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头条
“中医司令”吕炳奎:这些问题不解决,不出10年中医或将形同虚设!(组图)
2020-09-14 15:53:23
来源:艾草医学
作者:本站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中红网-振兴中医云平台2020年9月14日电(来源: 艾草医学)

    传承千年中医魂   ◐   弘扬国粹布天涯 。

    “中医司令”传奇一生

    吕炳奎,1914年1月出生于上海嘉定,幼染黑热病,幸遇郎中,几味中药,一拔病根,遂萌学医宏愿。15岁拜嘉定名中医汪志仁为师,埋头苦学5年,精通内外妇儿诸科。19岁挂牌行医,一鸣惊人,声誉日隆,医名颇佳。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吕老辞去江苏省委统战部长重返医林,担任了江苏省卫生厅厅长兼党委书记。在江苏省率先组建了全国第一所中医院和中医师资进修学校。他亲自出任校长。组织编写了全国第一套中医系列教材。培养出了一批优秀中医师资人才,从这里走出许多全国一流的中医专家,如董建华、程莘农、杨甲三、王绵之、颜正华、刘弼臣、印会河等,支援北京中医学院的教师达40余名。

    1956年,吕老受命出任卫生部第一任中医司长,成了中医界的带头人,被广大同仁亲切地称为“中医司令”。

    1962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经济困难,对各个行业进行了精简,教育系统也同样面临精简。卫生部教育司提出,全国23所中医学院只留5所,即南京、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吕老经过多番力争,中医学院保留下来21所。

    在文革动乱年代,中医药事业遭到了破坏。文革后,中医药界大减员,由1958年的50多万,锐减到1978年的25万多人,中医药学面临着失落的危险。而吕老因支持提高中医教学质量“五老上书”,被打成“牛鬼蛇神” 加以批斗,本已身残的他又被“造反派”打断两根肋骨,关进了“牛棚”。

    1977年,吕老重新主持卫生部中医局的工作,他从实际出发,适时提出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并存的发展方针”。

    同年,吕炳奎先生起草关于解决中医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由中央以文件形式下发。1978年中央发了[78]56号文件,吹响了振兴中医事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全国把恢复和发展中医事业,提到了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的议事日程上,可以说,没有中发[78]56号文件就没有中医事业的今天。

    1982年吕老卸任离休了。但是他的闲暇时间却未见增加,倒是更繁忙了。吕老每天总得接待七、八批甚至更多的客人,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登门求医者。吕老以他精湛的医术重操旧业,为人祛病除疾,乐在其中。他投身医林七十余年,始终没有放弃行医济人。他医术高超,被同仁誉为“中医泰斗”当之无愧。

    1984年他创办了“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为中医培养了二万余后继人才。并相继创办了“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吕炳奎中医药研究院”、“吕炳奎中医门诊部”等。他倡导中医带徒,不顾自己年老体弱,身体力行亲自带徒弟。致力于推进民营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1988年,吕炳奎先生在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上做了题为“为传统中医药培养后继人才”的发言。他提出:“当前,首要的任务是:要坚定不移地以各种渠道,在中医药学理论基础体系的基础上培养名副其实的中医药人才。”

    2002年11月,89岁高龄的吕炳奎先生,仍在关心中医的前途与命运。写信给当时国家领导人,强调“挽救中医,刻不容缓”。

    2003年,90高龄的吕老,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为保卫中医而呼吁,再次强调:“中医学是中国文化的脊梁,脊梁断了,中华民族也就失去了独立性、民族性,这个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不堪设想的。抢救中医,是现时对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大事,是不能再拖延的了。”拳拳赤诚之心,感人至深。

    2003年12月10日,吕炳奎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一封血泪之书

    下文是2002年11月15日吕炳奎先生去逝前一年写给当时国家领导人的信,当时他已经89岁高龄。

    我们只截选了其中有关中医现状和解决办法的内容: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一流传了数千年未中断的、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学科。

    它又是一活文物,中医药学没有因为它的古老而在现今丧失治病的功能和极高的疗效,因为它是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创立的学科,具有超时代的内涵所致。

    说到文物,对文物保护有整旧如旧、原汁原味的要求,这个要求,同样适用于中医药学。现今,卫生部等部委对中医药采取了以现代化的道路去改造它,要对中医药进行创新,这将给中医药的原汁原味彻底破掉,这是个错误的路线。

    中医药学在现今,不存在创新的问题,而只有继承、发扬和提高之路。原因很简单,中医药学在高等教育上已完全被西医化,继承都已经成为问题,如何去创新?

    建国53年来,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对中医药一直是十分关注和保护的,谁反对和要消灭中医药学,就会给予严厉的批评、直至撤职处分。解放初期,就有对当时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党组书记贺诚和副部长王斌的消灭中医药政策的行为,给予行政撤职处分的先例。但是,这并未将中、西医在行政管理权上给予分开,使得中医在卫生部内长期受到西医的排斥和压制。可以说,中医被西医统治了53年!

    因为有了王斌、贺诚被撤职的前车之鉴,反对中医药的势力,采取了打着发展中医药学、弘扬中医药学、中医现代化的旗帜,进行着反对和消灭中医药学的勾当。

    对以西医改造中医的做法,庄子在《应帝篇》中有一很恰当的比喻,其谓:“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中医药与西医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实行中医药现代化,其意就是要中医药西医化,这与倏和忽为浑沌凿七窍异曲同工。

    中医药学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的民族感情的促发剂。

    当今,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开始增大,在许多国家政府以及人民也开始承认和接纳中医药学的时刻,党中央及中央政府应当顺应中医药界以及中国人民的心声,采取有利于中医药自身发展的行政措施,即将中西医在行政上分开,各自独立管理,真正让中医药学在没有西医干扰的前提下重新获得生机。这对提升中国文化在国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国人对党和政府的拥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挽救中医药学不被消灭,特提出以下解决办法,望能充分考虑,给予实施,真正以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生死存亡为基点去挽救中医,也必然会得到中医药界和中国人民的拥戴。

    一、解决办法

    为能使中医药学真正按照自身发展和存在规律弘扬起来,针对现时对中医药学的错误认识和一切以美国医药标准为中药标准的错误做法,防止用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为幌子,去消弱和消灭中医,我的建议如下:

    1、建议中央以保护中医药学为由,将卫生部一分为二,设立中医与西医两个在行政等一切方面平等的行政机构,终止建国53年来西医统治中医的行政模式,使中医能够独立管中医,能够和西医平等竞争,相互补充。

    现今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仍是被西医统治的,故没有起到设立它的应有作用;并推荐现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同志负责中医药的领导职务,他是中医药学徒出身,对中医药学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知识,并有在中央机关工作的经验,现年57岁,是中医药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2、为能使分治后的中医药行政部门真正按自身发展规律存在下去,应加强和扩大中医药行政部门的相应权力,与现行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权力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个中医药行政部门至少应有以下权力:

    (1)首先将中医药的教育权从教育部移交给新的中医药行政部门;

    (2)由新的中医药行政部门起草有关中医药的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上报人大批准;对以前限制中医药的法律法规宣布它不适宜中医药界,只适用于西医药界;

    (3)有确立中医药的研究课题的权力,可与科技部协商,如确立中药自身的符合中医药的鉴定标准,废除以美国医药鉴定标准为中医药的标准的规定和做法;

    (4)中医行政部门有按照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审批中医师职称以及设置临床机构的权力;

    (5)确立中医药和西医药在行政上,医疗上,地位上的平等原则及法律,使它们在为人民治病上获得同等地位;

    3、应在中央或国务院成立一支持中国文化中各个学科发展的小组或委员会,保障包括中医药学在内的各个学科独立发展和存在。

    如,在此框架下,成立中医药专家委员会,人员由中医药界著名老中医、老药师、和坚决支持中医药学独立发展的行政官员和教授、讲师组成。其负责监督指导和协助中医药行政部门的领导工作,防止偏离中医药发展的正确路线。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现代蜂疗第一人——记中华蜂疗王王孟林先生(组图)
·下一篇:四川中医再出征,3天拿下德尔塔!为全国带来经验和信心!
·群众的需求与呼唤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北京周氏时珍堂药业推出防疫方追踪报道之一(
·北京周氏时珍堂药业防疫方服务好有保障——北京周氏时珍堂药业推出防疫方追踪报道之二
·北京周氏时珍堂的防疫方确实好——北京周氏时珍堂药业推出防疫方追踪报道之三(组图)
·​周总理与几位名老中医的感人故事(图)
·国医:张先忠(组图)
·神农架的绿色宝库为解除民间寒湿疫献出“四大宝”——炎帝仙草露酒、富锶矿泉水、千年
·为什么狗有时候通人性?
·震撼!中医文化即将拯救全人类!(组图)
·朝鲜副总理函谢本会荣誉主席金日光教授爱心传授中国战疫经验(组图)
·仲景国医学校:大医之风 大爱情怀(组图)
振兴中医云平台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振兴中医云平台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振兴中医云平台”。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