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父辈征程
土金璋先生著《难忘的回忆》(组图)
2014-08-11 10:45:34
作者:薛三平、陈华(陈小娃) 推荐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注:土金璋是中直育英学校十二届六年级二班同学土瑞玲的父亲。

延安人民欢迎周总理回延安(中拍手者是土金璋)

延安人与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合影(左4是土金璋)

    土金璋先生在《难忘的回忆》一书中,介绍了这两幅照片。1964年6月,土金璋担任延安地委副书记时,负责外事和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工作。纪念馆陈列方案报经陕西省委批准后,土副书记一行去北京汇报。7月2日下午3时左右,毛泽东主席办公室主任汪东兴派车将土副书记接到他的办公室说:“主席想念延安和延安人民,想回延安去看看,并问延安有无干部到北京,在未去之前想了解一下延安的情况……”7月7日下午6点20分,汪东兴带着副书记土金璋、延安地委党校校长黑振东和张茂远、刘克廉、黄高谦、冯芝桂等12人,来到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土金璋握着主席的手激动地说:“主席好!延安人民想念您!” 主席说:“我也想念延安,想念延安人民啊……我来北京后,还没有回过延安,是不好的;再回延安一次就好。我是应该回延安看看,应该看看延安人民的。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要谢谢延安人民啊!”这时,汪东兴主任走过来对主席说:“延安的同志们想同主席照个相”主席笑着说:“好!好!大家照个相留念。”

    这真是土金璋一行终生难忘的一幕啊!过了几天,中央办公厅的一位同志送来16张放大的照片,传达了上级领导的意见:除给每个同志一张外,西北局、陕西省委、延安地委也各给一张。毛泽东主席回延安的愿望未能实现,成为主席生前的一件憾事,也是陕西人民的一件憾事。1995年1月6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这幅照片和土金璋回忆主席的文章。《延安干部去北京看望毛主席》这幅照片,凝结着延安人民与毛主席的深情厚谊。

    《延安干部去北京看望毛主席》和《周总理来延安看望延安人》,常年悬挂在任智勇家的客厅。任智勇家最大的人物要属照片中的他舅舅土金璋。土金璋先生,1921年10月10日,生于陕西省淳化县卜家乡土家嘴村,后来这个村划入东庄村。土金璋早在1938年1月就参加革命,历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辅导员、赤水县民教馆馆长、新正县政府科长、赤水县三区区委书记、三原地委组织部科长等职。建国后,历任高陵县委书记,陕西省委组织部处长,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一等秘书,西藏外交处副处长,外交部钓鱼台国宾馆主任,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政务参赞,延安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西安市副市长兼外事办公室主任,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1993年离休。

    土金璋是典型的敢讲真话的领导干部。1972年6月9日,周恩来总理回到延安,听说延安人民吃不饱肚子的情况,立即找土金璋个别谈话:“金璋同志,你到延安快十年了,延安人民还吃不饱饭。请告诉我真实情况。” 土金璋据实汇报:“延安有14个县、130万人口、南边7个县群众生活还可以,北边7个县十分贫困。子长县李家岔区的群众,包谷面都吃不饱,有些人家几口人盖一床被子。”总理眼圈红了:“战争年代都没这么苦,现在为什么这么苦?”“总理呀,我琢磨着,这可能和我们的政策有关系。群众种的一点南瓜、包谷,割‘资本主义尾巴’都割掉了。”“你为什么不阻止?” 土金璋欲言又止,望着总理严峻的目光,他如实地说:“总理呀,看法不一致,不好阻止。” 总理说:“不阻止是不对的,是错误的。一定要阻止,要让群众吃饱饭。”“好,坚决按总理指示办。”吃饭时,有人问总理:“喝酒吗?”总理沉着脸说:“不!”并招呼延安的同志同他一桌。席上,总理问:“我让北京支援你们,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原人均粮食250公斤),能不能做到?”大家说:“行!”总理说:“我就等你们这句话,拿酒来!”

    1964年6月,我任延安地委副书记,负责外事和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工作纪念馆陈列方案,报经中共北京向党中央汇报,并向在北京工作的“老延安”征求意见,以便最后定案。

    时值盛夏,万木葱茏,我们到了北京心情格外愉快。为了工作方便,我们就住在中直招待所,确定由我负责和中央办公厅、中宣部联系汇报事宜,其他同志则每天出去走访老同志,征求他们对陈列方案的修改意见。

    7月2日下午3时左右,毛主席办公室汪东兴主任派车将我接到他的办公室,对我说:“主席想念延安和延安人民,想回延安去看看,并问延安有无干部到北京,在未去之前想了解一下延安的情况。我打听到你从延安来,想请你向主席简要地汇报一下延安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情况。”听到这话,我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能又一次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紧张的是我4月份才由北京调到延安工作,因到延安时间短,对工农业生产正处于熟悉情况阶段,随身又未带材料,担心向毛主席汇报不好。因此,我建议说:“我们一同来了10多位同志,如果都能参加主席接见,大家都谈,你一句,他一句,这样谈就全面些,不仅能满足主席了解情况的要求,也能满足主席见到更多延安人的愿望。”汪说:“这个意见可以考虑,今天不定,过两天再说。”

    当时在我脑海里就映出4年前我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工作时,和毛主席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和谈过话的情景,特别是一天上午在国宾馆12号楼大 客厅的一次谈话,给我印象最深。当时,主席坐在大沙发上,我坐在左边小沙发上,主席叫我也坐在大沙发上,长时间拉着我的手,和蔼亲切地笑着,问我是什么地方人,我说:“我是陕西淳化县,原陕甘宁边区赤水县人。”主席说:“赤水县就是淳化县和原三水县(后改为旬邑县)的各一部分。”主席又讲到旬邑县的职田镇、崔家河、土桥镇,淳化县的马家山、通润镇、爷台山等地,以及原陕甘宁边区的这两个县与国统区边境线上的村、镇。毛主席由西北讲到东南,提起这些村镇如数家珍,十分熟悉,可见主席记忆力强得惊人。

    6日上午,毛主席办公室的同志打来电话,告诉我们,延安来的同志7号下午不要外出,在招待所等待。由于我事先未告诉大家主席接见的事,大家听了不要外出的消息,立刻议论起来。有的说:“明天可能有重要报告。”有的说:“可能是什么重要会议要咱们去参加吧!”延安党校校长黑振东同志说:“我看怕是毛主席要接见咱们延安来的同志吧!”说到要和毛主席见面,大家异常兴奋。黑振东同志夜晚睡不着觉;有的同志买了新衣裳,有的同志买新皮鞋,有的同志一整天不离开招待所,有人出去理发也要说清楚在哪个理发馆,怕耽误了良机。

    7月7日上午毛主席办公室的同志又来了电话,指名要我接电话。拿起了听筒,同志们都把我围了起来,大家的视线集中在我的脸上,屏声静气地看我的表情。我放下听筒后,立即激动、大声地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延安人民日夜想念的毛主席今天下午要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我们!”大家先是一愣,顷刻猛然醒悟过来,都兴奋地欢呼跳跃着。大家在自己房子眼巴巴地瞅着钟表,恨不得把指针拨快一点。同志们急切地盼望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下午5点钟,一辆乳白色的小面包车从招待所大门驶进,服务员同志礼貌地来到我们坐等的小会议室,兴奋地说:“ 中办来车接延安的同志们。”黑振东、张茂远、刘克廉、黄高谦、冯芝桂和我等12位同志立即上了车。

    小面包车在奔驰,大家顾不上欣赏窗外的景致,一颗颗焦急的心已早早飞到人民大会堂,飞到毛主席身边。当我们来到人民大会堂湖南厅时,汪东兴同志告诉我们:“主席正在接见外宾,很快就要来了!”我特意看了一下手表:6点20分。幸福的时刻终于来临了,汪东兴同志带我们到湖南厅前厅。蓦然间,我们眼前一亮,主席那高大魁梧的身影出现在我们面前。同志们又惊又喜,只见主席微笑着、迈着稳健的步履向我们走来,汪东兴同志上前告诉主席:“延安同志来看望您了。”主席听到后满面笑容地点点头,同大家一一握手。

    我第一个和主席握手,我仔细地端详着主席熟悉的面容:那宽阔的额头,温和的眼神,慈祥的笑容,无一不显出伟人的风采。握着主席那温暖宽厚的大手,我激动得心呼呼直跳,兴奋得不知说什么好。汪东兴同志介绍说:“他们都是从延安来的。”由于我和主席在钓鱼台国宾馆见过几次面,这时主席一直握着我的手不放,打量着我,摇了摇头连声说:“不不不。”汪东兴同志忙作解释说:“金璋同志原在钓鱼台宾馆工作,后来调到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工作,因延安这几年外宾去的多,陕西省委把他要回去在延安工作啦。”主席听罢,一边点头一边说:“这就是了,这就是了。”我说:“主席好!延安人民想念您!”主席慈祥地笑了:“我也想念延安,想念延安人民啊。你们都在延安工作吗?”我介绍说:“我在地委工作,其他同志都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和延安党校工作。”主席又问:“延安现在怎么样?”我说延安有不小变化。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介绍着延安的情况。我接着又说:“延安人民都很想念您,盼望主席能回去看看。”

    这时,主席深沉的目光投向远处,缓缓地说:“我来北京之后,还没有回过延安,再回一次延安就好了。我是应该回延安看看,应该看看延安人民的,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要谢谢延安人民啊。”

    听到主席这番话,大家心中一热,热泪几乎从眼眶里涌流出来。接着主席又同大家一一握手。大家众星拱月般地簇拥在主席周围。不少同志同主席握了几次手。这时汪东兴同志走过来对主席说:“延安的同志们想同主席照个像。”主席笑着说:“好!好!大家照个像留念。”同志们又热烈的鼓掌起来。主席连连招手,关心地叫大家站好。大家的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毛主席,以至于摄影师按下快门时,冯芝桂同志还未将双手放下。照完像,主席和大家握手告别,同志们对主席说:“祝愿主席身体健康。”主席也笑着说:“好!好!谢谢大家。”大伙用热烈的掌声欢送毛主席,主席一边招手一边说:“谢谢你们。”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汾河侠女——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代女兵王亦侠(组图)
·下一篇:一幕悲壮,一个故事(图)
·中秋夜雨
·辉煌60周年·竞相绽放的五朵鲜花——记家乡的五位女少数民族企业家(组图)
·同庆胜利日 共圆中国梦——记9月7日育英校友与南京红后代联谊会的联欢活动(组图)
·永遇乐·阅兵日念双亲
·破阵子·九三北京大阅兵
·北京八一校友会和中直育英学校同学会的代表前往三零五医吊唁汪东兴同志(组图)
·歌声带给我们力量(组图)
·中直育英学校同学会代表吊唁万里同志(组图)
·育英学校2015年中考喜报
·北京合唱协会关于开展向宫海燕同志学习的通知
中直育英同学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直育英同学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直育英同学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直育英同学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