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北京市首个社区养老驿站内设的护理站——朝阳区华威西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护理站2018年5月正式启用。 杜燕 摄
资料图 张鹏翔 摄
“2018第四届社会养老创新发展论坛”现场图(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电(记者 张尼),由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主办的“2018第四届社会养老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相关领域专家就解决养老问题的痛点、难点展开探讨。有专家提出,中国应积极探索和构建“医护养一体化”的养老服务模式。
根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17.3。从1999年至2017年,中国老年人口数净增1.1亿。
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中国未来的养老服务模式该如何发展?
对此,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何界生认为,探索医护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势在必行。
何界生分析称,目前,国内养老机构,以及社区、家庭养老等都在发展,但距离做好“医护养一体化”服务模式还有很大差距。
“我国现行养老模式普遍存在有养无医、医养分离的现象,养老护理问题更是较为突出。这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健康养老的需求。”何界生认为。
她还强调,要为老年人提供住院、康复护理和稳定的生活照料等一条龙服务。其中,最主要的是贯彻预防为主理念,让老年人不生病、少生病、推迟生病,生病以后也能得到好的治疗、护理和康复。
此外,在何界生看来,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护理人员的培养亦十分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养老服务的质量。
“相关人才非常短缺,国家应从政策上给予更具体的指导。”何界生认为,国内医学院现阶段可以此为方向,培养家庭护理师等专门人才。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在会上强调,养老事业要从国家层面加强立法,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养老规划,规范对于养老事业的补贴办法。
“我们的养老方式要分层分级发展,不要千篇一律。根据我们国家现在的经济水平,应该坚持以大众养老为主。”贺铿称。
他表示,许多民办的养老事业,把特需、高收费放在了优先地位,而大众养老反而未得到充分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