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窑窑火煅烧的旅游纪念古陶瓷
吉州窑景区
老段正在精心创作吉州窑古陶
中红网江西吉安2015年6月28日电(吴邦华、飞续)吉州窑位于江西吉安县永和镇,吉州窑有上千年的文化历史,吉州窑旅游景区开发得到政府高度重视。我们期待千年窑火再次旺盛!
一
乙未年初夏,欣然应约赴永和吉州窑访老段。不知为何,“永和”这地名总让我想起大书法家王羲之——“永和九年的那场醉”造就了千古一绝《兰亭集序》。当然,此永和非彼永和,八竿子打不着。不过呢,东晋那个书家“老王”和我此番去永和要拜访的吉州窑工“老段”,还是有一毛钱关系。此是后话,我先卖个关子。
“老段”真名叫段敏瑞,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曾经是本市一名兢兢业业的金融业人士。作家冯唐有本书叫《活着活着就老了》,大实话,老确是猝不及防。约摸十来年前吧,段敏瑞兴起开始玩摄影,自觉不再年轻的他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定焦老段”,从此朋友们都喊他“老段”。2006年,在摄影圈玩得相当有知名度的“老段”,离开金融行业的工作岗位,一头扎进泥巴和窑火里,回老家宁冈开瓷器厂去了。那一年他43岁,这也未免玩得有点“过火”吧?界跨得可真够大。转眼到了2012年,老段关了他在宁冈的瓷厂,卷着铺盖又来到了永和,开了一家手工瓷艺作坊:“本觉坊”。现在的老段,身份是吉安市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世人喊他“会长”,他却是自称“窑工”。
看起来,老段还挺能折腾的。据说一个热爱折腾的中年人究其原因,大抵是想重新过一遍淘气叛逆的青春期,以弥补充满遗憾的年少时光。
一个人在十四岁时没有梦想,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四十岁时仍然还有梦想,又未免“很傻很天真”。老段是不是呢?你看他卷着沾着陶泥的裤腿从作坊里不紧不慢春风满面地走出来,莞尔之余不禁心生钦佩。真正的坚持着,才不是幼稚,而是因为从未放弃过寻找美好的东西,这,应该算是一种精神上的成熟与自觉。
记得某大咖说,工作,是成年的开始,也是一种诗意的结束。现世中不乏鲜衣怒马的青年才俊,他们将职场成功学炮制成励志的“鸡血”或“鸡汤”,恨不能批量化泼向芸芸大众。不知是何机缘促使了老段在人生中某一时刻忽然停顿了下来,想一想,他决定离职出走,转身而去,辛辛苦苦去做了一名窑工。但,于老段而言,或许这才是另一种诗意的刚刚开始吧?
反正,这是个谜。
二
木叶天目,亦是一个谜,盛着一叶“尤物”的美丽之谜。
乌黑发亮的天目瓷(即黒釉瓷)碗底镶嵌着一片褐色或棕褐色的树叶,叶子纹理清晰,形态活泼,这样一件充满野趣的瓷器最初是由谁又是如何烧制而成,至今无人能说得清。是机缘偶得的上天赠品还是窑工智慧的结晶?亦无从考证。一千年前的永和镇,“民物繁庶,舟车辐辏”,“辟坊巷街三市”,“七十二条花街”,与景德镇同样是江西境内并驾齐驱的名瓷产地。
老段说,如今坊间流传去永和的三大乐事是:吃豆腐,逛窑子,一叶情。其实就是吃永和地方美食、欣赏传统制瓷工艺和把玩木叶天目。大伙一听乐了,想不到貌似不善言谈的老段还有这么精辟的“段子”。于是打趣:“看来你最迷恋的,便是这一叶情吧?”老段大笑,无疑,他对此供认不讳。
自从2012年永和吉州窑遗址公园开发建立,老段就琢磨着要把吉州窑传统的烧瓷技术给发掘出来。当他第一眼看上那些素朴雅致、拙趣盎然的天目瓷,是满满的喜欢,心心念念攒着劲儿要把那份宋瓷的神韵给找回来。说干就干的做派不仅仅只是热血青年的激情,也可以是中年男人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果断决择。老段就这样成为了吉州窑断烧700年后,第一个在累累废窑包上搭建瓷窑重燃窑火的窑老板、窑师傅、窑民、窑工。
从宁冈转战永和,从成熟的批量化工业生产到完全陌生的传统工艺的尝试和探索,从机器制造到纯手工,老段独自一人开始了他的“摸着泥菩萨过河”。他既有创业小年轻的勇打勇拼,也有熟男的思路明确、脚步稳健,更有老将般的屡败屡战、愈挫愈勇之风。
烧瓷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无法预见,心悬悬、心念念,一直让你怀着期待。老段每天早上7点从市区的家中出发,来到永和他租来的厂房里,一进门就开始像陀螺一样忙碌转悠,和泥、拉胚、修胚、风干、打磨、雕花、上色、装窑……所有制瓷工序,老段都是自己一个人操作,甚至他还每天蹲在窑火边控温、控时,用笔记录烧瓷的整个过程,到了晚上六点,他才返回市区。
历时两个多月,老段终于在品尝过无数次失败后烧出了第一件成品。是啊,一件就足以令他欣喜。虽然从未想过放弃,但日日起早摸黑,几乎从门外汉开始学习、动手做起,期间的困难和艰辛可想而知。没哪儿可请师傅,也无从交流切磋,他靠的是不断地搜罗资料、上网查证,然后反反复复地实践。
那一片叶子的谜终于被他解开了。从第一件成功烧制的“木叶天目”到如今愈来愈趋于成熟和完美的作品,要说人家老段凭的是什么,答案不言而喻。
看来,这“一叶情”着实是叫人痴心不渝啊!
那片灵动有致的叶子,它就像是从苍山翠林里抽象出来的符号,使人遥想着如诗如画的春天、原野、溪山秀岭碧云天……叫人内心立刻升腾起一股招架不住的欢欣。手捧着木叶天目盏,相信老段会有那么一刹那的恍兮惚兮,以为自己是一个宋朝人……
我忍不住又打趣老段:这么说传承和创新之间,倒是有一条羊肠小道可走,它的名字叫:摸索。就像“鬼子”小规模悄悄进村哈。
三
当年“书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有脍炙人口的一句: “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
做瓷和书法有一点很像,那就是并不纯然以实用为目的,而更像是一种艺术上的游戏。游戏的乐趣之所以倾倒众生,源自于世人的尚美之心是永恒的。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回是反过来了,宋代民间瓷窑吉州窑制造的木叶天目成了“国宝”!《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一书中这样写到:“碗为黑色,带黄斑。碗内现黄色秋叶一片,似已被蚀者,异常俏皮。此数碗本存于清宫一殿中,此殿所藏者皆清以前历代有名之瓷器。置有若干木架,架上有屉,屉皆封锁。屉面有某朝某物若干件字样,知当时即什袭珍藏者。乃此数碗后在景阳宫陈列……”根据这段文字记载,我们知道了木叶天目碗在清代已属珍贵,并被皇室列为世代珍藏之物。如今,除了我国各地博物馆,日本、韩国、英国等多国博物馆都将吉州窑烧制的木叶天目、兔毫天目、玳瑁天目、剪纸贴画天目等视为瓷器中的稀世珍品,列为国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