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95年前,人民军队在这里举起了第一面军旗,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崭新道路。作为秋收起义会师地,文家市目前拥有秋收起义纪念园、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等一大批红色遗址和精神宝藏。
文家市转兵,是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典范。文家市弘扬秋收起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作为底色,做好红色文创、红色研培、红色乡村三篇文章,持续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阔步前行。
红色景区“热”起来
穿过繁花似锦的秋收大道,便可看到气势恢宏的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园。纪念园于2017年落成,占地105亩,包括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积谷仓、秋收起义纪念广场等部分。
广场上方,一座巨大的红旗雕塑前,人们或驻足凝视,或排队合影。旗面万里长城气势恢宏,左侧“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光耀夺目,底座“光辉起点”熠熠闪光。
秋收起义纪念园
作为完整展陈秋收起义过程的综合性纪念馆,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面积近7000平方米,馆藏文物736件。“近年来,纪念馆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除展厅讲解,我们还举办了专题展、临时展、巡回展,让深藏在库房里的文物活起来,文化传下去。”纪念馆讲解员邱烨,从事讲解工作已3年,繁忙的时候,一天要为游客作8场讲解。
纪念馆外,“湘赣红”文创商店成为游客的“新宠”,各式文创商品琳琅满目,汇集“红旗如画”“工农小兵”“百姓粮红军餐”三个系列近200种商品,还包括文家市油饼、酸枣糕等当地农副产品,推出后备受欢迎。在这里,游客在感受红色文化、体验文旅项目之余,也有了更多可以带走的记忆。
红色资源“活”起来
如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让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经济?文家市镇将红色与教育深度融合,串联当地旅游资源,推出从景区到乡野的“红色游”“研学游”“乡村游”路线,发展研学旅游基地,开发《文家市的抉择》《铁流千里会永和》等60多堂彰显时代主题的党性教育精品课程,形成了“红色教育在馆内、军事训练在营地、劳动实践在田间、吃饭住宿在农家”的红色研学模式。近3年来,共接待党员群众1000余万人次,接待学生489批次15.6万余人次。
走进景区,游客可以参加体验“初心照亮前行路”的红色之旅,包含体验重走长征路、参观红旅营研学基地等项目内容,通过与“第一面军旗雕塑”打卡点合照,还可获赠《文家市红歌选集》或《红土地放歌》诗集。
里仁屋场
深入乡野,“红米饭农庄”人气火爆,客人争先品尝当年招待会师部队的红米饭、南瓜汤,饭庄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来到非遗美食文市油饼制作厂,参加研学的孩子们走进“工厂课堂”,了解油饼传统制作工艺,近距离感受历史悠久的油饼文化。
随着红色旅游的日益红火,文家市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将各类屋场打造成红色研学田间实践阵地,在实现农民增收的同时,也让游客更充分、更真实地感受当地的红色文化。“通过‘馆、镇、企、村’合作,村里建起红旅营研学基地等延伸产业链,加上土地流转、经营实体、项目分红。2022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5万元,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谈及村里的发展,文家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伯平笑容满面。
红色乡村“美”起来
沙溪村鲜花基地内,一排排鲜花大棚映入眼帘,非洲菊、玫瑰、银柳争奇斗艳,吸引了远近游客前来采摘打卡。
“看完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很多游客都会来我这里赏花拍照,最多一天有上百人。”曾在云南打拼多年的吴峻湖,如今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花农。2016年返乡以来,他发展鲜花种植357亩,实现鲜花年销售400余万元。目前,吴峻湖正通过农旅融合打造湘赣边花卉研学基地,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
沙溪鲜切花基地
出鲜花基地,沿着平坦的公路直行,沙溪屋场花团锦簇,在秋阳里各种鲜花美丽绽放。沙溪屋场建设以陈家总祠和老宅为中心,向两旁扩展,向中间纵深,由“一溪一园一苑一院一锦”五个板块组成,实现“一路一景,一巷一故事”。2021 年,文家市镇紧扣“红色文旅小镇”建设,结合乡村振兴,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布局产业项目,按照“一村一品,一组一韵”的设计理念,加速推进景区式美丽屋场,现已建成高质量美丽屋场19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宜居宜业宜游的红色乡村已然成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