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似乎已经被各种观点洗脑,已经对这段历史太熟悉了。正如现代一些学者所说,三国这段历史,还真不被大学者看好,因为这不是正统的历史的一段,而且这也不是真正的显学。
但是,三国不仅仅是历史,更是一种智慧和人生百态,所以即使已经被说烂的故事,但从不同人的嘴中说,来结合不同的实际,又有不同的感受。
例如主席就曾经多次拿三国来聊现实,尤其是关于刘备的得与失,主席更是给出了两点重要意见。那么问题来了,在主席的眼中,刘备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都知道主席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看三国演义,而后在读书期间又不断地研读史书,就从故事和历史的对比,再加上当时社会实践的践行,主席对于历史的认知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尤其是关于三国时期,主席更是信手拈来,对于这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关于刘备这个人,主席的评价其实是很高的,毕竟刘备能够白手打下一片天下,在某些方面来说,比曹操和东吴孙权都要厉害一些。
但是在主席看来,刘备虽然很不错,可是也犯了两个重要的错误,正是因为这两个错误毁掉了他的人生,让他没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么这两个错误是什么呢?
首先,刘备的第1个错误就是他分不清楚主次矛盾。当时主席曾经和众人聊天时提到,刘备曾经有过很辉煌的过去,当时拿下了荆州和益州,距离诸葛亮的隆中对,好像就差那么一点点。
但可惜的是,刘备却因为自己兄弟被杀,还有东吴偷袭,所以不顾国家大局而选择冒险一战,结果不仅没有复仇,反而便宜了北方,最终也导致自己国家的一败涂地。
事实上主席这么评价是有道理的,因为当时主席就有着这样的遭遇。据历史记载,当时我党正处在与国民党合作的时期,共同的敌人就是日本人。但是国民党却一直想着要背后偷袭我们,所以酝酿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9000名共产主义战士就这么死于30万队友的围攻下。
当时很多人对此义愤填膺,一个个恨不得一定要杀了蒋介石,甚至直接想要跟蒋介石对抗到底。但是主席和诸位领导人都坚决认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对抗日本人,而不是与国民党做斗争,所以哪怕我们再怎么痛苦和仇恨,都要把打碎的牙往肚里咽,忍下去。
这一幕其实可以类比一下当年的刘备,同样是遭遇重大损失,同样是痛失了亲朋好友,甚至同样是有着不惜的代价,与对方同归于尽的冲动,但是我党最终还是忍了下来,天大的仇恨也得以中华民族的危亡为重,哪怕队友是一个疯子,我们也要绝对保持理智到最后。
记得历史上有记载,当时国民党接受改编的时候,很多共产主义战士不愿意穿着国民党的军装,甚至不愿意领国民党发的薪水。但是,主席却依旧坚定地告诉大家,衣服是没有对错的,枪也是没有对错的,重要的是穿衣服的人和用枪的人。
所以结合自身的遭遇,主席的评价可谓是偏僻入里,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刘备虽然很厉害,是一个真正的创业者,但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统帅。
除此以外,主席还提出刘备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太过于重感情。这一点主席可不是乱说,而是根据自身的经验所总结的。当时主席与众人交谈的时候说到,刘备这个人是很有能力的,不过因为他读书读得少,所以他就把魅力方面全部都点在了情感上。
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一些比较会打交道的人,如果在谈吐方面比较欠缺,那么他就会用真实的感情来触动对方,感染对方。刘备无疑是这其中的佼佼者。通过兄弟感情牢牢掌握了一大批人,甚至赵云这样的人,甘愿当他一辈子的小弟,都无怨无悔。
但是也正因为这种,拿情感来代替行政决策的方式,虽然使得刘备集团多次历经战败而没有散伙,可是却也使得队伍强大以后遇到的种种问题。
例如,当时刘备站住了益州,以后就派关羽和糜芳驻守荆州。结果关羽的性子太过于暴躁,因此这两个人的交流很不顺畅,关羽甚至天天指着别人的鼻子骂对方无能。按理来说,糜芳可是把妹妹都嫁给了刘备,而且可是当年拿全部家产支持刘备霸占徐州。按理来说,刘备在处理这种事情上应该公平对待,但奈何刘备与关羽的感情过于好,所以他直接无视了小舅子的请求,反而一如既往的支持关羽。
这么做的下场就是,当关羽北伐的途中,糜芳就直接投降了东吴,然后就是关羽兵败。按理来说,到此刻为止,刘备就应该赶紧像曹操一样总结错误,立刻割肉止损。
但刘备的做法就是怒发冲冠,然后命令三军不顾诸葛亮的反对,直接要攻打东吴。这么做的后果无疑就是感情用事,然后就是以弱打弱,最终让北方笑掉大牙,刘备更是将一世英名葬送在了夷陵之战中。
当然了,主席能够说出这样的观点,也是结合他本身的遭遇来的。当时主席已经即将取得全国的胜利,所以有很多的兄弟开始走向了滑坡,那时候整风运动还没有真正开展,所以一些人开始堕落和犯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