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抄起电话,"喂,接南京委员长处。"电话接通,张学良问了安,便直接了当地说,胡宗南不听他指挥擅自行动,影响了整个剿共的军事布局。
蒋介石在电话中瓮声瓮气地说,"汉卿(张学良的字)哪,宗南的行动我事先末告你,他是遵照我的手谕而行动的,这叫做兵贵神速,也是为了剿共大业吗,你就不必计较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掌握对方,你知道红军的先头部队到什么地方了吗?""据可靠情报,毛泽东与周恩来等人将红军一、三军团合编为陕甘支队,有七、八千人,现在正在腊子口一带,缓缓向北移动。" 张学良对这一切了如指掌。
"不,"蒋介石的口气十分坚硬,可见他的情报比张学良的更为准确,"共产党方面发生矛盾,张国焘、毛泽东分道扬镖,张国焘带兵南下,毛泽东担心发生火拼,急速向北,根本不是缓缓,现在红军的主力早已过了腊子口,陕北红军已派人前去联络,陕甘支队正向陕北安定一带疾进,很快就要和陕北红军会合,如让二军合一,对我们的剿共大业是很不利的,你应马上部署兵力,各个击破,以绝后患。为便于指挥,可将指挥机关移至肤施。"
张学良一听这个消息,心中"格登"一下,他感到了今后将更加责任重大,至而心中又更觉得不快,你委员长既然把中央军的几个军划归我西北剿总指挥,让我来为你完成剿共的最后任务,为何又要出面干涉?为了完成你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重任,我张学良背上了不抵抗的黑锅,未放一枪一炮就把整个东北让给了日本人,现在又来西北为你剿共,你如何又这样不信任我?我俩可是拜过把子的兄弟呀,无论如何,我总要把西北剿共这件事做好,不能让你另眼看待。张学良遵命前往肤施,这里离安定只有百余里路,他这次是下了决心的,他要看看安定是谁之安定。
就在这时,陕甘支队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了。 张学良着了急。
本来,在剿共中,张学良是十分卖力的,他希望在剿共中扩充实力,有朝一日能够打回老家去,以雪国仇家恨。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要消灭红军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这一点张学良已十分清楚,去年的现在,蒋就增调高桂滋之84师进入陕北,与陕、甘、宁、晋四省部队共计三十三个团的兵力联手,向陕北红军进攻。那时,陕北红军虽有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但实际上只有四个团的兵力。兵力悬殊很大,尽管如此,第一次"围剿"中,国军失掉四个整营、四个连。地方民团伤亡1600余人,红军的地盘却越来越大。
第二次"围剿"不仅没有消灭了红军,而且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又进入了陕北。
为了剿共,这一个多月来,张学良确实是绞尽脑汁。西北军以西安城防为主,中央军又难以调动,他只好将自己布署在陕北的东北军全部投入进去。他用三个师的兵力,由洛川、中部两县出发,向红军进攻,想出奇制胜,只以一个团之兵力留守甘泉,其主力进至肤施。红军将二十五军同二十六、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从永坪镇出发,躲过敌人的主力,急行军三天三夜赶到甘泉来围攻,甘泉守军速求肤施来援,没想到围城是假,打援是真。援军进至肤施至甘泉途中的劳山地区,早已中了埋伏,敌110师两个步兵团和师直全部阵亡,师长何立中也成枪下之鬼,3700余人做了红军的俘虏。
现在蒋介石又通报中央红军已北上到了陕北,两军会合,此不是如虎添翼?目前就必须尽快与之决战,阻挡毛泽东与刘志丹的陕北红军会合,他急令王以哲前往阻敌,就在甘泉南面的榆林桥一带又有四个营被歼,619团团长高福源被擒。劳山、榆林桥之战的失利,确使张学良内心大吃一惊,红军怎就如此利害? 中央红军是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的。经过长途跋涉,队伍十分疲惫。现在与西北红军会合了,队伍壮大了,毛泽东下了一道命令:"队伍在吴起镇休息一周。"红军将士们松了一口气,在这里进行政治教育和整顿,补充训练新兵。供给部积极组织物资补充给养和装备。
九月中旬,党中央率领陕甘支队从俄界出发,通过依山傍水的古栈道,行至天险腊子口。这里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是四川进入甘肃的天险门户。据传,这里是三国时诸葛亮修建的古栈道,地势险要,现有甘肃军阀鲁大昌把守,鲁以险为守,只以为天网罗下,苍蝇也不会飞过去,没想到挡不住犹如天兵天将的红军,红一军团的前卫师接受了攻占腊子口的任务,两路进攻一举夺下,胜利通过了腊子口。
红军终于翻过了长征路上最后一座雪山――岷山。出了腊子口,队伍到达甘肃宕昌县的哈达铺。此刻,红军到那里去?还一直未能确定下来。为了这个问题,政治局的主要领导多次协商,但难以统一意见:有人主张一直开到绥远、察哈尔前线,原因是我们要北上抗日,就要到前线去,让全国人民真正认识红军是革命的,是抗日的,是为了民族利益的。也有人主张到宁夏,那里人少、地多,便于红军休养生息,等我们兵强马壮了再上前线才是上策。然而这些观点又都有人指出了无以解答的责疑,全都否定了,那么,究竟那里是归宿?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周恩来在街上办事,偶尔拾得一张国民党的报纸,许久没有见过报纸了,他不由的浏览起来。突然他在一个并不显眼的位置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陕北匪患末除,剿共仍需努力》。这条消息报道了陕北安定、延长、保安、安塞、延川等县由刘志丹率领的红军所占领。周恩来高兴地回到镇上关帝庙中的毛泽东身边说:"我们可以确定北上的落脚点了。"毛泽东看他高兴的样子,惊喜地问:"你有了什么好消息?"周恩来指一指手中的报纸,"你看国民党帮了我们的忙,陕北有一大片根据地,还有5000多陕北红军,而且这里东有山西,西靠宁夏,山西的汾河流域有米粮川之称,宁夏不也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一说吗,这对我们创立根据地是大有好处的,更何况在陕北红军的召唤下,这里群众基础很好,确是一个最合适的去处。"洛甫(张闻天)、博古(秦邦宪)听到这个消息,都感到非常高兴,马上表示同意,毛泽东笑一笑说:"既然国民党为我们指了路,那我们就朝陕北进军吧!"
经过几天的急行军,顺利地通过了敌人设置在武山到漳县之间的封锁线,又在青石嘴后山意外地围歼了东北军一支骑兵部队,缴获了大批子弹、军衣和马匹,解决了部队不小的困难;同时多数俘虏都参加了红军。到达城角铁,碰到陕北红军派来给毛泽东同志送信的人。 "陕北红军接我们来了!"大家立即欢呼起来。这一天,红军走了一百多里,到达陕甘宁三省交界的老爷山,次日进入陕北直奔吴起镇。
经过短暂的休整,部队恢复了生机,中共中央作出决定,成立中央军委,由毛泽东任军委主席,为统一军事指挥,恢复一方面军番号,下辖一军团(陕甘支队改成)和十五军团。毛泽东安排,中央机关及所有非战斗单位前往陕北苏区中心瓦窑堡。为了不给敌人构筑堡垒的时间,需尽快粉碎敌人对陕北根椐地的第三次"围剿",毛泽东说:"我们初来乍到,需要契机和敌人打一个漂亮仗,来个旗开得胜,我提议我和周恩来要亲自去前线,直接指挥这次战斗。"毛泽东率红一军团南下与十五军团会合于甘泉。
此刻,国民党以五个师的兵力进剿陕北,东路一个师沿洛川、富县大道北进,西路四个师由庆阳、合水沿葫芦河向富县前进,企图乘一方面军立足末稳,来一个彻底的清剿。毛泽东站在地图旁认真分析了敌人的行踪,然后十分有把握地说:"既然敌人来了,我们此有不见之理?"周恩来立即表示赞同:"那我们就来一个将计就计,在葫芦河一带给他一个下马威,集中吃掉他一部分。"一方面军总指挥彭德怀也来到地图旁看着毛泽东指定的那个地名,说:"要打就狠狠地打,让他感到痛才行。"于是,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制定了一个大的歼灭战计划――直罗镇战役。
直罗镇是一个不足百户人家的小镇,三面环山,镇北葫芦河蜿蜒而来,从镇中流过,只有一条东西方向的道路穿镇而过。它的地形犹如一条口袋,正是一个打伏击战的好场所。毛泽东来到前线,马上安排一军团代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前往预定地点实地考察。然后,毛泽东、周恩来召集两军团师以上干部作了战前安排:红一军团从北向南,红十五军团由南向北,同时赶到直罗镇,对来犯之敌形成夹攻之势,歼灭其主力。
11月20日下午,敌109师三个团和106师一个团在师长牛元峰率领下借着六架飞机的掩护,来到直罗镇宿营。牛元峰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犹如一只蚊子,早已有两个巴掌在等待拍他。次日拂晓,一声枪响惊醒了牛元峰,等他整起部队,口袋阵早已布好,红二团、四团、五团和十五军团拦头,红四师堵尾,红二师冲腰,109师被夹在两山之中的一条峡谷中,像条被捆住四脚的牛,处处挨打。但它早已失去了还手之力,只有拚命地挣扎,并发出求援信号。此刻,毛泽东正在北山坡吴家台北端的临时指挥所里。
他细心地观察着阵地上的战斗,随时用电话指挥。左权把军团警卫连、侦察连、工兵连安排在指挥所周围担任毛泽东的警卫任务。而周恩来则在南线直接指挥十五军团。
战斗不到两个小时,红军就占领了敌师部,歼灭了大部敌人,牛元峰待援无望,只好率残部鼠窜而逃。我红七十五师跟踪追击,在直罗镇西南山坡上将牛元峰击毙。毛泽东听到战报,笑着说:"这次直罗镇之役,是关键性的一战,也是有意义的一战,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南京
参加国民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张学良,正在学习蒋委员长最新公布的党员守则十二条,突然接到西安急电:"直罗镇之役我军失利,109师全军覆灭,师长牛元峰不幸殉国。"
这一消息给了张学良当头一棒,他本认为在剿共中出力,不仅是为了被蒋介石所赏识,更重要的是他想通过剿共而达到扩充兵源,壮大实力的目的,有一天打回老家去,把日本鬼子赶出东北,以雪不抵抗将军之耻。没想到损兵折将,连遭挫折。不到三个月,损失了将近三个师的兵力,这在东北军的历史上是前所末有的。仅最近几仗就使他大伤元气。劳山之战,110师折兵过半,师长何中立、参谋长范驭州阵亡;榆林桥一战又伤四个营,爱将619团团长高福源被擒。接着,109师又全军覆灭,106师的一个团也作了牛师长的殉葬品,这样下去如何了得?当晚他心急如焚地来找蒋介石。蒋介石满脸笑容地迎接他,"汉卿,你请坐。" 蒋夫人美龄也走过来破例地给他递烟倒茶。见张学良愁眉不展,说:"汉卿,有什么不愉快事情?"张学良沉痛地说:"西北战场失利,几个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特别是109师,昨天直罗镇一战,被红军两面夹攻,最后全军覆灭,师长牛元峰阵亡。"
蒋介石听了非常惊讶,"是吗,娘希匹,共军怎就如此难已对付?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就是应该在失败中摸索对方,寻找消灭对方的策略,做到这一点,小小的牺牲也是值得的。"张学良见蒋介石的话中似乎藏有赞赏的成份,马上提出,"关于109师和110师请求中央军委会准许给予武器、装备、人员补充,重建番号,以与红军再决雌雄。"
蒋介石思忖了一下,说道:"我看关于补充问题暂时就不必了吧,东北军现在大约还有……十三万人左右,而共产党的红军只有区区三至五万人,还有西北军、中央军,足以对付他了,现在国难当头,国家财政吃紧,既然109、110两师倾覆,我看就取消番号算了,两位师长各特恤十万元,其余碍难照准。"张学良马上争辨,可是蒋再不开口。
后几天的会议,张学良不知是如何开完的,他的脑子里只是想着109师,为国捐躯,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抚恤,反而连番号都取消了,想来想去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蒋介石是在施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计,杂牌军消灭了红军,对他来说固然好,红军消灭了杂牌军,他也高兴。回到陕西,张学良一下子象换了一个人。
陕北的冬天是残酷的。在裸露的黄土高原上,那刺骨的西北风卷着大西北的阵阵黄沙,无休止地吹着,风神毫不疲倦,一刻也不停止。寒冷笼罩着大西北。就在安定县的瓦窑堡,却又是另外的一番景象。这个原本没有任何特色的小镇,今天却是这样的繁忙、热闹,竟管街道上也是风沙流窜,但是那来往穿梭的士兵,急匆匆来去的军官,把个小镇闹的沸扬起来。 半个月前,中共中央进驻瓦窑堡。
为了解决一些重要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洛甫同志已经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两次政治局会议。但是由于政治局内部存在分歧意见,毛泽东、周恩来又在前线,所以研究的问题都没能行成决议。此时,由于国民党部队正在对陕北苏区实行第三次"围剿"毛泽东、周恩来正在前线指挥着激烈的战斗。
12月13日,毛泽东、周恩来从前线回到瓦窑堡以后,马上去找洛甫商量:"洛甫同志,我认为现在有必要召开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来研究红军下一步的策略。随着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后,国民党先后调集了包括东北军、西北军在内的近二十万兵力,陕北早已重兵云集,战云密布,如此下去我们不仅不能达到抗日的目的,反而还脱不开内战的危协。这里虽然有陕北红军开创的根据地基础,但是中央红军初来乍到,人地生疏,继续打下去怕对我军不利。"
洛甫点点头说:"是呀,现在国内形势对我们很有利,日本侵略者强占东北四省以后,又制造华北事变,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而在北平,129运动已把抗日救亡推向高潮,根据我们的设想,建立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首先稳定陕北,停息战火,然后我们再寻找抗日路线,前几天,我已经开过两次政治局会议,但意见比较分歧。"
周恩来分析道:"从遵义会议以后,我们纠正了军事上的'左'倾错误,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拯救了革命。但是,在政治上,'左'倾思想仍然十分严重,上一次在下湾寺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我就提出必须就政治上的'左'倾关门主义思想彻底改变,这样才有利于我党。"
毛泽东接过来说:"是的,我们应该打开大门,与有利于我们的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特别是现在我们面临的主要对手,是张学良及所部东北军,这支军队有着丢失家园的耻辱,有着强烈的抗日要求,如果能征得与张学良议和,我们便无后顾之忧,征得与张共同抗日,我们的力量就会扩大无数倍。因此,我们有必要成立一个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专门来做这项工作。"
洛甫有点难为地说:"从1927年的四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政变以后,国共合作全面决裂,九年来,国民党政府企图致我于死地,对我红军实行了五次'围剿',我军被迫撤出苏区,北上途中又以重兵围追堵截,直到现在陕北周边仍有几十个师的兵力。他们还在布置着口袋阵。在这样的形势下,不论你提什么统一战线,实际上是一种投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党内有许多同志不会同意这个观点。"洛甫讲的是有所指的,11月29日与12月6日,他主持召开了两次政治局会议,都是因为这个问题不欢而散。这一次再开会结论将会如何?他不得而知。
毛泽东说:"这主要还是我们对当前形势末能作出精辟的分析,不能彻底解决主要领导同志的思想顾虑,从莫斯科回国的张浩同志不是也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吗?这与我们国内的具体情况不谋而合,说明国际国内形势已经造就了必须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适宜的气候和氛围。当然,要使这次会议能形成决议,首先必须在我们几位主要领导同志间统一思想,朱德、国焘同志还在长征路上,这里还有博古、稼祥同志,我们是不是先在一起议论一下,取得一致,然后再作会议准备?"
"博古同志对这个统一战线就是有看法的,嗨,关于这个问题我已同他辨论了许久。"洛甫显的无耐地说,"我看这个精神大意是正确的,我们先起草两个报告,一个军事战略报告,一个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报告,直接到会上去讨论更妥当。"毛泽东、周恩来也都同意洛甫的意见。12月17日上午,中共中央在住地瓦窑堡的一眼土窑洞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共高级领导人:洛甫、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博古、王稼祥、邓发、张浩、杨尚昆、李维汉、凯丰(何克全),以及中共陕甘省委副书记郭洪涛。
会议一开始,由毛泽东同志作军事战略报告,他重点提出:今后的战略方针应是坚决的民族革命战争,首先是把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相联系,一切战争都是在民族战争的口号下进行的。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走向抗日前线,毛泽东布置了当前的军事行动方针,要在四十天内完成东渡黄河的准备,使红军进入接近抗日前线的山西。
毛泽东所提出的东征山西的设想,与会人员是赞同的,红军有了陕北根据地为依托,应该向周边发展,而首先发展以山西最为有利:第一,山西接近绥、察抗日前线,为红军走上抗日前线奠定基础;第二,山西的晋中、晋南一带比较富有,可以为红军筹粮筹款;第三,山西的地下党活动较早,且有阎红彦等人在此建立过晋西游击队,现编在西北红军中,群众基础较好。毛泽东的军事报告一致通过,并同意制定《关于四十天准备行动的计划》。
接着,洛甫同志开始作政治报告。他提出:目前政治形势已经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在中国革命史上划分了一个新的时期,这表现在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中国革命准备进入全国性的大革命。因而,在反革命营垒中出现了新的动摇、分裂与冲突。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许多的乡村富农与小地主,甚至一部分军阀,对于目前开始的新的民族运动,是有采取同情、中立以至参加的可能。民族革命阵线是扩大了。
争对这个观点,博古同志提出了异议,"我看报告中过高地估计了当前的形势,关于民族革命阵线的扩大,我看末必,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等这些人的抗日争取民族解放的思想是更加坚定了,但是,对于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一部分军阀也能来到抗日的阵营,我以为是不妥的,那样,我们这个队伍便成了乌合之众了。我们的统一战线不能无限制的扩大。"接着他从秦、汉、唐、宋等历史中,引经据点地列举了许多例子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等他说完,毛泽东同志马上反驳道:"现在的中国,与历史上的中国是不同的,你所比的历史上的那些例子,表面上看似乎与之接近,但实质是不同的,那些不过都是汉人与汉人之间的争斗,说到底是一个权力之争,天下之争。而今天,是日本帝国主义来侵略,面临的是民族的战争,民族资产阶级,他首先也是中国人,也应有维护民族利益的一面。所以,我认为,它是有两重性的,是可以争取的。"毛泽东认真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特性,与会者终于同意了这个新的观点。
这次会议整整开了九天,经过九天的激烈讨论和认真研究,最后终于通过了洛甫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决议中明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党的策略和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就在瓦窑堡这眼平凡的窑洞里,产生了一个伟大的策略。完成了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转折和跃变。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