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教育儿女上没有母亲付出的多,也没有母亲那样的好脾气,却以他的聪明智慧在我心目中落了个好形象。我们家的家庭口头新闻传播中就有这样一条,五 十多年前的事,父女之间的。说的是父亲只在小女儿很小,还没有记忆的时候打过她一巴掌,而一辈子落了个文明教育的好名声。
建国之初,党政机关干部的生活费用,经历了从供给制转为包干制,而后再到工资制的过程。供给制、包干制,就是每人每月按行政级别配发多少小米、面粉、 食油和其他一些生活必需品,再就是少量的货币。那是在包干制阶段吧,父亲还沿袭着根据地时的生活习惯,抽烟挺厉害。一天,他高高兴兴地为自己从不离身的香 烟买了个烟盒,就是一种把当时包装十分简易的纸烟盒套进去的塑料盒,其功能相当于今天的名片盒吧。五十年代初期,购买这种不是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的小件 日用品,也算一项认真的支出。我当时刚两岁,正在床上玩耍,见到一个新“玩具”,自然欢喜。没玩儿一会儿,喜新厌旧,弃置一边,再一会儿,一屁股跌坐床 上,刚好坐扁了烟盒。新买的东西不到半个时辰就成了废品,父亲顺手给了我一巴掌。本来就被烟盒硌疼了屁股,又挨了巴掌,我便哇哇大哭了一气。
不管这巴掌是真是假,是轻是重,这是父亲一辈子对我这个小女儿唯一的一巴掌,并且我还不记得——因为它发生在我还没有记忆的时候。其实,普天下哪有父 母不打儿女几下的,可我的父亲,高高的个子,不小的脾气,却不论环境怎样变化,心情如何起伏,终生没给我留下什么压力或阴影。在我的心目中,父母十分慈 爱,十分文明,从没动过我一指头;而家庭,则永远是我眷恋和依赖的大本营。我还把这种教育方式加以继承发扬,延续到我儿子身上,在他两岁之后,无论发生什 么需要加强教育、响鼓重锤的事情,也从来是文斗不武斗,动口不动手。如是,儿子亦感到当妈的很是慈爱,很是宽容,而有敬无惧,快快乐乐地成长起来。
现在我才想起,几十年来,怎么从未想到问问父亲,他当年的这一“举措”是聪明还是无意。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样的感觉,使我的童年和少年十 分阳光,心态十分清朗,我就这样一路走来,走过青年,走过中年,走过我大半人生的风风雨雨,不论顺境还是逆境,始终阳光,始终清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