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参观当年挤住过30余位红军官兵的“红军桥”。
大张村村民称这棵高大挺拨的红豆杉是“红军树”。
游人走在村中古木参天与平坦的水泥村道上。
至今尚存20多条红军标语的这座小楼,被村民称为“红军楼”。
中红网福建连城2016年4月8日电(邹善水)随着天气升温,休闲游的人群也在升温。
4月6日,笔者在原中央苏区福建省连城县的北团镇大张村看到,来这个名不见经传小山村“踏春自助游”的客人突然多了。
大张村在洪武三年(公元1570年)由汀州四堡里上堡村迁入开基。以前叫“大坑源”。82年前,大坑源却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汀东游击支队的“红色摇篮”。
只见游人漫步在水泥道上,对村中的参天古树兴趣盎然;村内新楼古屋错落相间;村子虽是上村下村分布延长,而村道平缓而整洁、民风古朴。
村支书邹文科说,游人是进村看“三红”的。不用爬山,边漫步边观案村内村至今完整的红军楼、红军桥、红军树所构成的“三红”古迹。村中4800多亩毛竹林,2150余亩天然生态古树林,特别吸引休闲散心的中老年客人。
“我们12位是厦门的老年摄影自助游团队,去年从一本《红土地》杂志上看到这里有‘三红’,近日天气暖和,相邀坐动车来。”一位年逾七旬的刘姓白发老者自我介绍,“没想到这里好适合老年摄影爱好者踏春采风”。
在福建厦门经商去年被村民选举为村委主任的邹华亮边当“导游”边介绍,1933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汀东游击队第一大队经四堡进入大张村(原大坑源村)开展秘密军训时间长达近8个月。我爷爷常讲,红军官兵不干扰民,不进民居,队部驻扎在村口三角屋桥及桥头树林里。红军汀东游击队支队长王涛文,年轻英俊。没有半点官架子。带头睡地铺吃杂粮。对老百姓亲热和气。红军官兵白天忙训练、夜晚忙学习忙巡逻,生活十分艰苦,群众自发湊钱买了6头大肥猪宰杀后送给村里驻扎的红军吃。当年秋季离开时,群众白觉用糯米裹1万多个粽子为红军备干粮。
在一座小楼上看到,至今尚存20多条红军宣传标语。邹文科说,村里人称这座小楼为“红军楼”。在村中一山脚下,一棵高大挺拨的红豆杉,俨然似一位老将军。当年,红军官兵在这棵枝繁叶茂的红豆杉树旁的树林中搭帐棚睡地铺,住了三天三夜,纪律严明的红军士兵硬是没动过村民的半根稻草。因此,村民一直称这棵红豆杉是“红军树”。
为纪念红军纪律严明、宁愿住在村口三角屋桥上及桥头树林里的爱护老百姓精神,原大坑源村苏维埃政府主席邹传身,当年锯了一块两尺长的旧屋角板,毛笔写上繁体“紅軍橋”三字钉在桥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因铁钉锈木板腐而掉落。现在,简易的“紅軍橋”牌又挂在桥头了。
随着不少城里人到大张村生态+红色旅游,村“两委”重新整修了村口的“三角屋桥”。
20多位从深圳过来的老年朋友,有说有笑,边观赏村中古树,边忙着“咔嚓”。“这里是原汁原味原生态,真好玩,夏天再回来避暑”。
村委文书邹金财对笔者说,真没想到今年“清明”前后已来30多批近4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