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古人写的“微雨欲来,轻烟满湖,登楼远眺,苍茫迷蒙”,这短短一行十六字,把烟雨楼风华写尽,被人反复传诵,至今还没有考证出其出处。还有,明代张岱的“嘉兴人开口烟雨楼,天下笑之”,搞得嘉兴人哭笑不得,但也笑出了烟雨楼的名满天下。这烟雨楼的名望普天下多晓得了,有什么不好?
其实,据记载,烟烟雨楼的名字,是因杜牧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而得楼名,这也怪不得因它而留下这么的诗篇。
(三)
说不尽还很多,尤其还有与不少历代重要事件与人物有联系。
顺治七年(1650),江南各地的知识分子在烟雨楼举行了“十郡文会”。这次来会者,大都是名士,有前朝的遗民,亦有官僚的子孙,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他们中有一些具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不甘心处于清朝异族的奴役之下,为了民族的存亡到处奔走,四出游说,各地寻盟,进行反清复明活动。所以说这次大规模的集会,决不是寻常的晏游耽乐,或是什么学术讨论,而是一次谋图恢复明代大业的政治聚会。尽管“十郡文会”没有留下关于烟雨楼的诗文,但烟雨楼魂魄仍在,它目睹了这次抗清聚会的前后经过,在楼台兴废的变迁史上,不失为沉雄壮烈的一笔。
烟雨楼的有名还和乾隆皇帝很有关系。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烟雨楼,赞叹不已,流连忘返。烟雨楼为了要迎接皇帝的登临,曾经举行过大规模的整修。尤为整修后,基本上改变了原来的面貌。例如,烟雨楼自明代创建以来,都是坐南朝北,对着城垣。可得知皇帝要来南湖烟雨楼,应该在楼中放置“御座”,但不能够叫皇帝面北而坐,所以才赶紧把大楼改置为南向。还如,大石埠的建造。由于大楼改换了朝向,皇帝车驾前来,也不能从后门进楼,必须要另建一座石埠。而烟雨楼南面是钓鳌矶,下有荷花池,难以建造,于是在东岸水次建造一座大石埠,与盐仓桥遥遥相对,也让烟雨楼显得更加壮丽迷人。
民国元年(1912),孙中山曾来南湖游览,并在湖中烟雨楼假山前与各界人士合影留念。
1921年夏,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闭幕。部分代表如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等到烟雨楼游玩了一回。当年“一大”代表们在开会之前曾扮作游客登览烟雨楼,其目的就是为了观测南湖地理位置,寻找最适合开会的地址。站在烟雨楼上,那“湖烟湖雨荡湖波”的南湖景色尽收眼底,淡淡的薄雾与天色浑然一片,此刻再看那烟波浩渺里荡漾着的红船,似乎在时空错乱里感受到了当初在麻将声的掩护下的那份庄严与肃穆,仿佛听到从红船里传出“共产党万岁”的激昂声响。
1932年,朝鲜独立党领袖金九游览烟雨楼。 1938年,日军将烟雨楼占为“华中铁道公司食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嘉兴中、日双方在烟雨楼接洽移交事务。 1946年,爱国民主人士褚辅成、沈钧儒至烟雨楼出席县商会聚餐,褚辅成挥毫题写了“分烟话雨”匾额。 ......
亘古的烟雨飘荡了一个个春秋,如诗的烟雨楼正在向我们叙说着一个又一个说不尽的故事。这是一个不同于其它任何楼的楼,也是一个值得永远吟唱的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