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在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正式签发命令:
“1955年10月1日实施军衔制,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元帅军衔。”
在命令下达后,罗荣桓作为总干部部长,便开始筹备颁奖现场的准备,然而有一个问题却难住了他,思来想去还是不敢擅自处理,最后请教了毛泽东。
他说:“主席,授衔典礼的顺序该如何安排?”
毛泽东看了他一眼,他又说道:“元帅中,派谁第一个上台领奖?”
之后毛泽东想都没想地表示:“当然是朱德啦!这个人胆大妄为,让他先上!”
然而在授衔现场,毛泽东在给朱德颁奖的时候,一改往日严肃地态度,调侃式地说了一句话,最后逗笑了在场的所有人,就连朱德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然而轮到给其他人颁奖时,毛泽东却没有再调侃,由此看出毛泽东与朱德的关系不一般,那么他们之间又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朱德全能性人才
在中国,“元帅”二字非常有分量,它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的最高军衔,还是荣誉的象征,更是功勋的凝结,是对一个人军旅生涯的最高称号。
在建国后,有十人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的称号,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等人,他们为建立新中国付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朱德元帅排名第一,也是最受人们尊敬的将帅之一。
1955年9月27日是值得庆祝的一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天,由国家主席毛泽东主持,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典礼,主要内容是授元帅军衔和勋章,授予朱德、彭德怀等10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朱德是作为排名第一接受荣誉的。
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我国才有今天,因此作为人民是非常尊敬他们的,以至于现在都会提起他们。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人们口中,提起朱德的时候并不多,而人们讨论最多的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粟裕,这又是为什么呢?
据称,在毛泽东为爱将们授衔时,远在台湾的蒋介石也得到了十大元帅名单,当蒋介石看完后,他说了一句话,表示:只有朱德称得上真正的元帅。
其实早在战争时期,蒋介石就曾赞扬过朱德,表示:“朱德用兵精妙,为人诚笃,可惜不为我所用。”
甚至在两人见面的时候,蒋介石就对朱德说:“你的讲武堂同学朱培德曾经说,此生不能和玉阶共事,甚为遗憾。这也是我的遗憾。”
蒋介石很少夸赞别人,尤其是当着本人的面夸赞,在得知朱德成为元帅之首的时候,也毫不吝啬的夸赞他,可见朱德在蒋介石心中的分量十足,同时也证明朱德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毛泽东将其排在第一,完全是因为他值得。
在战争时期,朱德先后担任红军、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参与过众多战争,战争经验极其丰富,是不折不扣的身经百战甚至千战的英雄。然而外界质之所以不提朱德,一定程度上是不知道如何评价,因为朱德元帅似乎并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战功。
就拿彭德怀来说,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指挥了百团大战,这场战争震惊中外,以区区二万兵力打垮对面二十多万兵力,在人数上差距如此之大,还能赢得战争,实为罕见。
再说林彪,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战役、海南战役均创下辉煌战绩。
然而事实上,尽管朱德没有这样的战功,但朱德一直背后的协助者,其实无论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中,朱德几乎参与了所有战争的策划,尤其是在一些重要战役上,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红军时期,朱德指挥了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当时毛泽东并不在现场,几乎是的朱德一人进行指导的。抗战爆发后,朱德率领八路军将士挥师东渡黄河,奋勇抗击日寇。解放战争期间,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其中朱德都有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朱德为人低调平和,做事朴实谦逊,给人一种敦厚的形象,从不讲自己做过的事情,因此很多人不会注意到他,但毛泽东不一样,毛泽东将朱德的能力的看在眼里,在众多策划上,毛泽东都会与朱德一起商量。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但其实朱德也是这样的人才,属于全能型人才,尽管朱德在战功上没有特别突出,但在战术层面,朱德是可以排在第一的人物。当然在其他方面,朱德也往往也做出正确的判断。
有句话老话说的好: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这句话并不是指所有人,但朱德就是这种人,在战争中,朱德往往能提前预知敌人的动向,因此在对方还没有开战的时候,就直接将他们扼杀在摇篮里,因此在大部分人看来,好像很容易就赢得了战争,但其实这种人是最厉害的,往往能将伤害降到最低。
而毛泽东和朱德合作,其实从井冈山时期就开始了,也就是1928年,当年两人合作的非常愉快,甚至还给他们起了一个组合名为“朱毛”。
“朱毛”组合有勇有谋
据悉,从1982年起,在毛泽东和朱德的努力下,为革命做出了许多成绩,因此也引起了外国和国民政府的注意,甚至在报道上将他们称为“朱毛”,而之后的毛泽东和朱德也接受了这样的称号,而正是从这样开始,毛泽东和朱德的友谊坚不可摧。
在国民党眼中,“朱毛”是非常厉害的存在,曾经国民党不止一次将击垮这个组合,最后都没有成功。其实他们之间的友谊体现在很多地方。
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讨论的过程中,朱德细心敌发现张国焘不想北上抗日,会议结束后,朱德便将此事告诉了毛泽东,对此毛泽东便让朱德注意此人,之后果不其然,张国焘策划召开了会议,看似一般的会议,却处处在挖坑,想逼迫朱德发表关于反对北上抗日的文章,而当时的朱德早已猜到他会这么做,便一直不说话。
面对这样的情况,张国焘着急了,便开始数落朱德,然而朱德依旧坚定沉着,到了最后,朱德才开口,他表示:北上抗日的决定我是赞成的,不能写文章。
之后他为了缓和会议,还打趣地表示:“朱毛、朱毛,人家外国人都以为朱毛是一个人,哪有朱反对毛的?”
这场会议结束后,朱德打电报给党中央,揭穿张国焘的阴谋和野心。之后和毛泽东说起此事,毛泽东评价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毛泽东被赋予权力的时候,朱德并没有嫉妒,而是替毛泽东高兴。当初遵义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全面掌权,听到这个消息后,朱德赋诗曰:“群龙得首白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高低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之后他又表示:“我所做的事情都是毛泽东的指示。”言外之意是,自己并没有付出什么,而是毛泽东的聪明才智,可见朱德将战绩都归功于毛泽东。然而毛泽东深知对自己的用心,因此在朱德受到欺负的时候,毛泽东也会站出来。
前面我们有提到过朱德是全能型人才,但在战功方面略有缺失。曾经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一些不怀好意的人试图扰乱局势,因此当面诽谤、侮辱朱德,表示:“朱总司令当了一辈子总司令,但实际上,真正指挥打仗的人是毛主席,你就是个黑司令,不是红司令。”
之后毛泽东听说了此事,便在一次会议上,当着众人的面说道:“我开始说你是红司令,中间说你是红司令,现在还说你是红司令。”这样的言论足以证明毛泽东是拥护朱德的。
然而那些不怀好意的人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甚至还计划要让朱德拉到现场,进行现场批斗,毛泽东得知此事后,再一次强调:朱德同志是红司令,如果要开批判会,我将出席作陪。
毛泽东和朱德的友谊令我们感动,遇到难事一起努力,一方受到伤害,另一方将出现拥护。
多年后,朱德和毛泽东都以上了年纪,在一次参加中央军委会议上,毛主席会见了参加会议的人员,当看到朱德的时候,毛主席走上前紧紧地握住了朱德的手,之后让朱德挨着自己坐下。
毛泽东对着朱德说:“红司令你可好吗?”
朱德听后,用一口四川话回应:“主席,我很好!”
可见毛泽东依旧记得之前有人抹黑朱德的事情,此次称呼他为“红司令”,或许是再一次坚定了双方的友谊。
紧接着,毛主席又风趣地对朱德说:“没有朱哪有毛,朱毛,朱毛,朱在先嘛。”听到这样的话,朱德开心的笑了。
然而在授衔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趣事,也侧面反映出两人的关系不一般。1955年9月27日,授衔典礼仪式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开始,毛主席将为爱将们颁布命令状、元帅肩章、一枚八一勋章、一枚独立自由勋章和一枚一级解放勋章,颁奖顺序分别是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恒、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当时十大元帅之一的林彪因病无法到达现场,因此在外地单独授衔。
当时毛泽东打扮地非常有精气神,甚至可以用容光焕发来表示,当毛泽东拿着“荣誉”走到朱德面前的时候,一改往日严肃的面孔,用近乎孩子气的语气对着朱德说:“啊,元帅升帐了,好神气!”
在场的所有人听到这句话之后笑得合不拢嘴,朱德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这里足以看出毛泽东和朱德的关系是非常好的,只有多年的老友才会这么“调侃”。
毛泽东曾考虑让朱德当国家主席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欢聚一堂,也寓意着中国将变得越来越强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众多领导来说,当时中国的发展还远远不够,但要想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套“流程”,其中也包括领导层面的,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随后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表示,“新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国家元首,尽快和国际接轨。”
有了这个想法后,毛泽东便于民主党派人士一起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也说出了为何要制定宪法。
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管理起来极其不易,为了安全起见,设置一个国家主席的位置比较稳妥。最好是有委员长,有总理,有主席,一旦一个领域出现问题,那么另外两个职位也能及时纠正,不至于出现大问题,毕竟中国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是极其不易的。当时毛泽东的言论获得了党内外人士的一致赞同。
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毛泽东不负众望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而朱德作为第一元帅,被当选为副主席。然而随着国家的发展,各种事物也不断增多,毛泽东作为国家领导人身兼数职,时长忙的顾不上吃饭,渐渐地毛泽东便坦露出不想担任下一任主席的意愿。
他表示:国家主席需要经常外出社交,已经耗费了不少精力,以至于无心去处理其他事物,如果能去掉国家主席职务,专做党的主席,可以节省出打量的时间处理另外的事情,在加上自己身体的状态,可能不适合这个职位。
听到毛泽东这么说,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邓小平等人表示理解他的苦衷,这些人都是与毛泽东一路走过来的,虽然毛泽东是主席,但他们非常清楚这个职位需要耗费的精力,在毛泽东与他们沟通过后,他们在党内进行了说服和解释工作,终于使党内在毛泽东不连任国家主席的问题上取得了共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谁来担任下一任国家主席便成了大问题。事实上,适合这个职位的人有很多,十大元帅中随便一个人都可以胜任,但国家主席只能是一个,在中共高层领导的商议下,最终选出了两位可以担任主席的人,分别是刘少奇和朱德。
当结果摆在众人面前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最后朱德会成为下一任国家主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按照惯常的做法,下一任主席会由国家副主席担任,如此一来,朱德当选国家主席是顺利成章的事情,然而当朱德看到这个名单后,也明白了党中央的考虑,但朱德也有自己的考虑,表示不同意这样的安排,随即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朱德认为,以刘少奇的威望、能力以及其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刘少奇同志的更符合主席的职位,而自己则更适合听党的安排,尽心尽力完成任务。
看到这样的回应,邓小平也随即表示理解,随即将他的意愿上报给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和毛泽东再次展开商议,后经过慎重考虑,一致同意刘少奇为中共中央向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国家主席候选人。
之所以如此,是考虑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漫长征程中,朱德大多时候负责的任务是有关军事方面的,而刘少奇则不然,他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工人运动和秘密工作,因此更适合主席的职务。除此之外,朱德要比刘少奇大12岁,考虑到身体的原因,刘少奇将成为候选人。
到了1976年7月6日,朱德在京逝世,享年90岁。
回顾这位元帅之首的一生,靠着自己的坚持,从一位普通的农民变成了人人敬畏的大将军,这背后付出的心血只有他自己知道。在生活上,他一生从简,从不将权力地位放在眼里,一心只为建立新中国。
而朱德的这些品质也被别人看在眼里,当年陈毅在向中央的报告中曾介绍过朱德,他将朱德称作“伙夫头”,是因为他“芒鞋草履、十分褴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