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秋高气爽,蓝天白云,片片红叶层林尽染。我不由得想起了三年前,赴韩国参加郑律成国际音乐节时,那漫山遍野的红叶也是那样热烈烂漫……
序:遥远的记忆
郑小提是作曲家郑律成的独生女儿,她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分配到总政歌舞团工作。我清楚地记得,文革中,在她结婚时,邀我们几个好友到她家中小聚。当时她家住在西便门的国务院宿舍,我们就挤在有一张床、一个立式钢琴和一张桌子的狭小的房间里。
他的父亲郑律成、母亲丁雪松走进来和我们打招呼。郑律成伯伯和蔼可亲,双手捧着肚子,深情地唱起《延安颂》;丁雪松阿姨压低了嗓子,唱了钢琴伴唱《红灯记》里的《革命壮志冲云天》。唱完了,大家感觉还未尽兴,就怂恿我跳个舞。我原地站起,跳起藏族的《毛主席的光辉》,不料一甩手,把桌上的玻璃杯碰到地上摔碎了。我顿时傻眼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大家纷纷安慰我,张坚大声嚷嚷“岁岁(‘碎’的谐音)平安”,才算是给我解了围。
直至今日,郑律成伯伯当年的音容笑貌仍然清晰。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那天说,《解放军进行曲》不应该唱的那么快,应该是(说到这里他挥动着拳头)“向前,向前,向前——”(速度很慢但非常有力)。
1976年12月,郑律成伯伯带着两个年幼的外孙去昌平打渔,不幸突发脑溢血,匆匆离开了人世。消息传来,我们都唏嘘不已、悲痛万分。
郑律成出生在韩国光州一个贫困的家庭,童年和青少年都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度过。19岁时,郑律成跟随哥哥来到中国,投身到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1937年,郑律成奔赴延安,自此,一首首优秀的、唱遍大江南北的抗战歌曲在他的笔下不可遏止地奔涌而出,如《延安颂》、《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等。它们是革命战争的嘹亮号角,在众多革命歌曲里也属巅峰之作,至今仍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郑律成回到朝鲜,创建了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创作了《朝鲜人民军进行曲》(两个国家的军歌!)。1950年,郑律成又返回中国,加入了中国国籍。从那时起,他又创作了歌剧、交响曲、歌曲等多种体裁和题材的音乐作品,成为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音乐家。
但是,由于两国间长期以来的外交关系的原因,郑律成却在韩国被长期埋没,几乎不为人知。近年来,随着中国和韩国两国双边关系的恢复,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的交流日益加强,尘封的历史终见天日。郑律成,这位国际主义传奇人物终于为韩国、特别是他的家乡——光州所注视和关注。
自2005年起,韩国光州每年都要举办郑律成国际音乐节。2007年10月18日至21日,第三届郑律成国际音乐节盛装开幕。因为当年适逢中韩建交15周年和中韩交流年,所以格外引人注目。在第一届的“东亚和平”主题和第二届的“记忆与行进”主题之后,07年的主题是“友谊、和谐、前进”。主办者也由前两届的光州南区政府升格为光州广域市政府,足见光州政府和人民对于郑律成愈加重视的程度。
作为郑小提邀请的嘉宾,我全程参加了这一届音乐节,那也是我第一次踏上韩国的土地。接连几天,都沉浸在缅怀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氛围之中。
本届前往韩国光州的中国艺术家和表演团体颇具规模。有胡琴演奏家姜克美,扬琴演奏家张高翔,打击乐演奏家马里,二胡演奏家王晓楠,琵琶演奏家蒋彦,古筝演奏家袁莎、袁莉,笛子演奏家张雷,歌唱家尤泓斐、张天甫等。还有“音海”和“牧人”两个合唱团近一百余人也浩浩荡荡地开往光州参加了演出。中央电视台派出了主持人任鲁豫和摄制组全程参与了音乐演出和活动。
10月19日,在以“友谊”为主题的音乐会上,由中国和韩国的民乐演奏家联合演出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中国的演奏家演出了《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夜深沉》以及《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中国传统和当代的创作乐曲。听众兴致浓厚,掌声热烈。韩国民族乐团演奏的传统的民族乐曲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光州市立少男少女合唱团表演了郑律成的儿童歌曲《我们多么幸福》、《绿色的祖国》,孩子们的嗓音清脆、表演真挚,充满着灿烂的阳光与活力。
剧场很大,音响不好。人数多的乐团合唱团还好,组合特别是独奏可就惨了。姜克美拉《夜深沉》时,几乎听不见她的板胡的声音。过后我对她说:“尽管你的头发使劲甩(她梳了一个马尾辫),也听不见声音。”“是吗?”她瞪着眼睛,只能表示无奈。
10月20日,在以“前进”为主题的音乐会上,上半场由韩国光州市立交响乐团演奏了西贝柳斯的《芬兰颂》和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没留下什么印象;下半场全部是郑律成的音乐作品:歌剧《望夫云》选段《春天的藤子长又长》、《啊,美丽的风光呀》(对唱)和《延安颂》,由中央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尤泓斐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男高音歌唱家张天甫独唱和对唱;之后是郑律成的交响曲选段《出发》和《暴风》。意外的是指挥竟然是香港作曲家、指挥家陈永华。之所以意外,是因为觉得香港和韩国光州似乎很遥远,再加上香港音乐家指挥郑律成的作品,更觉有些不搭。陈永华对我说,他和光州市立交响乐团有过几次合作了,彼此都很愉快。
10月21日,在以“和谐”为主题的音乐会上,由中韩两国的合唱团演出了中国和韩国的合唱作品。“牧人”合唱团是以北京在内蒙的知青为基础组成的合唱团,他们身着蒙族服装,倾诉对内蒙草原的热爱,唱出一首首优美、深沉的蒙族民歌和创作歌曲,又以满腔的热情歌唱了郑律成的《八路军进行曲》;“音海”合唱团演唱的是中国当代创作歌曲,显示出训练有素的演唱水平。光州市立合唱团和韩国的大多数合唱团一样,声音既光彩润泽、又宽厚松弛。怪了,天天吃那么辣的泡菜,嗓子怎么会那么好,令人疑惑不解。
音乐节期间,应邀访问的中国嘉宾还参加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枫岩中学的音乐公开课使来宾们兴致盎然。为使在光州出生的伟大的音乐家郑律成深入人心,光州市政府决定,在光州的初中和高中的音乐课里增加郑律成和他的作品的内容。一天上午,我们应邀来到枫岩中学,受到校长和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上课之前,一排姑娘席地而坐,表演了伽耶琴弹唱《阿里郎》,接着是初中三年级的音乐课。音乐教师是个年轻的姑娘,她首先播放了郑律成的音乐,然后向学生提问。接着,屏幕上播放了学生们根据郑律成的音乐制作的带有“情节”的表演录像。根据学生们的理解,这些歌曲的核心是“斗争”,所以,他们在录像中表演了战斗、冲锋、流血牺牲等情节。他们的表演挺稚嫩,很多动作很滑稽,引起全场笑声一片,但他们很认真、很努力、很真诚。老师还不时地穿插着提问:郑律成写过什么作品?郑律成出生在哪里?如果答对了,就能得到老师的奖品:糖果啊,画片啊,圆珠笔啊,等等,小小的奖励激起学生们兴高采烈,举起的手刷刷的、高高的,回答问题争先恐后。
短短的音乐课生动活泼,看得出孩子们的课上的轻松、非常开心,收效甚大。他们在音乐课上对抗日斗争的先锋郑律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家乡诞生了这样伟大的人物而备感自豪和骄傲。
郑律成出生在光州,但具体的地方在哪里却众说纷纭。多年来经过反复考证,最终确定是在光州市南区杨林洞的一条小街的“79番地”。一个独门小院,外面矗立着一块由光州市南区政府于2004年6月12日立的石碑,上面刻着“音乐家郑律成先生家”。这是一个很小的院落,低矮的房屋现在还住着人家。所以我们只能人挤人地在院子里转转瞧瞧,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我想,什么时候才能正式辟为郑律成故居、进去感受一下伟大音乐家的家庭环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