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没有住在猴场会议会址这个院子里,他的住室在一里路外的傅氏祠堂,离猴场会议会址不远,是一座高大的民居院落,挂牌“毛澤东行居”。傅氏祠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分为正殿、厢房和下厅,光绪末重建,在1964年被一场大火烧毁,只剩下残破的一堵墙和地基,2006年由地方政府按原样在原地址上恢复建成,并布展陈列。整个建筑为赣派风格,规模宏大,工艺精湛。祠堂正面是高大的风火墙,入口处是一大两小三个拱门。
在“毛澤东行居”对面是红星广场,红星广场的一侧竖立着解放军总后勤部、贵州省军区授建的毛泽东及警卫员陈昌奉的铜像,陈昌奉手提马灯,陪护毛泽东夜行。铜像基座上的说明:1935年1月1日凌晨,猴场会议结束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怀着激动的心情与警卫员陈昌奉披星戴月回到住所——傅家祠堂。
离毛泽东行居不远,是干部团休养连驻地旧址。干部团休养连,那可是在红军队伍中大名鼎鼎的,因为红军军中的“五老”(五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有“四老”(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林伯渠)在此连中,而且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三十多名女红军大部分也在此连中。
红军干部团休养连驻地旧址是一个院落(傅氏居所),院子门口挂着好几个标牌,院门旁立有碑。
碑刻《红军干部团休养连旧址》:红军干部团成立于1934年10月长征的前夕,由红军大学,第一、二步兵学校,特科学校等共2000余人组成,下设四个营和一个上级干部队。主要任务是警卫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负责储备、培训和输送干部,必要时也参加战斗。休养连成立于1934年12月途中,由个战斗部队的部分女红军、老同志和中央首长家属组成的一个特殊连队。 1934年12月31日~1935年1月4日,干部团团部和休养连驻防于此。其间,积极开展打富济贫和宣传革命思想活动。 此宅建于清朝晚期,原系傅氏居所,解放后分房多户。2006年地方政府将此宅收回整修,并布展陈列。 瓮安县人民政府二〇人民政府二〇六年十月立
另有“红军干部团休养连旧址”标牌,其上说明:红军干部团是由中央红军干部的家属与部分老弱病残人员组成,由何长工任连长,董必武任支部书记。猴场会议期间,李坚真、邓颖超、贺子珍等三十女杰与董必武、林伯渠等五老居住于此,会见群众,开展政治宣传。
这个“红军干部团休养连旧址”标牌中文字有好几处不当:“红军干部团”怎么是“是由中央红军干部的家属与部分老弱病残人员组成”的呢?还有,红军“五老”也没有都在其中(红军“五老”——当时在中央苏区里,因何叔衡、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5人年龄较大,德高望重,被大家尊称为“五老”;但“五老”中的何叔衡没有参加长征,牺牲在福建了,其余“四老”都走完了长征路,徐特立是走完长征路的最高龄者)。
在中央红军长征队列中,有30名女同志,她们是:王泉媛、邓六金、邓颖超、甘棠、危秀英、危拱之、刘英、刘彩香、刘群先、杨厚珍、李坚真、李伯钊、李建华、李桂英、吴仲廉、吴富莲、邱一涵、陈慧清、金维映、周越华、钟月林、贺子珍、钱希均、萧月华、康克清、曾玉、谢飞、谢小梅、蔡畅、廖似光。不过,中央红军长征队伍中的女红军并不是都编在休养连的,她们中有的随自己工作部门而在另外的部队中。可是,在猴场干部团休养连驻地,她们齐聚了,真是难能可贵!驻猴场期间,正逢1935年元旦来临,干部团休养连举行了聚餐,并且伴着元旦夜晚的来临,在篝火边举行了一场高质量的同乐晚会。
让我们走进休养连驻地旧址看看。休养连驻地旧址这个院落里,房子、房间还不少。住在这里的,除了女红军们、红军“四老”,还有干部团的领导(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参谋长毕士悌、团上干队政治科长周士第、政治处主任莫文骅?)等。
当我们走出干部团休养连驻地时,天色已经黑了。今天一天的寻访,满满当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