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们都将针灸并称,事实上,针灸是针刺与灸法的简称。
针刺,即以针为主要工具;而灸,则要以“灸”的方法施治。灸法属于温热刺激,喜暖怯寒是人和动物的本能。而且,众多疾病,应用温热性刺激与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疗效。
灸法的起源比较明确。原始人类在生火取暖和烘烤食物、用火驱兽的过程中,可能不慎被火灼伤,但同时发现,被烫伤或烧灼后,反使一些原有疾病减轻或消除,或疼痛症状得到缓解。这样的经验不断积累,人们就逐渐有意识地用火烧灼或烘烤,达到祛病保健的目的,原始的灸疗方法也就随之而生了。以下这些灸法方面的史实,标志着灸法渐以发展:
1.灸法是伴随着火的发明而产生的
大约距今60万年的人类发明了火,其后我们的祖先尝试应用桑枝或八木作为热源进行施灸。虽然此种施灸热度高,但热度不易控制,极易烫伤,而且火种不易保存。因此,为探索与寻找新热源,即有利于灸法的材料,就被放到了重要位置。这既标志着早期原始的以木施灸方法的终结,也标志着灸法的发展。
2.以艾叶为原料的艾灸方法的出现
到了战国至西汉时期,现代意义上的灸法才完全成熟,即开始确立以艾叶为主要材料。现在所说的“灸法”,实际上主要是指“艾灸疗法”。古人选择以艾作为施灸原料,主要是基于艾叶易于燃烧、温度易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来源广泛、易于加工、便于贮藏等特性。此外,在古代艾燃烧取火容易、便于保存火种,且可作为祭祀等宗教活动用品,故而最为常用。这种灸材的发现,是艾灸走向实用的一个重要标志。
3. 艾灸各种方法的应用,赋予灸法广泛的适应性与更好的疗效性
古代提出的艾灸直接灸、间接灸、器具灸等数十种方法,结合艾灸富有易用、实用、实效、高效的特点。
4. 灸治整体观的出现
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现今发现最早的经脉学著作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中,都强调“灸其经脉”。在艾灸施治应用中,在经“脉”上施灸,往往较之一个具体的穴位上施灸,更具有面积大、作用广、易得气、循经快的特点,临床意义大。
5. 艾灸施治的重要性
“虚则补之”“寒者热之”“陷下则灸之”以及“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等理论的提出,为艾灸治疗与保健提供了正确的治则。《灵枢•官能》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则强调:“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这些都是对上述艾灸原则的细化与说明。后世提出的“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更是强调了艾灸施治的重要性。
因此,艾灸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对于各种病症,特别是对于虚证、寒证、疑难病症等,具有其他疗法不可替代的突出效应,更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延用不衰的养生保健方法。
6.艾灸产生灸感,产生疗效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灸材最佳。艾灸的艾热最容易激发经气,发动传感,疗效最好。 2)选择穴位对症。能够透过该穴传导至病所,引邪外出。对艾灸敏感的穴位最容易激发经气,发动传感,疗效最好。 3)饱和灸量。每个穴位灸量不一样,每个病灸量不一样,每个人灸量还不一样,个体化的最佳充足剂量时疗效的关键,判断标准为灸感消失的时间为度,是为饱和灸量。 4)出现灸感,即为敏感穴位,并非固定的某处。外治法讲究“痛点即重点”,凡是出现热敏的病症、产生灸感的病症就是产生灸效的最佳适应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