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力量。起义后任前敌总指挥兼11军军长。12月11日,参加领导了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流亡欧洲,与党脱离了关系,后到澳门陷居。抗战爆发后,任新四军军长,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5月北渡长江,在皖中庐江县东汤池主持建立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皖东敌后,在津浦路东西两侧建立抗日根据地。1940年10月初,指挥皖南部队将进犯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的1万日军击退,共歼敌3000余人,在争取和扩大新四军兵员、装备、给养、防区等方面,多次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交涉斗争。皖南事变中,指挥部队战斗8昼夜,在奉派与国民党交涉时被扣押,在上饶、重庆、恩施等地被监禁5年2个月,坚持斗争,曾作《囚歌》明志。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于1946年3月4日获释,5日致电中共中央请求重新入党。中共中央于3月7日复电接受其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8日,由重庆赴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难,时年50岁。
四、项英(1898—1941)原名项德隆,湖北武昌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共第三届至第六届中央委员,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1930年8月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1931年1月,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代理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中共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红军和游击队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副军长,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书记,到各游击区传达中共中央指示,宣传党的抗日民族战线政策,将分散南方8省的红军和游击队编组成新四军,开赴前线抗日。1938年4,派出先遣支队挺苏南、苏中、皖东前线,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项英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独立自主原则认识不足,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缺乏警惕性,在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处置失当,对新四军皖南部队受严重损失负有责任。1941年3月14日,在泾县赤坑山蜜蜂洞中遭叛徒杀害,时年43岁。
五、张云逸(1892—1974) 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师参谋长。1929年12月,与邓小平等领导百色起义,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军长、参谋长。1931年春任河西总指挥部参谋长,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1933年任粤赣军区司令员,后任红军总司令部兼第1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和作战部部长。参加长征。1936年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卢沟桥抗战爆发后,1938年春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参与领导新四军编组、集中、展开等工作。1939年5月,兼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统一领导新四军江北部队,开辟淮南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1943年11月陈毅代军长赴延安后,他代理主持新四军军事工作,兼任抗日军政大学第8分校校长。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后兼中共华东后方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2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2年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曾被选为中共第八至十届中央委员。1974年11月19日在北京逝世。
六、徐海东(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