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三四百年的云南山玉兰树,因为长在寺庙里,就名之为优昙树。这寺名为昙华寺,此华亦是花。该寺是明朝崇祯年间建造的,位于昆明东郊金马山。寺内有一宝,是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朱德在云南可了不得,一会是少将旅长,一会是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一会是警察厅厅长。本可以三妻四妾,却偏喜欢清气,常来寺里与映空和尚品茗。估计是喝普洱茶,三千年前的,只因这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朱德只为国事日非,仔肩难却,于是就喜欢上了优昙寺的花木四时不谢,正好可以娱性养性,有一天,两人品茗聊天,肯定会聊到朝代兴亡之事,后来,虚云和尚也来了,聊天就变成了三个人。朱德是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官也不当了,在国外认识了周恩来。朱德当年那么大的官,竟然没有钱花,还是虚云和尚给他的钱。朱德是听了虚云和尚的话,却又没写虚云和尚,只写映空和尚,道:映空和尚,天真烂漫。豁然其理,超然其象。世事浮云,形骸放浪。栽花种树,除邪涤荡……
朱德说映空和尚形骸放浪,是说映空寄情于山水,喜欢栽花种树。现在的优昙寺,还有映空和尚的肉身舍利。汶川地震时,寺庙倒塌,只有映空的肉身舍利室完好无损。按照佛教的说法,迦叶尊者现在还活着,就在云南洱海的石壁里打坐念佛,等着弥勒佛来。虚云和尚曾在洱海那里住了三年,只想亲眼见一下迦叶尊者,有时候,深夜里虚云和尚会听到石壁里有敲木鱼的声音。虚云和尚到底来过优昙寺多少次,不需要考证,但虚云和尚跟映空和尚肯定是好朋友,因为虚云和尚写了《冬过昙华访友不遇》:
行到林深处,穹然一径通。沥青亭下石,霜叶树头红。诗句凭谁琢,凡情自我空。禅关双寂寂,梅早待春风。在深林里,一条小路如地道,从这里向前走,就到了优昙寺,在寺内,亭子下的石头上有青苔的绿色。这沥青不是我们现在说的沥青,沥的本意是渗透,这青色像是从石头里渗出来的。大别山的冬天石头上也会长出青苔,冬天萧杀,青苔更可爱。经霜的红叶还在枝头,这是云南这里的气候决定的。青苔也有,红叶也有,可映空和尚却不在寺里,虚云和尚跟映空和尚肯定是讨论佛理,但还是说成诗句好,因为诗句既是诗意,也可以是禅意,诗意与禅意是分不开的。
伟大的虚云和尚啊,你到底是活在诗意里还是活在禅意里,书的封面上有虚云和尚的照片,那就这么问一下。凡情自我空,说空世人都害怕,怕得奇怪,爱孙悟空看起来也是假的,只知道爱自己。古人说:但尽凡情,别无圣解。不是向外求,是向内求。不是爱自己,是向内求。最后两句是虚云和尚感叹自己证得菩提后的空寂:禅关二字,龚自珍有:禅关一旦砉然破,美女如玉剑如虹。意思是万一破了限制人的枷锁,那就剑气如虹。这是乾卦的飞龙在天,但这架势,快要亢龙有悔了。
梅早待春风是来日可期,可见虚云和尚的内心的确安静。想见映空,映空又不在寺内,那就梅早待春风吧。诗解完了,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比如像朱德这样的人,在任何体制内都是好人。那些只为吃饱喝好,死了拉倒的人,真该反思自己了,否则,来不及了。更别说那些大和尚,不管天晴天黑,一如既往,从来都是为卑微的生命着想。佛祖怕人高傲,这才说众生平等,在任何一个卑微的生命面前,都不能骄慢,一般人做不到,我都现在也做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