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转兵会议展览,还有红军故事
我们跟随中央红军长征的脚步,离开通道县牙屯堡外寨村,去县溪镇。
行驶路线:我们从牙屯堡外寨村沿来路返回,沿[S303]省道向西,再上[S201]省道向南,去新圩乡。参考路线如下(地点之间的数字是行驶的大约公里数,中括号内是公路编号):
外寨村→6km牙屯堡15km→岔路口左转上[G209]22km→进入县溪镇,右转过桥0.3km→左转0.2km→右转(路标指示往通道会议会址)过铁路后右转,即到恭城书院
在牙屯堡外寨村寻访通道会议会址后,再到通道会议另一个会址——“官定”的县溪镇恭城书院。
县溪镇原是通道县老县城,是红军三次经过的地方:1930年12月邓小平率领红七军经过,1934年9月14日王震、肖克率领红六军团占领此地,1934年12月中央红军红一军团一部占领此地、红九军团途经于此。
1934年12月13日,中革军委下达《中革军委关于取消第二纵队,合编第一、第二纵队的命令》、《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关于红八军团并入红五军团的决定及其办法致董振堂等电》,决定撤销红八军团建制,人员编入红五军团;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刘伯承为司令员,陈云为政治委员,叶剑英为副司令员。这些应该是通道会议的成果之一。但是,相应的整编一直持续到黎平才逐渐完成。
由于多方面的史料表明,红军中央纵队没有经过县溪镇,中央领导也更不会驻在县溪镇,所以,通道会议是不可能在镇里的恭城书院召开的。按照通道县党史办姚奉彪主任的解释,1994年时,还没有调查清楚通道会议的会址在哪里,但就要举办纪念活动了,总得确定一个地方吧?恭城书院是县里的清代建筑,很有气势,是少数民族地区现存的最大书院之一,而且整体保存还好,于是就将它定为会址了。既然恭城书院已经被当作通道会议会址了,有纪念馆,一定有不少展示,得看看。
我在心里想,毛泽东一路长征,最喜欢落脚在文昌阁、书院、学校这些书卷味浓厚的地方,他老人家若知道后人把通道会议的会址“官定”在恭城书院,不会不高兴吧?
我们穿过焦柳铁路,很快到达恭城书院旁的小广场上,停车方便。雨越下越大。一座群雕立在刻有“通道转兵”字样的基座上,蒙着红布,似乎在等待剪彩。
群雕后方的台阶通往刚修建好的展览馆,侗族风格的建筑依山而建,显然,还没有布展,也就没有开放。
我们转而来到小广场左侧的恭城书院。一眼就看到门楣上的黄色大字“恭城书院”,门柱上则是高挂白底黑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通道转兵会议会址”的牌子。
县溪镇“恭城书院”始建于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因书院后耸峙的罗蒙山而得名“罗蒙书院”,明代改称“罗山书院”。后遭大火烧毁,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由侗家的一些能工巧匠在原址重建,因县溪镇至江口(乡)河段称恭城河,更名为“恭城书院”。
恭城书院由门楼、两栋斋舍和讲堂、通廊4个部分组成,均为上下两层,全为纯木结构,穿斗式构架,房间较多,有60多米的进深,建筑群完整而有序,占地面积2830平方米。进入飞檐翘首的门楼,长长的走廊两侧对称地分布着6栋斋舍阁楼,上下两层,每栋斋舍有4间讲堂和1间宿舍。整个书院散发着古朴的书香气息。书院背靠“通道八景”之一的罗蒙山,门迎碧波荡漾的恭河水,院外绿树成荫,院内回廊幽深,的确是个诵读经书、研讨真知的好地方。不过,这里靠着焦柳铁路,不知有否干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书院一直是通道县县溪小学的校址,走上台阶,来到书院门前,门上的铜字为“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三完全小学”。恭城书院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侗族古书院。有意思的是,书院前厅柱子上有一副大白话对联:上联“小学毕业的一定要上中学,中学毕业的一定要上大学”;下联“家境富裕的固然要升学,家境贫困的也要想方法升学”。据称,是民国十年通道县长翁信浮立下的此联。 走上台阶,进得门来,长廊两边的阁楼是各个展室(大概是7个楼上楼下的展室)。
我们认真参观。展板中所展示的内容,也是说“1934年12月10日,中央红军右翼前卫进占通道县城(今县溪镇)。”没有提及中央纵队到过县溪镇,也就是说,没有支持通道会议在县溪镇召开的说法。
在展板上的通道会议参加者中有朱德,而我看到的文字资料中,几乎都没有提到朱德参加了通道会议。
时任红一师师长的李聚奎回忆中,有两点信息:一是通道会议是中央军委的临时会议,二是通道会议参加者中有朱德。
展示了“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中共军事顾问”李德在他后来的《中国纪事》一书中所写的。其一,证实了毛泽东参与了突破湘江后的战略方向决策;其二,让我感到十分幼稚可笑的,是他提出的:是否可以让那些在平行路上追击我们的或向西面战略要地急赶的周部和其他敌部超过我们,我们自己在他们背后转向北方,与二军团建立联系。我们依靠二军团的根据地,再加上贺龙和萧克的部队,就可以在广阔的区域向敌人进攻,并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带创建一大片苏区。这个李德,认为三万多人的红军大队伍,可以和敌人“藏猫猫”?
展示的“通道转兵敌我态势图”是由“第二炮兵驻湘部队”制作的。在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来,在县溪向北的红色虚线箭头所指的路径上,敌军的蓝色防线、防区密布湘西,而红军转兵后的红色箭头向西方向,依次经过洪州、中潮、黎平、尚重、剑河、施秉/黄平、猴场(草塘)、遵义,恰是敌军没有重兵的区域。
展示的中革军委于“十二日十九时半”发出的“万万火急”的电令:《朱(德)对我军十二日西进的部署指示》,也就是红军“转兵”的命令。
红军三次经过通道县境:1930年12月邓小平率领红七军经过;1934年9月14日王震、肖克率领红六军团经过,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途经于此。
展示了中央红军“转兵”贵州的路线图。其中,“中央一、二纵队于1934年12月14日,分别从播阳寨、猛洞侗寨转入贵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