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毛泽东在延安会见来访的梁漱溟。
梁漱溟晚年一直不提当年自己跟毛泽东的争执,他对毛泽东的评价,往往出乎于采访者的预料。
有人当面夸梁漱溟是硬骨头、有骨气。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他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很有骨气。
在他一生最后的岁月里,梁漱溟始终对“否定文革第一人”、“中国的脊梁”、“最后的儒家”这些称呼敬而远之。他说:知识分子有学术中人,有问题中人;他自己恰恰是一个问题中人。自己一生所做的不过是独立思考、表里如一而已。
1983年,梁漱溟去了一趟韶山。站在毛泽东的旧居面前,他突然感悟到是自己没有一种首先让别人批评的“雅量”;没有站在国家一穷二白的高度,全盘布局的“雅量”,而在大庭广众之上,再三用话语“逼迫”毛泽东“自我批评”,也太目中无人、意气用事了。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也是一个吃五谷杂粮的有血有肉的汉子。自己是“士可杀不可辱”。站在一个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自己咄咄逼人的话语,是不是也带有一种挑衅呢?毛泽东能在自己顶撞的情况下,同意自己一再发表不同意见,还是有很大的雅量的。
梁漱溟主动对陪同人员谈起当年和毛泽东争论的事情说:“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说话不讲场合,使他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了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他的话与事实不大符合,我的言语也是与事实有很大的不符合之处的,这些在争吵时都是难免的,可以理解的,没有什么的——”
说到这里时,他伤心不已,眼圈儿都红了,他掏出手绢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又说:“由于我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全不顾毛主席作为领袖的面子,当众与他顶撞,促使他在气头上说了若干过头的话。如果说他当时是意气用事、言语失控,那么也是我的顶撞在先,才有毛主席对我的严厉批评在后。这件事要是发生在蒋介石身上,他底下的特务早就叫梁漱溟拿人头来了。”
他最后感叹着说:“毛主席的思想确实是博大精深,是可学不可及的。”
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