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暑期旅游市场监测报告》显示,据综合测算,今年暑期(6—8月)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1万亿元。 OTA平台数据显示,今年暑期研学旅游产品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超30倍,7月环比5、6月增长百分之280,研学游市场一片红火。 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现状如何?未来研学旅行有哪些趋势?通过报告,一起洞察研学旅行。
01 中国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达909亿元,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1469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61.6。
中国居民对研学游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也将进一步提升,预计2026年,中国研学游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将达2422亿元,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http://www.crt.com.cn/2023images/9/hs2190.jpg)
近年来,研学旅行目的地的竞争变得前所未有的激烈,更加复杂更加综合。
相关举措既包括支持鼓励政策、交通补贴,也包括目的地要素建设奖励、组织接待人次奖励,还包括招商引资举措以及营商环境的优化等。
![](http://www.crt.com.cn/2023images/9/hs2191.jpg)
本地内需释放是目的地建设的基本盘。
本地研学频次高、数量大、易激活、深度体验的特点能有效促进研学旅行各主体、各环节的联动互动,推动研学课程的迭代升级,专业人才的能力进阶,从而形成高品质的研学供给。
而作为研学旅行的核心承载空间,全国研学基(营)地的建设处于“跑马圈地”式的扩张生长中,体育、文博、工业等领域的主题营地增长明显。
营地建设加速的同时,营会机构也不断涌现。
![](http://www.crt.com.cn/2023images/9/hs2192.jpg)
学校端与基(营)地的直连趋势一直是行业的关注焦点。
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多数中介型旅行服务商对此已经思考,或正在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布局。
一方面研学服务商在中长距离、串点成线的研学旅行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另一方面对于本地研学、周边研学而言,研学服务商也在不断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同时以专业技术、渠道合作、投资入股等方式延伸至基(营)地的运营业务。
在乡村振兴、研学旅行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乡村研学旅行在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文化综合素养以及加强乡土乡情、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能够给乡村地区带来人气,美化乡村环境,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研学主要以农事教育为主题、以体现乡土文化为特色、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形成了“农事体验型”“文化熏陶型”“自然(户外) 教育型”“红色教育型”等多种发展模式。
![](http://www.crt.com.cn/2023images/9/hs2193.jpg)
![](http://www.crt.com.cn/2023images/9/hs2194.jpg)
02 中国研学旅行政策支持
自2013年国务院首次提出“研学旅行”以来,中国研学游行业相关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各地文旅、教育部门进一步推进研学旅行和劳动实践,研学教育内容、研学基地评定以及相关人才培养正逐渐融合与加强,研学游主题和教育内容不断丰富。
![](http://www.crt.com.cn/2023images/9/hs2195.jpg)
目前,研学旅行相关的政策红利仍在持续释放。
从国家层面看,更多部门关注并支持研学旅行,更高层次的政策不断出台,在研学旅行的时间、空间和资源方面都有更多支持,总体上前瞻性和指导性更强。
从省级层面看,研学旅行、劳动实践等成为各地文旅、教育等领域推进“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相关职能部门在基地营地评定、研学课程建设、指导师培养等方面的融合、联动、协同正在加强;
省级政策的颗粒度更细更小。
值得关注的是,四川、湖北等省份在进一步推进研学旅行的专项政策建设方面有创新突破。
![](http://www.crt.com.cn/2023images/9/hs2196.jpg)
![](http://www.crt.com.cn/2023images/9/hs2197.jpg)
研学旅行的公益性是教育的需要,也是政策的要求。
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公益金到基金会等相关主体在研学实践、公益研学、门票减免、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出系列专项奖补政策、专项“惠生”活动。
![](http://www.crt.com.cn/2023images/9/hs2198.jpg)
03 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新风向
产业链扁平化。
一些本地研学、周边研学服务商正在不断提高产品开发、商业运营能力,同时以专业技术、渠道合作、投资入股等方式延伸至产业上游的研学基地/营地的运营业务。
相关分析师认为,随着研学游行业市场的成熟,未来没有核心产品竞争力的研学企业将面临较大的淘汰风险,整个产业的运营更趋于扁平化。
跨界企业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