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952年的一天,他偶然看到报纸上毛主席的相片,看来看去,才大叫道:“原来毛主席就是毛润之啊!”
他连忙找了个识字先生,让他代自己给毛主席写了封信,就在他担心毛主席工作繁忙,可能不一定能看到他的信时,却很快接到了回信。
毛主席不仅给他回了信,而且还从自己稿费中给他邮寄了200元,此外,在信中还邀请来北京中南海一聚。
这样才有了开头的戏剧性的,一个老铁匠与毛主席相见并称兄道弟的一幕。
在北京的第一次相见,朱其升收了毛主席再一次给他的500元钱,回到家乡后,他并没有把这笔钱用在自己身上,而是开设一家集体小工厂,去帮助附近的乡民。
从毛主席18岁中参加共和革命的军队,就立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
而他的一生,也一直保持初心,为了这一理想与使命而奋斗、而努力。
这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大刀阔斧地开展各个领域的建设工作,彻底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局面。
对于曾经结下深厚友谊并帮助过他的彭友胜、朱其升两人,毛主席身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日理万机之中,仍抽出时间与精力关心他们的生活,延续曾经的情谊,并尽自己所能给予最大的帮助。
而毛主席、彭友胜、朱其升三人的历史与人生,虽各不相同,但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