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2月26日,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
在新时代审视红色文化,习总书记给予殷切期望:“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促进绿色发展,《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革命家后代红色荆楚大穿越》活动于2023年12月17日上午9点半在武昌东湖大厦启动。
17日下午,黄黎民和革命家后代一行参观了中共五大会址、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同志旧居以及武昌东湖梅岭1号毛泽东旧居、武昌东湖长天楼毛泽东接待外宾旧址等。
参加考察参观的革命家后代有:林爽爽(程子华之女)、刘煜滨(开国上将刘亚楼之子)、刘晓春(刘煜滨夫人)、陈人康(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张晓龙(开国大将张云逸之孙) 、陆健健(陆定一之子)、郑莉莉(陆健健夫人)、刘延宁(刘瑞龙之女)、梁晓东(开国中将梁兴初之子)、郑丹妮(开国少将郑本炎之女、梁晓东夫人)及红色文化机构代表:胡澄(中红会副会长) 、葛志立(著名民间大使)等。
黄黎民通过与武汉市党委有关同志联系,获悉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纂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注释云:关于毛岸龙(毛泽东第三子,1927年在湖北武昌出生,谱名毛远智)
1927年2月,杨开慧携幼子毛岸英、毛岸青,随毛泽东住在武昌都府堤41号。毛泽东写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时,杨开慧正身怀六甲,身边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但她为了使毛泽东有更加充沛的精力运筹革命大事,主动帮助毛泽东整理书稿、资料。
同年4月4日,毛泽东第三个儿子毛岸龙在武昌同仁医院(今武汉市第三医院)出生,那天恰逢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典礼,直到第四天,毛泽东才赶到医院看望妻儿。
1875年,伴随着西医进入武汉,由美国圣公会创办的武昌圣公会医院,成为武汉市第三医院的前身。医院地址在武昌府街口(现青龙巷小学),
1878年以前,医院是以妇女儿童为主要诊疗对象。1878年11月,教会筹资改建了两栋房屋,分别称男医院、女医院(这一体制一直延用到1927年)。
1891年,随文华学院迁至武昌昙华林(类似校医院)。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之时,当时的同仁医院成立“红十字会”专门救治革命伤员,成为救治人民军队的坚强后盾。当时,担任湖北总督黎元洪为表彰医院所做的贡献,把自己的显宦花园(现位于彭刘杨路的首义院区)扩建新院,并更名为“武昌同仁医院”。
1918年12月,医院历史上第一座三层病房大楼落成,拥有当时武汉地区最早的眼科及外科手术室,设置病床200余张,并开设有护士班和助产班。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医院由武汉市卫生局接管,更名为“武汉市第一工人医院”。1958年,医院更名为“武汉市第三医院”。
“同心铸业 仁爱济民”武汉市第三医院发展历程中的每一步,都呼应着城市的发展节奏。一代代三医人承袭救死扶伤、仁爱济民的血脉,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呼应时代健康需求。
以上素材部分来源为《青春湖北》《大成武昌》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