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播报
三人结拜为兄弟,建国后:一人是铁匠,一人是农民,一人是主席
2022-12-02 14:49:04
来源:档案风云
作者:档案风云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1952年10月,秋风萧瑟中,北京中南海的大门口来了一位衣着简朴的老汉。

    老人在寒风中犹豫了许久,才鼓起勇气向大门走去。

    “站住!”

    看着不断靠近大门的老人,卫兵连忙加以制止。

    “请问毛主席是住在这里面吗?”听到老汉的问话,卫兵也被逗笑了。

    “毛主席是住在这儿,只是这地方是不能随便进的。”

    卫兵见他是一个年近六十的老人,语气客气了许多。

    “我是来见毛主席的。”

    老人似乎没有离开的意思,眼巴巴地看着大门里面。

    “老人家,每天不知有多少人过来要见毛主席,但毛主席工作繁忙,没时间见您。”

    卫兵仍不厌其烦地给他解释。

    自新中国成立后,这几年来,每天都不断地有人想过来看看毛主席,这种解释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工作了。

    在他们的眼里,这位老者与其他人的心态一样,也是因为敬仰毛主席,非要亲眼看看主席。

    而且他们也看到了这老者还背了沉沉的一口袋东西,显然是准备送给毛主席的特产一类的。

    “我跟他们不一样,是毛主席叫我来的。”

    “毛主席叫您来的?”

    老者的一句话,不由得让卫兵重新开始打量起他来。

    老者看起来神清气爽的,也不像脑子有问题的。

    旁边的几名卫兵也围了上来,还没等大家缓过神来,老者便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出来,颤巍巍地从里面抽出了信笺。

    几个卫兵顿时被惊住了。

    信笺中的确是毛主席的笔迹。

    对于毛主席的字体,不要说中南海的卫兵,可以全国人民但凡识字的,没有人不认识的。

    因为,毛主席的字是独成一体,完全与众不同。

    “老人家,请问您是做什么的?”

    卫兵仍不放心,因为人不可貌相,不排除这位老者可能是一位老革命。

    “手艺人,打铁的。”

    老者哈哈一笑,他是劳苦大众的一员,对于铁匠的身份,他一直引以为傲。

    几个卫兵顿时有些傻眼,一个普普通通的打铁手艺人,却能让毛主席亲自写信约他来北京相见,确实出乎他们的预料。

    这人到底是什么身份?与毛主席是怎样的关系?

    卫兵心中满中疑团,但看着毛主席亲笔的书信,还是带着老者进入了中南海,并让人向毛主席进行汇报。

    老者在休息室还没坐稳,便有人走了进来。

    “您就朱其升老人家吧?”

    “是我。”

    老者刚起身,便被来人连忙扶住:“毛主席在等您。”

    心里满是紧张的朱其升快速地跟在来人的身后,前往毛主席办公的地方。

    还未到办公室门口,一个身材魁梧高大的身影,便迎了出来。

    用一双有力的大手紧握着朱其升的双手:“朱其升二哥!”

    “毛主席,我可算是见到您了。”

    朱其升激动得热泪盈眶。

    毛主席一边拉着朱其升进屋,一边笑道:“朱二哥,还是叫我润之吧。”

    “好!好!润之。”

    朱其升被毛主席让到沙发上坐了,还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开心地笑了起来。

    “一晃四十年过去了,朱二哥这身子骨可还好?”

    面对毛主席关切地询问,朱其升连忙点头:“好得很,这不坐了几千里地的火车,一点都不乏。”

    “你与彭友胜大哥可曾有过联系?”

    听到主席问及此事,朱其升摇了摇头:“自从那年咱们兄弟三人分别以后,我与友胜大哥也失去了联系,也不知他现在可好。”

    “友胜大哥也很好,去年我还收到了他的来信。”

    毛主席看着朱其升,非常欣慰地说道。

    “如果友胜大哥也在就好了,咱们三兄弟也算是再次团聚了。”

    朱其升忍不住又用衣袖擦了擦已经流出的眼泪。

    “日子过得可还好,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一定要跟我说。”

    毛主席欠了欠身,拉着朱其升的手,关脸的关切之情。

    “自从我回乡之后,就重新捡起了铁匠的手艺,平日里就给附近的乡里乡亲的打打农具、铁锅一类的,撑不着也饿不死,日子还过得去。”

    听到朱其升的回答,毛主席放心地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友胜大哥目前在家务农,生活也不容易,不过,要相信国家、相信政府,我们现在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只要一心搞好建设,老百姓的日子,必定会越来越好。”

    朱其升重重地点了点头:“润之你说得对,跟以前不一样,现在的老百姓有了盼头,这么多年来,头一次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这还得感谢润之你啊。”

    “我们为了革命牺牲了这么多人,付出了这么年多的努力,不就是为了把老百姓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吗?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

    毛主席的话让朱其升深受触动:“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跟友胜大哥就问你为什么当兵,你告诉我们是为了救国救民,当时我们俩还真的不理解,现在才知道你当时的远大志向与良苦用心。”

    两人聊着聊着,不觉话题便穿越历史长河,回溯到了40年前的场景,再看看当下的中国,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沧海桑田,都不免唏嘘不已。

    毛主席为了招待40年未见的朱其升,特意安排厨房做了一顿湖南家乡口味的菜肴,其中自然少不了最具地方物色的湘味红烧肉。

    饭后,朱其升毛主席日理万机,自己不能占用他太多时间,如今也了了一桩心愿,便起身告别,准备返回家乡。

    临别时,毛主席特意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了500元(旧币),交到朱其升手中。

    朱其升一再推却:“你上次回信的时候,已经给了我两百,不能再拿了。”

    “朱二哥,你跟我就不用客气了,现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我知道你的日子也不宽裕,这点钱也不多,你拿着回去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

    毛主席还是将钱硬塞到了他的手中。

    朱其升见毛主席如此盛情,也不再好拒绝,便收了下来,但心中已经打下了主意,毛主席给的钱,他不能只用在自己身上,他要用这笔钱来帮助家乡的人民。

    “润之,我知道你事务多、工作忙,咱们都是年过半百的人了,你也要多多注意休息,保重好身体。”

    临行前的朱其升看着毛主席因日夜工作而憔悴的样子,以一位老大哥的身份,不忘加以叮嘱。

    毛主席闻言爽朗一笑:“放心吧,我身体好得很,你回去之后也要好好保重身体,有生之年,希望我们兄弟还能多聚几次。”

    送走了朱其升之后,毛主席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思,或许是回忆,或许是故友相见后的伤感,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自觉地离开了房间。

    今天的人物与场景,留给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堆谜团。

    毛主席为何会跟一个铁匠称兄道弟?这个老铁匠究竟与毛主席是关系?他们所说的彭友胜大哥又是谁?毛主席见到朱其升后为何如此感慨?

    1911年10月10日,武汉爆发了中国共和革命的武装起义,打响了反抗与推翻清政府封建王朝的第一枪,即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全面占领武汉三镇后,推举黎元洪担任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两个月内,全国共有15个省宣传独立,正式加入共和革命的阵营。

    其中就包括了湖南省。

    为了进一步巩固共和革命成果,对抗清政府,宣布独立的湖南省政府,首先推出了两项重大的军事举措。

    其一,湖南省原有的清政府军队,被独立后的省政府改组为共和革命的新军,通过军队的改制,彻底割裂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

    其二,对改组后的革命新军进行兵源补充,加强湖南省的军事力量,以防备清政府的反攻。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在家乡跟父亲一起务农的毛主席,看到了当时历史变局的契机,他一直想着寻求一条救国救民之路,而共和运动的蓬勃发展,再一次激发了他的斗志。

    1911年底,在深思熟虑之后,刚年满18岁的他,瞒着家人,偷偷跑到了家乡附近的招兵处,想要报名参军。

    满怀着信心的毛主席,在征兵处却遇到了挫折。

    “所有新军报名参军,必须要有两个以上担保人。”

    听到这条规定之后,毛主席顿觉无望。

    自己本身就是瞒着家人出来参军,身边又没有熟人,这一时半时到哪儿去找两个担保人?

    他也曾跟征兵处的人员沟通过,看能否通融,但均被拒绝了。

    此时,如果返回家乡,他又心有不甘。

    正当他无计可施的时候,恰好一名叫朱其升的新军士兵从营房里过来经过此地,看到毛主席一筹莫展的样子,便上前打听情况。

    毛主席自然如实相告。

    “放心吧,我来给你担保。”朱其升是一个非常讲义气之人,知道毛主席顶着家里的压力一心想参军,如今却卡在担保人上,便自告奋勇为他作保。

    “一个担保人不够,需要两个。”

    听到征兵处的这句话后,朱其升转身冲毛主席道:“你在这儿等着,我再给你找个担保人过来。”说罢,便一头又冲回了军营。

    没多久,朱其升又带出了一个人,名叫彭友胜,是新军营中朱其升的副班长。

    于是,在朱其升与彭友胜二人的共同担保下,毛主席如愿加入湖南省的革命新军队伍。

    毛主席在报名参军时,登记的姓名是“毛润之”,朱其升与彭友胜一直便以“润之”相称。

    “润之,你为什么当兵?”

    当两人了解到毛主席的家境还算富裕时,不解地问道。
   
    “为了救国救民。”

    毛主席凝眸望向远方,给出了他沉淀在心中许久的答案,转头又问向二人“那你们呢?”

    朱其升苦笑了一声:“我跟友胜大哥一样,都是为了找口饭吃。”

    原来,朱其升原本是一个铁匠学徒,每天干的都是力气活,却经常吃不饱,有一天实在饿得不行,便偷吃了铁匠铺掌柜家的一碗米饭,便被掌柜一怒之下赶了出来。

    举目无亲,又断了生路的朱其升,正好遇到招兵,便报名参了军,这样一来,才不至于饿死街头。

    而彭友胜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到大都同饥一顿饱一顿,在家种地根本无法养活自己,又无一技之长,当年正值清政府招收与训练新军,便加入清朝新军的队伍。

    毛主席参军之后,又被彭友胜走关系调到了自己的班里,因为彭友胜与朱其升两位老大哥在,毛主席在部队中得到了很好地照顾。

    随着三人的感情越来越深厚,朱其升便提出仿照《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人结为异姓兄弟。

    这样一来,27岁的彭友胜成了大哥,20岁的朱其升则是二哥,18岁的毛主席年龄最小,排行老三。

    自此后,三兄弟在军队中更是凝成了铁打的一块,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日常军营生活,三人是同甘共苦、形影不离。

    可随着一次重大的历史变局,让有缘相聚的三人不得不各自分开,分别走向了不同的人生之路。

    武昌起义之后,随着相继15个省的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共和革命的先驱领袖人物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已经失去半壁江山的清政府,仍想着负隅顽抗、垂死挣扎。

    而此时,在清政府内,唯一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就是袁世凯麾下的北洋新军。

    清政府把本来已经准备弃用的袁世凯重新扶植上来,并授予内阁总理大臣的重要职务,打着用袁世凯的新军来对抗共和革命军队的如意算盘。

    相对于北洋新军来说,共和革命的军队实力要弱很多,再加上各个独立的省份都想着自我保存实力,导致在北洋新军的攻击下,共和革命军节节败退。

    当时的局势,对袁世凯越来越有利。

    后方,他已经全部控制了清政府的军权;前方,随着共和革命军的败退,共和派也急于与袁世凯进行谈判,给他讨价还价的权力。

    于是,袁世凯与南方中华民国政府达成了协议。

    只要他推翻清政府并加入中华民国,则由他出任中华民国第二任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中华民国南京政府的参议院通过决议,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履职。

    上任后的袁世凯,为了削弱各省份的军力,下令各省裁撤军员,将军队统一纳入中央政府管理与发薪。

    湖南省内的革命新军遭到了大规模的裁撤。

    而彭友胜、朱其升、毛主席三人所在的部队,也被纳入裁撤的范围。

    因为这么裁军,三人分别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毛主席准备回家,备考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继续他的教育生涯。也正是这一决定,让他成了徐特立的学生,并在学习期间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后续他奋斗一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1918年湖南一师第八班毕业照(毛主席在四排右2)

    朱其升,则早已厌倦了从军生活,正好利用这么多年的当兵积累,也存下一笔小小的存款,他的目标是回家开个铁匠铺,然后娶妻生子,过个普通人的生活。

    而最犹豫的是彭友胜,他当兵时间最久,部队所发的军饷都被他给了贫困的家里,如果回家乡,他面临的仍是跟以前一样的生活,还会陷入土里淘食的困苦局面。

    恰好,此时部队有人传言说广东那边在招兵。

    他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南下,继续参军,不仅可以通过当兵来糊口,还可以养活家人。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毛主席曾常住广州,当时人在国民党军队的鼓友胜得知了毛主席的信息后,得以与毛主席再次相见。

    后来,随着共国合作的破裂,彭友胜不愿意将自己的枪口指向共产党人,因为他知道,他的结拜兄弟毛主席就是共产党员。

    所以,他毅然选择了离开国民党民队,宁愿回到家乡,回归到一个普通的农民。

    自此之后,彭友胜、朱其升、毛主席三人再也没有相见过。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彭友胜知道毛主席就是他曾经的好兄弟“毛润之”,因为确实生活极度困难,直到1951年,才写信向毛主席求助。

    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当地政府,每月给彭友胜安排了30元的生活补助,帮助他渡过了难关,也保障了后续全家人的生活。

    每当念及毛主席及曾经的相遇与友情时,彭友胜便把毛主席的亲笔信拿出来,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苍老的眼眶里满含着泪水。

    而朱其升则根本不知道毛主席就是他的结拜好兄弟,因为他熟记的名字一直都是毛润之,再加上自己又不识字,所以从没把两者画上等号。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主席书法手迹欣赏(组图)
·下一篇:无
·七律 纪念江泽民主席到赵州桥
·戎马一生,他从未领过元帅工资,最珍贵的东西是毛主席像
·忆江泽民对毛主席及其亲属的二三事
·毛主席书法手迹欣赏(组图)
·中红头条:习近平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举行会谈
·第九回:惊动省主席,仲勋终获释,出狱不忘党员新身份
·第九回:惊动省主席,仲勋终获释,出狱不忘党员新身份
·拉萨市互联网行业党委组织企业党员参观毛主席像章纪念馆(组图)
·拉萨柳梧新区管委会办公室招商服务中心党支部参观毛主席纪念像章陈列馆(组图)
·英烈传千古 鲜血铸党魂——瑞金县第二任苏维埃政府主席肖连彬生平事迹(组图)
毛主席纪念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主席纪念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主席纪念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主席纪念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