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曾言:“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这些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文化认可、共同的政治归属把我们祖先凝聚在一起,同时也深深地印刻在世世代代每一个民族成员的内心里。
中国梦是一个标志,标志着在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历史成就的基础上,中华民族将开始在中国梦的引领下走向民族复兴和现代化。为实现中国梦,既需要全党全民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也需要在战略上总体设计和在战术上具体操作,既需要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做圆梦的硬件基础,也需要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软件提供核心支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讲话中多次提及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构筑国家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依靠的就是与中国实际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既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即实践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文化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任何科学的理论和制度,必须本土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马克思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能够在中国取得胜利,关键就是我们不断推进其中国化,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过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大理论都包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闪耀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毛泽东博古通今,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深入的研究。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中国的现实实际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三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1943年,党中央就提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一切优秀的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联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近年来所进行的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整风运动,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特色”?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是指从中国实际出发来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理论与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道路、理论体系到制度,从总依据、总布局到总任务,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华优秀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复合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该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方面相结合呢?其实,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根本的灵魂和命脉是民族精神,这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的根本,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相结合,吸取、融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历史沉淀的结晶,具有核心价值属性,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自强、仁义、爱国、和合。自强是个人和民族生存和发展必须具有的精神品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仁义既是一种道德规范,又是一种精神标杆,在为人处世上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国是中华民族最朴素的情感和最深沉的精神归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向往国家大一统。和合,主要是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本民族与他民族关系上,尊重各自具有的独特属性,通过中庸的方式达到包容凝聚。
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支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自信。中国梦是一个将国家的追求、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凝聚在一起的梦想。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际上就是找回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应有的地位,找回中华文化应该闪耀的光芒,找回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具有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习近平同志曾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儿女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有能力也有底气创造中华文化的再辉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凝聚共识,为开启中国梦团结人心。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华儿女只要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必然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力。大中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文化认同基础的地缘共同体,且自诞生以来没有中断过,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沉淀下来一套完整的文化传统。梁启超曾言:“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这些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文化认可、共同的政治归属把我们祖先凝聚在一起,同时也深深地印刻在世世代代每一个民族成员的内心里,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为实现中国梦构筑国家精神。一个文明开放的社会,多元文化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为避免意识混乱,国家需要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将社会主流精神和价值观树立起来作为中流砥柱,用以凝魂聚气、强基固本,避免多元文化造成社会紊乱的自觉行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传统和根本,始终是我们的精神命脉。习近平同志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务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精神力量,并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展示中国梦的文化魅力
中国梦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既有期待的声音,也有曲解和误读。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社会,习近平同志多次宣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如果要让国际社会理解并支持中国梦,就需要面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的“和合”和“仁义”内核,决定了中国在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上,会选择一条和平道路。习近平同志认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了几千年的社会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深入到每个中国人日常伦理中的思考方式。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殖民记录。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内部战乱和外敌入侵,更让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灾难刻骨铭心。所有这些都让中国人民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
习近平同志指出,“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不能把世界长期发展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中国梦必会造福中国人民,而且也会造福各国人民。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一个以伦理为核心的文化系统,崇奉儒家道德规范体系,讲求和谐有序,倡导仁义礼智信,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将进一步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当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不可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确立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构筑国家精神,必须强化中华民族共同记忆中的价值系统。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坚持科学的态度。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新时期,要立足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行科学总结和概括。任何民族、国家的文化都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它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优良传统,也有不良传统。即使是精华、优良传统,也受到历史条件和阶级的限制,不可照搬、照抄,全盘继承。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这是在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必须把握的科学的思想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