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纪念活动
中红网总编辑江山举办英模文化进校园专题讲座:毛泽东思想培育吕玉兰健康成长(组图)
2025-04-14 17:44:31
作者:肖太国、郑雪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中红网山东聊城2025年4月12日电(肖太国、郑雪)近日,中国红色文化旅游网总编辑、新华社高级记者江山应邀到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全体教师举办英模文化进校园专题讲座:毛泽东思想哺育吕玉兰健康成长,收到了良好效果。

    吕玉兰(1940-1993),河北省邢台临西县人,15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合作社社长;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0岁,担任东留善固村党支部书记;22岁,作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参加北京国庆观礼;25岁,荣获河北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29岁,当选中共“九大”代表;31岁,任河北省委副书记;37岁,任河北省委书记,同年第三次当选为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77年任河北省委书记,1980年改任正定县委副书记,1985年,任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1987年当选为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新中国著名劳动模范之一,曾荣获“最美奋斗者”等一系列国家级最高荣誉。

    江山以吕玉兰丈夫的视角,饱含深情地回顾了吕玉兰刻苦学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廉洁奉公,从一位农村姑娘成长为党的领导干部的励志经历,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习近平对她的关怀教育和培养,生动诠释了吕玉兰革命精神的基本特征、价值意蕴和生成因素,为现场的思政教师上了一堂感人至深的理想信念课。江山从他与妻子吕玉兰的相识讲起,讲述了吕玉兰鲜为人知的、“吃苦、吃亏、吃屈”的感人故事。面对人生选择,小学毕业的吕玉兰响应毛主席号召回到家乡,坚持听党和毛主席的话,一直坚持在农村参加生产劳动,积极带领干部群众战天斗地、艰苦创业,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面貌。无论职务经历什么样的变化,始终淡泊名利、始终谦虚谨慎、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从不脱离劳动,从不脱离群众,永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用行动树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丰碑。

    吕玉兰同志先进事迹和革命精神让全体党员教师备受鼓舞和激励。有青年教师说,这是第一次全面详细地了解吕玉兰的感人事迹,不仅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个难得的教育,对学生的励志成长和未来正确婚恋观、家庭观的形成都有重要启发。有教师反映,吕玉兰的先进事迹是一面镜子、一把尺子、一面旗帜,是极其宝贵的思政课资源,激发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大家表示,要以吕玉兰为榜样,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向下扎根、向上成长,为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光荣事业奋斗终身。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吕玉兰革命精神为题材,开发打造思政精品课,激励广大学生艰苦奋斗,好好学习,长大后建功立业,为强国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校原党委委员、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名誉院长、孔繁森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高杉主持本次座谈会。在校期间,江山还参观考察了该校冀鲁豫边区根据地文献史料中心、高杉英模文化工作室等学术研究机构。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色传承: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亲属参观吕玉兰纪念馆(组图)
·下一篇:无
·红色传承: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亲属参观吕玉兰纪念馆(组图)
·馆校携手,让红色基因点亮职业梦想(组图)
·清明忆先辈,精神启后人——吕玉兰纪念馆清明期间参观热潮涌动(组图)
·缅怀英模,传承精神——纪念吕玉兰同志逝世32周年(组图)
·《燕赵英模赞》——写在燕赵英模研究会成立之日
·铭记历史,缅怀英烈,锤炼意志,刻苦求学——临西县玉兰小学第八届“春游·故乡
·玉兰依旧笑春风——一位来自东留善固村的青年(组图)
·刘子厚、马辉、吕玉兰、张市、王英俊等在去张家口的路上(图)
·玉兰花开迎“三八” 红色基地庆芳华(组图)
·妇女能顶半边天——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5周年之吕玉兰同志
吕玉兰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吕玉兰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