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播报
刘建:纪念朱德元帅诞辰135周年——艰难的历程 坚定的信念
2021-12-20 10:03:25
来源:鳯凰看世界
作者:刘建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一生。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他不断抛弃旧我,完善新我,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了寻求革命真理,毅然抛弃高官厚禄,于1922年到北京、上海和法国、德国寻找中国共产党,最终使自己由一个佃农的儿子和滇军名将成长为坚强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朱德找党的故事

    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在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西麓的仪陇县。朱家世代租佃,生活贫苦,从诞生的那天开始,朱德就承受着痛苦的煎熬。从懂事起,朱德就耳闻了有钱人的为富不仁,目睹了地主官吏对穷苦人的欺压,他深切地感到这个人世“有欠公平”,希望走到外界广阔的天地“寻找新的生活。”

    1892年,朱德被家庭挑选到私塾读书,当时,近代中国正处于剧烈动荡的年代,私塾先生经常向朱德讲述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外国侵略者的贪得无厌,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瓜分危机,维新志士的变法主张,启发朱德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勉励他立志报国。这些思想,对青少年的朱德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他萌发了拯救中华民族的爱国意识,思索着走出狭小偏僻的山乡,到大山外的广阔天地学习更多知识。

青年时期的朱德

    1905年,家里借钱供朱德参加科举考试,朱德顺利地通过了县试和府试,到院试考秀才时,清政府取消了科举考试。转而朱德先后考入了南充县和顺庆府的(今南充市)新学堂读书。在这里,阅读了邹容的《革命军》等进步书刊,第一次接触到“革命”的字眼,并从亲身体验中逐步感悟它的含义。

    1907年,在“教育救国”、“强身救国”思潮的影响下,朱德到成都报考上四川通省体育学堂,从此他又步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在那里,朱德以优异成绩学完各门课程,同时听戴假辫子的教师提倡“自由平等”、批评“旧制度”的讲课,并且有机会阅读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此时,朱德的眼界更加开阔,产生了“推翻皇帝,建立一个好的国家”的认识。他多方探听同盟会的消息,希望自己也成为同盟会员。

    投笔从戎去

    1908年,朱德由体育学堂毕业,回到仪陇县担任县高等小学堂的教师。然而,朱德到校不久,旧势力就对他发起攻击。对此,朱德勇敢地给予回击。一年的教书生涯使他看到封建势力的顽固,新旧思想斗争的尖锐。这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农民群众组织的武装斗争,有力地震撼清王朝统治的消息也频频传来。面对现实朱德深切地感到“教书不是一条生路”,决定重新选择新的救国之道。

朱德(前排左一)与讲武堂部分同学合影

    1909年,23岁的朱德经过70多天的艰苦跋涉终于走进了云南省会昆明的城门。几经周折,朱德考进了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步兵科,开始接受紧张的军事教育。由革命党人控制的讲武堂,实际是云南革命力量的重要据点。讲武堂的教学大都是仿照日本军事学校的模式安排的,每天上课六小时,下操两小时,功课繁重,要求严格。

    朱德这时确信自己找到了一条可以拯救中华民族的道路,他把学习和训练看作实现救国目标的必要条件,认真学习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努力掌握每个训练动作的要领,学习成绩很快名列前茅,得到同学的敬佩和教官的赞扬。在讲武堂这所革命的大熔炉里,朱德的思想迅速地变化着,他设法躲过清朝耳目的监督,如饥似渴地阅读在学校秘密流传的各种革命刊物,如《民报》《天讨》《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云南》等。又到由桂赴滇正在等待派遣的青年爱国将领蔡锷那里借阅了孟德斯鸠的《法意》,有关华盛顿、彼得大帝、明治天皇改革政治的书籍以及共和派猛烈抨击帝制派的秘密报刊。

    进步书刊拓宽了朱德的知识视野,他开始摆脱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束缚,平日常与同学集会,讨论如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又同范石生等四人以互助互励、拯救中华为宗旨,成立了“五华社”。革命思想的教育,革命环境的熏陶,促使朱德完全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第一学期后的一天,他献血宣誓,秘密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孙中山民主革命旗帜下的一名坚强战士。加入同盟会标志着朱德立志为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从此,他走上了彻底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道路。

    滇军一名将

    1911年8月,朱德从讲武堂特别班毕业,分配在新军十九镇(师)三十七协(旅)七十四标(团)二营见习,期满任左队司务长、排长等职。课堂上,他耐心地给士兵们讲解学科。操场上,他模范地带着士兵们练习术科。朱德还在“新军中提倡上下一致,废除打骂体罚制度,受到士兵们的爱戴”。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就此开始。消息传到云南,朱德立即和事先约好的同盟会、哥老会会员及倾向革命的积极分子20多人在西山脚下秘密集会。

    10月30日,在蔡锷、李根源等人的领导下,昆明爆发了“重九起义”。当天晚上朱德冲锋陷阵,在火线上被起义军总指挥蔡锷提升为七十四标二营“敢死队”连长,带队参加攻打总督衙门。在攻打总督衙门的过程中,朱德英勇善战,表现出色,蔡锷当面嘉奖他:“才华出众、智勇双全、军政兼通。”云南光复后,为援助四川革命,军政府派遣两个梯队入川,朱德任队官,随第一梯队出发。援川军沿路击败清廷驻各地的巡防营,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深受四川人民的欢迎。

    1912年4月,成都、重庆两军政府合并,四川宣告统一,朱德随军撤回云南。5月,云南省军政府在昆明举行援川军庆功大会,会上蔡锷赞扬朱德:”在云南辛亥革命和援川战斗中指挥有方、战功卓著。”授予朱德“光复”、“援川”勋章各一枚,并晋升为少校营长。不久,朱德重返讲武堂,任生徒队区队长兼军事教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由此看到了一线希望和光明。朱德此时感到无比欣慰,他热切地期待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统一、民主、进步的国家。然而他梦寐以求的景况不曾在中国大地出现,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一转眼之间已经落到反革命的手中。4年后,在时代大潮的推动下,朱德又高举护国、护法大旗,投身到维护共和制度的战斗之中。

    1913年夏,朱德回到原来的部队,任步二团一营营长。接着随部奉调滇南,驻防蒙自、临安等地。朱德驻防滇南两年多的时间里,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处于大动荡之中。袁世凯窃踞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卖国独裁,葬送了革命成果,随后公然黄袍加身复辟封建帝制。身在偏远山峦丛林中的朱德,密切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对袁世凯的行径极为不满,积极准备参加反袁斗争。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图为任护国军支队长时的朱德。

    1915年12月,蔡愕抵达昆明与唐继尧等人秘密策划,决定在昆明发动武装起义,组织讨袁护国军进军四川。朱德在护国战争中,凭着强烈的使命感,凭着人民的拥护,巧妙地利用山地作战,特别是在“棉花坡”战役中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绩,打出了护国军的威名,赢得“勇猛善战,忠贞不渝”的声誉。他所率领的三支队受到总司令部的嘉奖,获得首先进入泸州的荣誉。朱德因战功晋升为少将旅长。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任国务总理,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掌握国家权利的仍旧是争权夺利的军阀政客,他们在帝国主义的支持操纵下进行着激烈的争斗。1917年因对德参战问题发生了激烈的“府院之争”,结果,段祺瑞重新上台,对外卖国对内实行独裁,并以“再造共和”的功臣自居,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段的行为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7月孙中山联合陆荣廷、唐继尧,揭起“护法”旗帜。唐继尧任护法军政府元帅,在云南组织靖国军征讨北洋军阀,并电令在川滇军先平川乱然后北伐,任命驻防泸州一带的朱德为靖国军第二军第十三旅旅长。为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维护《临时约法》的尊严,朱德又投身到战火硝烟中。9月他率部与川军刘存厚部交战,12月击溃刘部攻克泸州。

    初识马克思

    1918年,朱德奉命移防泸州期间仍任旅长,兼任泸州城防司令。他十分同情备受兵灾匪患的老百姓,他率部为老百姓剿匪除患。老百姓分别为朱德各建了一个政德碑,上面分别刻着“救民水火”“除暴安良”的字迹。

    然而,长年的军阀混战使国家陷入“四野萧萧风雨急,中原黯黯鬼神愁”的悲惨境地,朱德“陷入了一种怀疑和苦闷状态,在黑暗中摸索而找不到真正的出路”,进而他认识到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法解决中华民族的出路问题。

    1917年10月,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它为全世界的先进分子送来马克思主义,使人们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五四运动”兴起后,大量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书刊开始涌入泸州,朱德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进步刊物,开始从别人的文章中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没有强权、没有专制、没有私产制度的社会图景;了解苏维埃俄国的情况。

    这些知识把朱德带到了一个新的天地,他常和挚友孙炳文一起讨论俄国十月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中国为什么屡遭挫折?感到一定是在某个根本性问题上出了毛病。毛病在哪里?他们无法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但却认识到,用老的军事斗争的办法不能达到革命的目的,无论如何也要到外国学习,看看外国是怎样维护它们的独立的。在黑暗、腐朽的社会氛围中,朱德没有放弃对光明未来的追求,他努力从苦闷和仿徨中挣脱出来,不倦地探求着中国的出路和自己的前途。

    1920年,滇军撤回云南,朱德随军回滇。当时唐继尧已完全堕落为反动的新军阀和土皇帝,朱德积极参加了顾品珍等人策划的“倒唐”斗争。唐继尧败走香港,朱德在朋友的劝说下暂时留驻云南任陆军宪兵司令官及警察厅长等职。任职期间,他尽忠职守,为新政权的建设努力工作。

1921年春,朱德(前排左三)和部分滇军将领在昆明合影

    1921年,昆明学生举行爱国游行,军警拘捕了数人,朱德了解情况后,立即释放被捕学生。同年,昆明地区流行白喉症,死者甚多,朱德命令军医部长采取防治措施,并开办了一所由警察厅管辖的隔离医院,控制病况。昆明街道无下水道,雨季污水四泛,他又招请商界人士商议集资修建,为城镇建设办了一件实事。朱德还下令禁止烟毒贩卖和统一征收地亩捐款,这些措施深受人民欢迎。朱德关心人民疾苦的动人事迹,至今仍铭记在云南人民心目之中。新的职务是符合朱德意愿的,但它却不能淡化朱德忧国忧民的情思。工作之余,他请来外语教师,学习外文攻克语言关,为出国寻求真理作准备。

    1922年春,唐继尧重新打回昆明,控制云南,朱德再也无法忍受,愤然离滇寻求新的道路。5月,朱德抵达重庆,受到川军第二军军长杨森的热情款待,许朱德以师长职务,要求他留川帮助自己与其他军阀争雄。立志寻求救国救民新路的朱德,婉言谢绝杨森,毅然登上北往的旅途,他去寻找孙炳文,共商出国大计。

    婉拒孙中山

1922年在上海时的朱德

    1922年7月初,朱德的好朋友孙炳文告诉正在北京的朱德,他的好朋友李大钊去年参与组织了一个新党——中国共产党。这个党与国民党不同,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代表贫苦大众利益的。孙炳文向朱德介绍,中国共产党党纲就是反对封建军阀鱼肉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华,号召劳动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夺取全国政权,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朱德听后,当即表示要去见李大钊,要求加入这样的先进政党。很不巧,他们赶到李大钊那儿正巧李大钊到南方去了。

    孙炳文说,我们要到欧洲去勤工俭学,要从上海走,可以到上海找另一位中共领导人,党的中央局书记陈独秀。不久,朱德经过北平返回上海,去找正在上海的中国共产党负责人陈独秀。恰好这个时候,朱德的好友金汉鼎也到了上海,他对朱德说,孙中山最近从广州来到了上海,很想见一见滇军的将领。当时,孙中山比朱德要大20岁,是朱德从青年时代起就十分景仰的革命先行者。于是,朱德随同孙炳文、金汉鼎在法租界的一幢寓所里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孙中山。这时,孙中山由于所依靠的粤军将领陈炯明在英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的支持下发动武装叛乱,被迫离开广州回到上海,他正在筹划如何夺回广州,重建共和政府。他打算借助滇军的力量,讨伐陈炯明,希望朱德等能够重返滇军,助他一臂之力。朱德虽然同情孙中山此时的处境,但是,10多年的亲身经历使他对孙中山希望借助一部分军阀的力量去打击另一部分军阀的做法已不再相信。

    孙中山对朱德说:“怪我缺乏知人之明,致使错用陈炯明,给革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朱德回答:“这些大小军阀,往往打着革命的旗号,拿着国民政府的供奉,可羽翼一丰便调转枪口向革命进攻!大总统,您应该有一支自己的军队,一支真正为国民而战的军队!”孙中山欣慰地说:“好,我党有你们这样的忠贞之士,何虑革命不能成功?如果你们回到已移驻广西的滇军中去,组织滇军到广东攻打陈炯明,并答应先付给军饷10万元。重整军威,打回广州,如何?”金汉鼎接受了这个要求,朱德则婉言谢绝孙中山,因为他已经下定了出国学习的决心,并向孙中山说明了缘由。孙中山向他建议:“如果要出国学习,不如到美国去。美国科学发达,又没有封建背景,相反有许多进步的制度。”朱德说:“我们愿意到欧洲是因为听说社会主义在欧洲最强大,欧洲已经出现了新的社会力量,也许对我们更有好处。另外,作为一个军人,还想亲眼看看欧洲大战的痕迹,学一学那次大战的经验教训。”孙中山表示:“这个主意好。学成归来,仍然可以报效祖国嘛!革命前程远大,虽然各人选择的道路不同,但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强盛。”

    受挫陈独秀

    8月下旬,朱德怀着极大的期望和孙炳文一起到上海拜访陈独秀。他向陈独秀说明,自己报考过云南陆军讲武堂,在滇军中担任旅长,参加过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并明确表示到上海来寻找共产党、要求加入共产党的愿望。陈独秀说:“要参加共产党的话,必须以工人阶级的事业为自己的事业,并且准备为它献出生命。像你这样的旧军队的高级将领,需要长时间地学习和真诚地申请,要以工人阶级的世界观为自己的世界观。”

    朱德说:“尽管我是一名军阀部队的军官,但我的部队是纪律严明的,是不骚扰百姓的,我愿意加入共产党。”然而,陈独秀对朱德问道:“你是国民党员了,共产党与国民党是有区别的,你知道区别在哪里吗?”朱德回答:“如果为了个人的享受,我就不会来找共产党了,我可以回到军阀部队中去,可以成就个人的功名利禄,但我正因为要抛弃这些,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所以,我才选择了共产党!”然而,陈独秀并没有对朱德的入党要求明确表态,既不说同意吸收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也不说反对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问朱德是否读过《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的《资本论》。

    朱德回答没有。朱德说:“我一直在军队,西南又地处偏僻,这些书籍很难找到。不过,看过一些您和李大钊先生主编的杂志,像《新青年》《新潮》……”陈独秀认为朱德对马克思主义知之甚少,便找来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让朱德学习。朱德当即表示:“我可以学,尽快补上这一课,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朱德本以为接下来陈独秀会同意他加入共产党,但是,陈独秀仍然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表示,他告诉朱德,“共产党是极为严密的组织,与国民党不同,不是申请一下或者经人劝说就可以加入的,我们现在发展党员,都是在一起共事参加革命活动经过考验认为合格才发展的,共产党员必须有坚定的革命意志,必须经受严峻斗争的考验,而且,这样的考验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而应该是长时间的。

    我觉得,像你这样的身份,还是回到旧的军队去起积极的作用比较好,站在国民党那儿帮助革命也是一种办法,何必非要参加到中国共产党中来呢?”朱德要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没有实现,刚刚叩开准备进去的大门却被砰然地关上了,朱德后来回忆说:“那些日子真难过,我感到混乱和绝望。我的一只脚还站在旧秩序中,另一只脚却不能在新秩序中找到立足之地”。

    幸遇周恩来

旅欧时期的朱德

    在中共最高领导人那儿“碰了壁”,绝望中的朱德并没有放弃追求真理的信念,而是极为虔诚地翻阅着陈独秀给他的几本革命理论书籍,这里面包括了陈独秀的几本著作。这时他已认清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自己唯一的出路。在国内虽然加入共产党受挫,但此时的朱德已拿定主意,他要到欧洲去,要到革命的发源地去,去接触原汁原味的革命真理。

朱德从上海到欧洲的路线图

    到了法国巴黎,朱德和孙炳文住在一个中国商人的家中。一天,房主告诉朱德,听说一些到法国留学的青年学生组织了一个叫共产党的团体,这个组织的负责人叫周恩来,此时正在德国柏林。这时,朱德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之火。他和孙炳文决定,乘火车前往柏林。

朱德和孙炳文在伯林合影

    10月22日,朱德和孙炳文在柏林瓦尔姆村皇家林荫路找到周恩来的住址,心情十分兴奋。见到周恩来,朱德说明了来意,他介绍说:“我叫朱德,字玉阶。他叫孙炳文,字濬明。”谈话中,朱德了解到周恩来才24岁,比自己小12岁,心底由衷地感到佩服。朱德把自己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从云南找到上海,再找到欧洲的经历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他传奇般的经历和坚强的意志深深打动了周恩来的心。周恩来细心地倾听,不时地在本子上记着。其间,孙炳文也表示想加入共产党。

    朱德全部讲完,周恩来略加思忖后对朱德说:“大哥,你们还没有吃饭吧?如果没有,我们先一起吃饭再说。”吃过饭,周恩来问清楚朱德、孙炳文他们居住的地方,表示有关入党的事,还要继续交流,并最终要征得张申府的同意。在接下来的6天中,周恩来天天与朱德接触、交谈,终于摸清了朱德的真实想法,知道他是舍弃了所有,一门心思要投入先进政党的怀抱。通过交流,周恩来发现自己与朱德情趣相投,都喜欢兰花和音乐,他们也交流对贝多芬音乐的感悟。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研学实践育精神(组图)
·下一篇:朱德的借条(组图)
·朱德元帅的悲壮晚年
·朱德铜像纪念园:重阳敬老节 缅怀朱老总(组图)
·朱德的借条(组图)
·朱德铜像纪念园:童心向党 梦想飞扬——追寻红色记忆研学实践活动侧记(组图)
·中国开国元勋——朱德元帅的故事(组图)
·曹小藩:曹里怀将军的堂兄曹觉民给朱总司令当了一回秘书(组图)
·朱德铜像纪念园: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朱德铜像纪念园开展2023年文化遗产日主
·特稿: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朱德铜像纪念园开展2023年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组
·访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张申府(组图)
·朱德9万海外存款多年未动,大使馆请示:副主席,这钱怎么处理?
朱德元帅纪念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朱德元帅纪念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朱德元帅纪念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朱德元帅纪念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