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副联语这样说解“坐”、“休”二字:“二人土上坐,一人木边休。”简明而俗白地解析了古人造字的伟大智慧。其实,古今文字学家也大都如此说形解义。今人林义光《文源》说:“(坐)象二人对坐土上形。”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说“休”“象人在树旁休息”。
但这样的说解,有些问题杆格难通,例如“坐”字,为什么一定要“二人对坐”,难道一人不能坐吗?为什么不坐于席上床上,而一定要坐于土上呢?再则,古代刑罚实行“连坐”制,一人犯罪,相关的人一起受刑,这种刑罚为什么用“坐”字?
以形表义的汉字,是历史的产物,记录着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那么“坐”“休”二字记录着我国上古怎样的历史文化信息呢?
据先秦文献记载,商、周时代曾实行大规模农奴耦耕制度。所谓“耦耕”,就是两个农奴共用一耒(lei,古代翻土农具),一个踏耒入土,另一人前方拉绳起耒,合作翻土。《诗经.周颂.噫嘻》说周成王“率众农夫”“终三十里”“十千维耦”,即在三十里广的田亩上,有两万农奴在耦耕。可见规模之大。劳作时二人共耒,休息时便二人席地对坐。今体“坐”字脱胎于大篆,作。二人共一耒,一人偷懒,则二人受刑,故引申为“连坐”用字。
这么大规模的农奴劳作,奴隶主必派出大批监工者。《诗经.周颂.载芟》写“千耦其耘”,即两千个农奴春耕时,出来监工的有“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句中的“侯”是句首虚词,无义。“侯主”指奴隶主;“侯伯”指长子;“侯亚”指次子;“侯旅”指叔伯兄弟;“侯强”指身强力大的打手;“侯以”指另外雇佣的打手。这些监工者便在树荫下监督农奴劳动,古人据此创制“休”字。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隶定笔画化作“休”。《说文》:“休,息止也,从人依木。庥,休或从广。”左旁的立人自然指监工者,树荫太小时,还要搭建凉棚遮阳防晒,故异体作“庥”。
据《载芟》诗所写,这些监工者的生活是很享受很快乐的:“有嗿(tan 众人吃喝)其饁(ye 送来田间的饭),思媚其妇。”不仅吃美食,还同少妇们调情献媚。与耦耕的农奴天差地远,故“休”字在古代经典中有“美好”和“福禄”之义。《尔雅.释话》:“休,美也。”《汉书.武五子传》:“远方珍物陈于太庙,德甚休盛。”“休盛”即美好旺盛。先秦经典多见“承天之休”“对扬天休”等吉利语。杜预注:“休,福禄也.”这种美好福禄,只有木旁之人可享受,日下暴晒的农奴是绝对无缘的。
以上是我们对“休”“坐”二字的形义发明,写出来以就正于方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