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1936年7月11日,还在毛主席的窑洞前,为他拍了几张照片。
后来,斯诺回忆说:“如果说我初次见到他时,还觉得他有点古怪,但是,他那绝对的自信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具有马克·吐温称之为‘握有四张王牌的基督徒的那种镇静和自信’。他的四张王牌,是亚洲的马克思主义、他对中国和中国历史的渊博知识、他对中国人民的无限信任,和他将农民培养成将军的实际经验。”
应该说,斯诺总结的这“四张王牌”,确实是很符合历史实际的,毛主席就是靠这四个“法宝”,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先说第一个,“亚洲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一进入中国,就很快引起了知识分子们的共鸣,认为它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很快就传遍了全国。
毛主席从小就胸怀大志,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所以,他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非常支持,在他18岁那年,还跑去参加了湖南新兵,想用参军入伍的方式来响应革命。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孙中山的革命理论还不够彻底,只是解决了中国表明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的生活,于是,在当了半年的兵后,毛主席就离开了,开始在长沙的图书馆里博览群书,寻求真正的救国之道。
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发现了共产主义,后来还给自己起了个化名,叫“二十八画生”,其实就是一个“共”字。
从此,毛主席就把共产主义当成了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至死不渝。
如果只靠“纯粹的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能解决中国的问题的,像王明、博古那些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毛主席,却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创造出了一套真正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理论,这才让中国革命走出了黑暗,迎来了光明。
这就是斯诺所说的“亚洲的马克思主义”,也可以说是“毛泽东思想”。
再来看第二个,“他对中国和中国历史的渊博知识”。
毛主席从小就喜欢看书,连下地干活都要带着《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上学后更是博览群书,无书不读,自然让他对中国历史了如指掌。
而且,毛主席还很注重社会实践,在湖南一师上学期间,经常徒步下乡考察,几乎走遍了湖南的各个角落,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也极大地开阔了他的眼界。
其实,这就是古人提倡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毛主席不仅拥有了中国历史的渊博知识,也了解中国人最真实的性格和需求。
当年,湖南学生去法国勤工俭学时,毛主席就是负责人,他也是有机会一起去欧洲的,但是,他却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认为自己更应该干的还是研究中国人自己的问题。
正是因为毛主席有了这些“对中国和中国历史的渊博知识”,当中国革命陷入低谷时,他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原因,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等伟大的发展方向。
这些看起来有些“土气”的战略思想,是那些喝饱了洋墨水的人打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的,但历史已经证明,正是这些“土气”的战略思想,让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再来看第三个,“他对中国人民的无限信任”。
毛主席的一切思想,其实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人民”。
历史学界已经有过共识:辛亥革命为什么没能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它没有发动底层的人民群众,或者说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而是过度迷信政府、军队,妄图用上层的力量来完成革命,就像搅动一缸水一样,只搅动了上面浅浅的一层,下面更多更深的水根本感觉不到。
而毛主席,却看到了人民群众蕴藏的伟大的力量,选择从水缸的最底部开始搅动,虽然一开始很困难,但是一旦把底部搅动起来了,上面的水就很容易被带动起来了。
毛主席在接受美国记者斯特朗采访时,就说过:“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战争胜负由敌对双方政治、经济、军事、自然地理和主观指导能力等诸因素决定,而这种决定作用归根结底要通过人民群众来体现。”
确实如此,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有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打的都是“人民战争”,后勤补给靠人民,伤员养伤靠人民,情报搜集靠人民,而敌军如果敢来,就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再会游泳,也得累得筋疲力尽!
毛主席之所以能发动群众,就是因为他相信群众的力量,相信只要能让人民群众觉醒起来,就会选择站在共产党的一边,成为共产党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再看最后一个,“他将农民培养成将军的实际经验”。
共产党的将军和国民党的将军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国民党的将军一般都是来自黄埔军校,经过了正规的军事训练,而共产党的将军大多数都是农民出身,没上过军校,甚至很多人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却照样能成为百战百胜的名将!
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有毛主席的教导。
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早在红军时期,就创办了红军大学,还亲自给学生们讲课,不光讲战斗经验,还讲政治理论,力求把学生们培养成为政治过硬、军事突出的革命人才。
陈云曾经评价说:“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胜利,毛泽东同志的一个无可比拟的功绩,是培养了一代人,包括我们在内的以及‘三八式’的一大批干部,现在这些人在全国各个岗位上都担负着重大的责任。这是一件极大的事情。”
毛主席曾经说过,自己最想当一名教员。这并非毛主席的谦虚,而是他的真实想法,因为他深知,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培养足够多的人才,才能共同完成伟大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