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举行红色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
1、建立、巩固地方党组织
地方党组织和革命群众是革命武装的眼睛与手脚,没有地方党组织与革命群众的帮助,军队就看不清四方,捆住了手脚,难于动弹,更别提打胜仗。所以每到一地,朱德都派出人员,积极与当地共产党组织取得联系,被破坏了的地方党组织,重新恢复起来;弱小的组织,积极帮助其发展壮大。因为朱德知道,只有把党建设到相当基础,才有人民军队的基础。在起义军过境信丰时,“朱德、陈毅等领导人还与刚成立不久的中共信丰特区委召开联席会议,对信丰县的革命斗争作了布置,并送给信丰特区委8支枪,留下张仁、吴英、陈夷坚3人在信丰开展革命工作。”在上堡整训时,朱德除帮助巩固发展崇义地方党组织外,还派出部队深入广东仁化、湖南汝城等地,帮助发展党组织、恢复农会。“一九二七年农历十月朱德派十二支队10多人来仁化,帮助恢复农会。十二支队首先找到区农会委员邹耀胜接头,经过发动,首先恢复了安岗农会,接着各乡农会(除平岗、岩头外)就很快全面恢复活动。”朱德率领起义军所到之处,地方党组织迅速得到了恢复与发展,有了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在南昌起义军的帮助下,湘南的农民暴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2、广泛发动群众举行武装暴动
朱德从南昌起义失败中汲取教训,认识到武装革命只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参与,革命才能成功。朱德通过部队与地方党组织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广泛地组织起湘南各县的党与农民运动。1927年11月底,朱德在汝城衡永会馆召开湘南粤北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定了由革命军打先锋的湘南农民起义计划。后来起义计划虽然有所变化,但这已经为湘南暴动在思想上、组织上和军事上做好了准备。1928年1月12日,在朱德领导下,起义军与农军一起,智取宜章城,掀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在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的支持下,中共湘南特委组织郴县、永兴、安仁、资兴、桂阳、耒阳等湘南10余县群众举行起义,红旗红遍了整个湘南。“这时我们只要派出一个排的兵力,在地方党和农民武装的支援配合下,就可以解放一个县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湘南十多个县的农民举行了武装暴动。“我们相继攻下耒阳、资兴、永兴、桂东、汝城等县城,茶陵、安仁、酃县也举行了暴动,共有十一个县的群众行动起来了,并且组织了自己的地方武装。”农民运动的积极开展与暴动的不断成功,使创建革命根据地成为可能。
3、建立苏维埃政权
建立苏维埃政府是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1927年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以后,“明确提出要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革命政权”。其实在1927年10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转战赣南占领大余时,朱德就曾任命毛泽覃担任大余县长,后来因为起义军不久就转往崇义上堡,所以毛泽覃担任县长的时间只有几天。而当湘南暴动成功以后,“宜章、郴州、耒阳、资兴、永兴等县,均在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先后成立苏维埃政府。起义军占领湘南十多个县,广泛发动工农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成立各级苏维埃政府,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就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亲身参与这一革命活动的粟裕对此印象深刻:“宜章起义取得胜利之后,立即着手建立工农革命政权。这是我们这支起义部队转入农村斗争的又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发展。”
从1927年10月南昌起义失败到1928年4月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朱德一直在努力探寻建立革命根据地。不管是经过“赣南三整”的尝试,“觉得上山有出路”,还是与范石生部合作寻求建立根据地,以及湘南暴动成功以后,湘南大地迅速建立起各级苏维埃政权,进行土地革命,朱德从革命实践中一步一步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虽然“由于中共湖南省委、湘南特委执行错误的烧杀政策,严重脱离群众” ,使刚刚建立还未来得及巩固的这块根据地很快被敌人占领,“同年三四月间,在湖南、广东两省国民党军队的联合进攻下,起义部队不得不撤离湘南地区,向井冈山转移。” 但是,朱德从“赣南三整”到“湘南暴动”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探索,为后来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以说,朱德这一时期的努力探索,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乃至后来中央苏区的创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作者系中共大余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