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山东临沂2017年9月1号电(中国民航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8月20号由中国民航大学校团委李海全老师带领暑期社会实践队(夏玮、吴铭铭、方艺茹、黄佳晨、杨宇帆、曹熙、张含钰、陈文宇、张瑞淇、权卓然),走进沂蒙革命老区,学习红色文化。沂蒙山是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极具重要的根据地之一,和井冈山、延安并列为“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在这里诞生了广为流传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此次航大青年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沂蒙老区,利用拜访支前英雄、对话代表人物、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学习研究在这块热土地上孕育的革命文化。
缅怀先烈 红色教育 寻访沂蒙红嫂 学习沂蒙精神 弘扬革命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挺进沂蒙山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涌现一批抗日英雄,从此红星闪耀,党的光辉照耀沂蒙大地。解放战争时期,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整编74师使得沂蒙山区十万英烈血洒疆场。沂蒙老区420万人口中有三分之一的群众投入到支援前线中,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更有送子送郎去参军,红嫂乳汁救伤员……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的故事流传至今。
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对红色精神的理解,使红色精神能够更好的弘扬与传承,沂蒙精神是党、人民军队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的凝结。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创造主体是党和人民军队,而沂蒙精神的创造主体是人民。无私奉献的品格尤为凸显。
但国人对于沂蒙的认知却是远不比相比井冈山、延安等知名红色地区,当我们向当地知名革命文化倡导者、当代“红嫂”于爱梅老师问及时,老师为我们系统分析了当下人们对沂蒙认识不足的原因:
沂蒙红色文化开发较晚,国家虽然重视红色文化的开发,但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不能将分散的红色资源有效的整合;
素有“华东小延安”的沂蒙并没有积极的采取一些吸引人的宣传方式,没有将沂蒙革命老区的红色历史传播出去,民间宣传(旅游、影视)虽在积极发展,政府对民间宣传也采取大力支持的态度,但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整合手段,个体分散以致宣传力度远远不足;
红色历史对于当代传承的中坚人群——青年人来说,主要存于课本资料中,学生不能切身体会到红色精神的意义和作用;生长于和平年代的90后,他们不像从战争年代走过的先辈们经历过千锤百炼,不如先辈们对党拥有崇高的敬意和坚定不移的信仰。
为响应团中央“三下乡”实践活动,追寻革命前辈伟大而艰辛的历史足迹,学习沂蒙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我们中国民航大学校团委宣传部——航大青年决定走入沂蒙老区,学习并宣扬当地文化精神,开展了名为“走入沂蒙老区,学习红色文化”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实际了解当下真实情况,实践之前我们首先发布一套调查问卷,通过本次红色革命认知度的调查,本队收集到一手资料,调查问卷发放290份,进行整理分析后,得出以下结果:
1.本次调研对象主要有四类人群:在校大学生、教职人员、学生家长及其它,他们所占比例如下图所示:
2.各种人群是否了解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对于这一项调查,反映出各种人群对于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了解一般。
3.关于了解红色精神的渠道方面,获取最多的事影视资源,在倡导红色教育的今天,影视资源的大力发展还是有目共睹的。
4.关于各种人群是否愿意主动学习红色文化和精神的情况调查可以看出,红色教育在今天得到了广大人群的喜爱,下图为各种人群是否愿意主动学习红色文化和精神的情况调查:
5.通过调查显示,各种人群对于几所红色基地的了解程度,其中受众最高的是延安和井冈山,而韶山,古田,沂蒙,西柏坡的了解程度是最低的。下图为各种人群对于几所红色基地的了解程度调查:
6.各种人群参观红色基地的原因调查结果如下:
7.各种人群心目中的红色基地调查结果如下:
8.各种人群对于哪些途径可以更好的发展红色文化调查结果如下:
9.各种人群红色基地需要改进哪些地方的调查结果如下:
总结:收集资料后我们发现了许多需要我们深刻探讨的现象,例如: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了解程度上选择“一般”的高达百分之68.3,广大学生并不能深刻理解红色精神对我们社会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作为三大革命根据地的沂蒙革命根据地,大学生对其了解程度远不如延安和井冈山沂蒙、古田等地的红色革命地,虽然拥有较多的红色资源,但是默默无闻……带着问卷呈现出这些问题,我们伴着想法与疑问展开了这次实践活动。
8月20日上午我们在中红网记者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东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自建的“沂蒙红嫂文化纪念馆”。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也见到了自费筹建纪念馆记录“红嫂”历史的总经理朱呈镕——她既是“红嫂”精神的受益者,更是“红嫂”精神的传承人。
在参观之前,我们先观看了一部与朱呈镕相关的纪录片:朱呈镕曾是“销售大王”一朝下岗,一无所有。但在临沂这个沂蒙精神丰厚的土壤上,朱呈镕骨子里就打上了沂蒙精神的烙印,下岗后,沂蒙精神更是成为支撑她百折不挠去创业的最大动力。“红嫂们在那么困难的年代做出了那么多牺牲,下岗算什么?”于是朱呈镕暗自下定决心,要向红嫂学习,她要创业,将来要做新时期的“红嫂”。在朱呈镕将公司做大后,她并没有享受自己奋斗的果实,而是自费筹建了这座纪念馆,收集存放着大量实物、图片和各类雕塑,只为宣扬沂蒙的红色精神。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第一次如此接近这片革命老区。
展馆的走廊里,挂着几幅巨大的老者画像——那就是有名的“沂蒙六姐妹”。看着画像里几位苍老的老人家,那就是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奶奶罢了,我们真的难以想象曾经的她们,哪里来的勇气在未婚夫奔赴前线时和公鸡拜堂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在丈夫牺牲后,却瞒着长辈独自痛苦,扛起了一个家……
乳汁救伤员、开办托儿所……听着讲解员所说的一桩桩一件件,突然发现以往我们所谓的烦恼挫折,在真正的灾难面前是那么微不足道。无私才无惧。沂蒙精神的力量其实就是信仰的力量。也许对90后的我们来说,信仰很空很远,但在沂蒙人民身上,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他们的信仰——他们坚信共产党能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
拥军是沂蒙“红嫂”们永恒的话题。
展馆内有一副特殊的中国地图,上面几乎插满了红色的小旗子——那是朱呈镕的拥军足迹。过去十几年里,朱呈镕从“中国西口第一哨所”之称的阿拉山口边防哨所到西藏边陲,从非典一线到抗旱打井,从黑瞎子岛、鸭绿江盼、青藏高原到三沙市等等,朱呈镕的拥军支前的足迹已经遍布大半个中国。
她拥军,不只是口号,不只是冰冷的数字;是真的用心去照看那些需要帮助的战士们。战士们大年三十回不了家,朱呈镕就千里迢迢带上一车车的水饺来部队慰问;军旅多年,大小伙子们成了老大难,朱呈镕又干起了媒婆的差事,为部队的战士们解决个人问题,亲自操持婚礼……
多年来,朱呈镕把拥军当作永不下岗的职业,先后走访了300多支部队,行程26万公里,捐献拥军物资累计1000多万元,被誉为“新时期的沂蒙红嫂”“最美兵妈妈”。她认下几千个兵儿子,除了金钱上的资助,她更多的是用“妈妈式”的温暖来关心这些小战士。
参观结束后,我深深的体会到拥军并不只是在一味的付出,其实也在获得。老“红嫂”逐渐远去,“红嫂”精神永驻人间。时代在进步,拥军的方式也不只局限于物质支持。朱呈镕从老红嫂手里接过了传承沂蒙红色精神的接力棒;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又怎么能不如前人?传承先辈的留下的红色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也是让我们学习坚韧精神、坚强品格的过程。丰富的物质固然让人心动,但没了精神世界的充实,也只是徒有虚表而已。
当天下午航大青年社会实践团队又一起去到了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进行学习参观。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位于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军部街1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军部旧址是老式四合院建筑,进入四合院,可以看见一座雕像,进入院内,陈毅将军居中,手握成拳,目光坚毅;英勇威武的粟裕大将,他的名字和重大战役的胜利联系在一起;还有打胜仗的张云逸将军。院内有陈毅将军的故居,他曾经用过的地图,木板床,简朴的生活环境让我们肃然起敬。馆内设复原室、史料展览室,向人们介绍新四军走过的艰难历程,以及在前河湾村的革命业绩。新四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抗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我们重温了一段历史。在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有一支被称为铁军的部队,它就是新四军。新四军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为我们幸福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是沂蒙红嫂精神的核心内容。
以探索和领悟红嫂精神为目的,8月21日航大青年暑期合会实践队来到山东沂南县马牧池乡,走进大山深处里的“沂蒙红嫂纪念馆”。
说句老实话,对于红嫂精神,自己并没有真正了解过。“蒙山高,沂水长,我给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伴着《沂蒙颂》的悠美旋律,我们来到了“红嫂”的故乡。
这里是包括红嫂原型明德英展室在内的12个展馆,24个展室的“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按照展室顺序,我们先后参观了红色沂蒙山、红嫂原型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大姐李桂芳、拥军妈妈胡玉萍、沂蒙红嫂群体(一)、沂蒙红嫂群体(二)、将星耀沂蒙等展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