》生动记叙了这一艰辛而漫长的历程,写出了曹东义治病救人的仁心、捍卫中医的勇气、仗义执言的性格、著作等身的才干、扶掖后进的热情,写出了一个血肉丰满的曹东义,并倾情讲述了老一辈名老中医为弘扬国粹复兴中医,耄耆之年仍四处奔忙讲学带徒治病救人的动人事迹,药香满堂,精彩纷呈,感人至深。
传承光大中华医学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人民需要良医,时代需要使者。
肩负传承光大中华医学使命,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远播国粹,不辱使命。
——报告文学《岐黄使者》题记
《岐黄使者》·目录
目录
序一 路序………………………………九九医翁 序二 李序…………………………………李佃贵 序三 男儿若遂平生志……………………马 华
引子
第一章 仲景村里药箱君 第二章 更无慈母望当归 第三章 远志去寻使君子 第四章 厚朴继承神农药 第五章 苁容配置仲景方 第六章 英雄肝胆照华夏 第七章 我以我血荐岐黄 第八章 连翘首惊过半夏 第九章 却是人间奈废兴 第十章 神仙手眼乃良春 第十一章 生生不息杏林风 第十二章 玉竹重楼国老家 第十三章 秉笔春秋写岐黄 第十四章 不负黎庶不负师
常见问题说明
预售相关
本书将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委托燕赵中医书院发布预售。
预售时间:2021年10月20日-2021年12月20日
开售时间:2021年10月20日
预计图书发货时间:2022年第二季度
注:发货时间将避开国家法定节假日
根据实物制作进度,最终发货时间可能会有小幅度调整,将通过公众号更新同步给大家,请关注本平台公众号了解最近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