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一种雅俗并存、运用极广的文学形式。内容上,它可以言志、咏物、喻理、讽喻、记史、叙事、庆贺等。婚丧并举的对联是汉字语言文学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读者可以从中获得艺术享受。
解放前,东莞桥头圩有一对夫妻,恩恩爱爱,不幸丈夫英年早逝,留下妻子独守空房。丈夫有一弟,单身未娶,叔嫂二人日久生情,遂结为连理。结婚之日,有人写一贺联:“ 红粉帐中,无限风情呼嫂嫂;黄泉路上,有何面目见哥哥”?令新郎新娘哭笑不得。此联它诙谐有趣,言简意深,通俗易懂。虽是嬉笑怒骂之作,但对仗十分工整。红对黄,中对上,无对有,呼对见,嫂嫂对哥哥,天造地设;而红粉帐中对黄泉路上更是别出心裁。据说作者乃桥头圩一私塾先生,平时喜欢舞文弄墨。一次,桥头圩一居民自己不能生养,先后收养了一儿一女,养子养女长大后,父母命他们兄妹结为夫妻,子女不敢违抗养父母之命,但村民却始终认为有辱民风,于是请那位私塾先生写了一首诗贴在新婚喜宅门口讽之:“喜事重重重叠重,千金出阁子乘龙。大哥此日为夫婿,家父今年变岳翁。乃子乃孙同一脉,新郎新妇共同宗”。 总之一味家庭乐,肥水唔流过别涌。4个“重”字均读“从”音;“唔”是粤语,“不”的意思;“涌”字读“冲”,广东人把小溪小河叫涌,陈残云写《香飘四季》就在东莞麻涌,大亚湾也有地名叫霞涌,历史上叫虾涌,意为有许多虾的小溪。
曹斌《佳联趣谈》云:民国初年,某先生妻子病故后,不久续弦,娶姨妹续弦。新婚时,有人戏撰联曰:“一顾倾城,再顾倾国;大乔同穴,小乔同衾”。
上联出自《汉书•外戚传上•李夫人传》中有“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人与倾国,佳人难最得!”下联指三国吴乔公二女大乔、小乔,此代指姐妹之语。我国古制,男子可以一夫多妻。但死后只能与元配夫人合墓。上下联,属用典双关。巧妙。
某地两姐妹同嫁给兄弟俩,有人撰二联戏之贺之,其一是:“称兄弟,称连襟,都对; 叫姐妹,叫妯娌,皆行”。其二是:“本兄弟又连襟,美中添美;先姐妹后妯娌,亲上加亲”。兄弟的媳妇叫妯娌,姐妹的丈夫叫连襟。形象地写出了一对兄弟与一对姐妹联姻的喜事。有兄弟二人同日结婚,“叫姐姐唤嫂子全对; 称哥哥呼姐夫都行”。亦贺联有云:“佳妇佳儿,凤凰叶吉; 难兄难弟,花烛联辉”。
有一富户儿子结婚之日恰是母亲60大寿,儿子请人写一副既可作祝婚又可贺寿的对联:“在我未悭钱,母寿儿婚,一日办成两件事;劝君须尽兴,酒多菜足,十杯莫作五拳猜”。双喜临门联也异曲同工,有老父续弦,同日为子娶妇,有人送一贺联曰:“少是夫妻老是伴;新来媳妇乍来婆”。
有一位秀才,虽未金榜题名,却迎来了洞房花烛,也算一喜,然而偏偏就在成婚的前一天夜里,秀才的父亲却突然死去。因为这两件事都不好挪动,无法变更,就是将婚事、丧事一起办。婚丧并举,本就是一件难事,还都要写对联,就更加难办了。在悲喜交加之中,秀才冥思苦想,终于拟出了一副对联,真切的表达了自己的矛盾处境:“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想哭笑不得;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 人生世事无情,这位秀才也真是有实力,这么难的对联他都可以拟得出,此联妙极!
深圳市龙岗区一富翁,儿子结婚之日,大宴宾客,不料过于兴奋,乐极生悲,富翁心脏病复发,死在儿子的婚礼上,婚宴变成了丧宴。其子令人重写一副对联,婚丧喜哀都要兼顾:“来一个去一个,不多不少;哭三声笑三声,又乐又哀”。心未了,事已了,心事未了,未了如今终要了;生自然,死必然,生死自然,自然而后得安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