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欢歌”演绎中国脱贫精神
方言小品《帽子》以巴中市南江县正直镇残疾人“拐哥”为原型,讲述了不愿戴上贫困户帽子的“拐哥”,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通过编织、销售草帽自主脱贫。“贫困不是天注定,注定也要拼一拼。”左腿残疾的“拐哥”人生多次失败受挫,一度消沉不振,后来在干部的鼓舞中重燃干事斗志,最终甩掉了穷帽子。“拐哥身残志坚。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是无数巴中人民战天斗地背后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国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精神写照”,编剧佘登科介绍说,巴中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秦巴山区,所辖5个区县均为国家或省级贫困县,是国家确定的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中心区域。为打赢这场硬仗,巴中选派2112名第一书记、2000多名驻村工作队、7万多名党员干部对贫困村和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实施帮扶全覆盖,坚持“沉下去、贴着帮”,帮助制定脱贫计划、寻找致富门路,树立贫困群众脱贫信心,激发自主脱贫内生动力,涌现了无数“拐哥”这样的典型。
“曲艺也进入了脱贫攻坚主战场,在宣传方针政策、普及法律科学、歌颂先进典型、坚定脱贫信心、培树大众志气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巴中市政协副主席、市文联主席秦渊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