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一天,刚从韶山来到北京的毛月秋局促地坐在菊香书屋,等待国家领袖毛泽东的到来,他是毛主席同族的一个叔伯,自1927年一别后,已经数十年没有见过毛泽东。
两人一见面,毛泽东就开门见山询问起了家乡的现状:“听说我曾经住过的旧屋子,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毛月秋高兴地点点头,回答:“是的,因为大家对主席的爱戴,有一个主席生活过的地方,可以让他们表达一下内心的敬仰,当时苏联摄影师和民主德国的客人来参观,都夸奖‘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这个门匾写得好!”
听到这话,毛泽东立马变了脸色,缓缓说道:“月秋啊,这个不妥,不妥!我建议还是换一个门匾吧!”
毛月秋将毛主席的话如实转告给了湘潭县委书记华国锋,华国锋有些疑惑,这个门匾不是写得很好吗?
图|华国锋
毛泽东无奈地解释道:“‘伟大’这两个字,我不敢当啊!”
毛泽东提出建议后,这个门匾先后经历了三次改变,才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样子。
毛泽东为何会这样说,一块小小的门匾又有何不妥之处呢?
一、一块门匾变景点
“欲溯河源到星宿,韶山风物耐人思。”
这是开国元帅叶剑英在参观韶山时有感而发写下的两句诗,顿时韶山的清隽美丽、悠远绵长都呈现在眼前。
这片钟灵毓秀的红色土地,哺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韶山也因为毛泽东而名扬天下,在毛家人的影响下,铸就了艰苦朴素、坚韧不拔的韶山精神,无数韶山人民前仆后继,英勇牺牲,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毛泽东
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福轩、毛新梅……都是从韶山走出来的伟大人物,正因为前人披荆斩棘的奉献和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1927年,毛泽东对韶山的乡亲许下誓言:“革命二三十年不成功,我毛泽东就不回韶山!”
没想到22年后,毛泽东就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终于过上了自己当家做主的美好生活。
可因为国家事务繁忙,毛泽东一直没有机会回韶山看看,家中的几间旧屋子也闲置多年。革命胜利后,经常有人来这里参观,亲身感受毛泽东生活过的地方。
当初,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在买下这几间旧屋子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自己家竟然会迎来这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
毛家人刚搬进来的时候,这里还只是几间四面漏风的茅草屋,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冬天不保暖,夏天太闷热,经过几代毛家人的辛勤努力后,才变成了我们熟知的模样。
毛泽东故居门前的池塘一到夏天就开满荷花,广阔的院子里时常晒着丰收的粮食,等到毛泽东出生的时候,已经扩建成了大大小小13间房子。
图|毛泽东故居
毛泽东参加革命后,家中的房子全部被国民党充了公,至于其余的村民要么给国民党政府交租金,要么就搬离韶山冲。
新中国成立后,来自全国的游客纷纷来到毛泽东居住过的地方合影留念,其实这里根本没有任何特别的设施,无非是一些常见的家具和一些落了灰的瓶瓶罐罐,也没有一张毛泽东和家人的合照,但还是吸引了无数对毛泽东心怀敬仰的人。
湘潭县委委员毛华初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毕竟是国家领袖的旧居,不能这么寒酸随便。
可毛华初也没见过别的领袖旧居,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搞,连着去了毛泽东家里考察了好几次,最后决定在主屋的门口挂一个门匾做标志物,这样既不会过分高调,又显得权威一些。
毛华初当即找到了和毛泽东同族的一个叔伯毛月秋,毛月秋也是政府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旧居的管理和接待工作,听完毛华初的意见后,毛月秋也觉得非常合适,立马找人写门匾去了。
不过,这可是给国家领袖毛泽东的故居题字,自然不能随随便便找一个人,毛华初问道:“月秋,你觉得谁来题字比较合适?”
毛月秋哈哈一笑,说道:“这还用问,当然是毛宇居先生啊,他曾是毛泽东的私塾老师,素有‘韶山一支笔’之称,不论是关系还是书法,都能排得上号!”
毛华初也点点头,觉得十分合适,于是二人立马跑到了毛宇居家里,请求先生题字。
能给毛泽东旧居题字,毛宇居觉得十分荣幸,当即拿出珍藏的墨汁和宣纸,铺在桌子上,准备题字,正欲下笔时,毛宇居突然停住了。
毛月秋疑惑地问道:“可是有什么问题?”
毛宇居抬头,一脸茫然地问道:“我该写什么才合适呢?”
毛月秋略一沉思,也有些打不定主意,转头对毛华初说道:“如今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门匾上的字至关重要,毛委员你看呢?”
毛华初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讪笑道:“老书记,你这可是为难我,我这肚子里也没什么墨水哟!”
“哈哈,但是这挂门匾可是你的主意,自然应该由你来决定写什么字好!”毛月秋打趣道。
毛华初皱紧眉头,背着双手,来回在屋子里踱步,捉摸了半天,才犹犹豫豫说道:“我这肚子里实在是没什么墨水,我记得当初随军南下的时候,四处可以看到解放了的老百姓举着牌子游行,上边写着‘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要不咱们就写‘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你们觉得怎么样?”
毛月秋和毛宇居对视一眼,纷纷觉得不错。
没多久,一块精致的门匾就挂在了毛泽东旧居门上,上面写着“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几个大字。
挂上门匾后,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争先恐后来到韶山参观,这个宁静的小山村,一时间热闹非凡。
图|第一块门匾
1950年1月12日,苏联电影代表团来到了韶山参观,这也是来到毛泽东旧居的第一批外国客人。
代表团的一名摄影师走进毛泽东旧居后,感慨万分地说道:“毛泽东同志就像列宁同志一样伟大啊!”
这句话让毛月秋倍感荣耀,1953年进京的时候,又亲口将这句话告诉了毛泽东。
毛月秋是韶山冲最早的一批党员,也算是毛泽东的同族叔伯,两人的关系虽然不算亲近,但是在战争年代,也因为毛泽东的原因受到了牵连。
为了革命,毛月秋选择背井离乡,结果等他回到韶山,竟然发现自家的房子都被国民党推倒了,成了一片废墟,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早已不知所踪。
即便如此,毛月秋也没有放弃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从山上砍来一些树枝,搭了一个简单的茅棚居住,中共韶山特别支队就是在这个茅棚里重建的!
种种原因相加,毛泽东对毛月秋一直非常尊重,破例批准了毛月秋的进京请求,还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热情接待了毛月秋一行人。
两人一见面,毛泽东就问起了故居的情况,毛月秋如实回答,随后他骄傲地对毛泽东说道:“当初苏联代表团来参观的时候,还曾说您就像列宁同志一样伟大!”
听到这话,毛泽东连连摆手否认,谦虚地说道:“列宁同志是真正伟大的,他在帝国主义时代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毛泽东谈不上什么伟大,还是跟在苏联的后面,社会主义的万里长征也才刚刚踏出了第一步。”
毛月秋随后又说道:“当时苏联摄影师和民主德国的客人都夸奖‘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这个门匾写得好!”
听到这话,毛泽东立马变了脸色,缓缓说道:“月秋啊,这个不妥,不妥!我建议还是换一个门匾吧!”
毛月秋笑着打趣道:“主席,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说你伟大,是千千万万人都说你伟大啊,你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还不伟大吗?说你伟大,是千千万万人民的意见!”
毛泽东无奈地解释道:“伟大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我们的军队是在党的带领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才打败了蒋介石,我个人的力量不算什么?”
毛月秋还准备争辩什么,毛泽东斩钉截铁地说道:“我毛泽东算不上伟大,这个门匾必须换!”
毛泽东本人都这么说了,毛月秋也不好再反驳什么,他将毛主席的话全部告诉了湘潭县委书记华国锋,华国锋有些疑惑,这个门匾不是写得很好吗?
毛泽东耐心地解释道:“伟大两个字,我不敢当啊!”
在毛泽东的强烈要求下,这块门匾最终被改成了“毛泽东同志故居”,非常低调内敛,毛月秋看着这块新门匾,心里始终不是滋味,毛主席明明那么伟大,为什么非要这么低调呢?
图|第二块门匾
1955年,徐特立来到韶山办事,正好是毛月秋接待的,两人来到毛泽东旧居参观,毛月秋看了这块新门匾,重重叹了一口气。
没想到,细心的徐特立在参观完毕后,特意找到了毛月秋,说起了门匾的事情。
徐特立问道:“月秋,你是不是觉得这第二块门匾不如第一块?”
毛月秋大吃一惊,没想到徐特立如此细心,竟然察觉到了自己的心思,他有些窘迫地说道:“我不是觉得毛主席的意见不好,只是觉得第一块门匾,更能表达出老百姓对毛主席的敬仰!”
徐特立哈哈一笑,耐心地开导道:“月秋啊,毛主席这是又走到咱们前边了,伟大可不是天天能挂在嘴边的,更不用贴在墙上的,人民的领袖人民当然爱戴,老百姓对毛主席的敬仰不是靠宣传的,而是要靠人民的拥护和历史的肯定!”
“可是……”毛月秋正准备反驳两句,徐特立打断了他的话,接着说道:“虽然人民将主席尊为伟大的领袖,可毛主席始终觉得自己只是广大党员队伍中的一员,第二块门匾,更能体现出这一点!”
图|徐特立
听了这番话,毛月秋顿时豁然开朗,感慨道 :“还是毛主席想得更深刻!”
二、刘少奇再换门匾
1961年4月8日下午,一辆吉普车匆匆驶入了韶山招待所二号楼,乡亲看到后议论纷纷。
第二天一大早,山青水绿的韶山起了一片薄雾,刘少奇和王光美踩着朦朦胧胧的晨雾,走进了毛泽东故居。
工作人员抬头一看,立马激动地站起来,没想到今天第一位参观的客人竟然是刘少奇,连忙高声喊道:“刘主席来啦!刘主席来啦!”
在接待人员的陪同下,刘少奇仔仔细细观看了每一件陈列的物品,时不时还会问一些问题,当他来到厨房时,刘少奇在大锅台前站了半天,随后伸手掀开了锅盖,深情地说道:“看来毛主席曾经也生活在一个热闹的大家庭啊!”
从厨房出来后,刘少奇又走进了毛泽东和杨开慧住过的卧室,还有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俩的房间,被房间里简陋单调的陈设给震惊,没想到毛泽东曾经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点燃了革命的火苗。
随后刘少奇来到了舂米房,环视一周后,瞬间眼睛一亮,扭头问当地的工作人员:“土改的时候,给毛主席家里划分的什么成分?”
当初毛泽东家的房子和田地都被国民党没收,所以人们都认为毛主席是贫农出身,其实他的父亲毛顺生健在的时候,家里足足拥有22亩田地,一共5口人,一人4亩4分地,所以毛主席家的生活水平在当地算得上是富农。
后来,毛岸英回韶山的时候,将老家的所有财产分给了当地农民,并退还300元押金。
面对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提问,工作人员如实回答道:“算是富农!”
刘少奇点点头,看着毛泽东家的舂米房,说道:“即便不是富农,也差不多是富裕中农!”
图|毛泽东故居的舂米房
参观结束后,刘少奇站在院子里,突然有工作人员提议道:“刘主席,您难得来一次,和大家照张相吧!”
刘少奇笑着点点头,在那个挂着“毛泽东同志故居”的门匾下,和韶山的乡亲们、干部们一起合影留念。
照完相后,人群渐渐散去,刘少奇却始终一动不动站在院子里,盯着那块门匾看。
刘少奇指着门匾问道:“有人知道这个门匾,是谁提议写的吗?”
工作人员互相对视了几眼,用力摇了摇头。
刘少奇扭头对身旁的王光美说道:“我认为门匾应该改一个字,将‘故居’改为‘旧居’更好。”
王光美有些疑惑地问道:“这有什么区别?”
“故,有过去和去世两个意思,毛主席还健在,身体也很健康,所以我觉得故居不太严谨,改成旧居更好一些,也更贴近人民的心理。”
听到这话,工作人员顿时浑身一机灵,之前很多国内外领导人来参观的时候都没提出这个问题,就连毛泽东自己回韶山探亲的时候,也没对门匾作出什么指示,没想到竟然出了这么严重的问题!
一旁的工作人员赶紧将刘少奇这句话记了下来,立马汇报给了上级。
没多久,这块写有“毛泽东同志故居”的门匾就被摘了下来,换成了“毛泽东同志旧居”的门匾,湖南省委办公厅特意找到了郭沫若为门匾题字。
就这样,毛泽东老家屋子上的门匾前前后后一共挂了三次,一开始门匾上写着“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家”,被毛泽东自己改成了“毛泽东同志故居”,后来又在刘少奇的建议下改成了“毛泽东同志旧居”。
图|刘少奇
本以为这块门匾可以一直这样使用下去,没想到后来邓小平又重写了一次门匾。
三、邓小平重书门匾
1973年10月,刚陪同完加拿大总理访问郑州、桂林的邓小平,决定取道长沙,来毛泽东故居参观。
得知邓小平要来,长沙方面特意准备了一辆红色的“吉姆车”接送邓小平,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的时候,就坐过这样的车。
一来到毛泽东故居,邓小平就高兴地对工作人员说道:“我老早就想来了,1965年想来,可惜当时太忙了,后面就一直没有机会。”
周围的工作人员都笑着说道:“那您这次可一定要好好参观!”
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邓小平仔仔细细走过了毛泽东故居的每一个角落,参观完毕后,韶山方面希望给邓小平照张相留念。
但是工作人员不敢主动问邓小平,便请示了省委领导,领导同志表示全看邓小平同志的意见。
于是工作人员鼓起勇气,走上前试探性问道:“小平同志,您是第一次来韶山,要不要照张相留念一下?”
邓小平高兴地说道:“照,肯定要照!”
得到肯定的答复,工作人员赶紧喊来摄影师,准备给邓小平照相,没想到刚举起相机,邓小平突然抬手阻拦道:“不要着急嘛,我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再来拍。”
说完,邓小平仔细整理了自己的中山装,又叫来韶山当地的干部同志和自己站在一起,邓小平站在第一排最中间,在“毛泽东同志旧居”的门匾下,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图|邓小平在毛泽东同志旧居和众人合影
照完相后,午饭时间也到了,韶山宾馆准备了一桌湖南口味的宴席,就等邓小平上桌。
邓小平满面春风来到了一号小餐厅,服务员走过来恭敬地问道:“您老喝不喝酒?”
“哈哈,我是喝酒的,要喝茅台,你们呢?”
工作人员立马回答:“我们也喝茅台!”
宴席开始后,邓小平高举酒杯,对在座的所有韶山干部同志说道:“为我们党的事业,为毛主席的健康干杯!”
说完,邓小平一饮而尽,这顿饭,邓小平吃得很高兴,一连吃了四个馒头和一小碗米饭。
1983年,正好是毛主席诞辰90周年,距离毛主席逝世也已经过了7年,韶山管理局认为,是时候将“旧居”改成“故居”了,但是由谁来为门匾题字呢?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慈祥可亲的邓小平。
能为毛主席故居题字,邓小平倍感光荣,也十分重视,他一连写了好几幅,从中选出了最满意的两幅,寄到了韶山。
一幅是“毛泽东同志故居”,一幅则是“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最终这两幅字成了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的门匾,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一块小小的门匾,竟然经过三位风云人物的改动,很多人难以理解这其中的深刻含义。
对毛主席来说,门匾上所写的“伟大”二字太过沉重,一心为人民的毛主席总觉得自己不论做什么都配不上“伟大”二字,毛主席始终都认为自己只是广大党员队伍中的一员,只是伟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因此不敢自称“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