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纪念活动
红色传承: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亲属参观吕玉兰纪念馆(组图)
2025-04-10 16:13:50
作者:吕玉兰纪念馆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在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吕玉兰纪念馆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韩桂馨(毛主席警卫长李银桥之妻)的亲属:韩兰格女士及其子李元龙。他们在原东留善固村党委副书记、吕玉兰纪念馆顾问冯占臣、原东留善固村党委副书记程银龙的陪同下,怀着崇敬与缅怀之情,走进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精神的吕玉兰事迹展厅。

    韩兰格老人说:“年轻时就知道吕玉兰的事迹,是一代人学习的榜样,后来知道有个吕玉兰纪念馆,一直有个心愿到纪念馆来看一看,今天终于如愿以偿。”

    在展厅内,韩兰格、李元龙认真聆听吕玉兰的生平事迹,驻足凝视每一张珍贵照片、每一件历史实物,仿佛穿越时空,又回到那艰苦而奋发的年代。在陈列着玉兰老书记穿过的布鞋的展柜前,冯书记饱含深情地讲解道:“为了抓住冬季封冻前植树的时机,吕玉兰几天顾不上梳头洗脸,脚上的冻疮化了脓,和袜子鞋子粘在一起,一动就疼得钻心,她干脆穿着鞋睡,第二天一早还是要扛着铁锨去村北沙荒地里种树。别人都说她傻,可正是凭着这股子傻劲,吕玉兰带领大家三年植树11万株,实现了东留善固村几代人的绿化治沙梦。”韩兰格老人由衷地赞叹道:“吕玉兰真是毛主席培养出来的好干部啊!她的成就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在讲到“在正定期间,习近平和吕玉兰一起为减轻农民负担,降低粮食征购任务,积极跑省进京,如实反映问题,最终使正定县粮食征购任务数减少了2000万斤”,李元龙感叹道:“这真是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鲜明体现!”

    参观结束,母子二人深受感动,感慨良多,对吕玉兰同志更加敬佩和尊重。同时,他们称赞纪念馆不论在环境上、展厅陈列上、还是接待管理上都很好,给予了纪念馆工作高度评价。他们说:“衷心希望吕玉兰纪念馆越来越好,把玉兰精神宣传好,弘扬好;希望玉兰家乡东留善固村越来越好。”为表达情谊和祝福,特向纪念馆赠送了三幅书画作品。

    三幅作品中,“红旗”二字引人注目,它是毛泽东手稿影印件,背后的故事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据李银桥回忆:在中南海工作期间,有一些纪律和要求,比如他不用的废稿,身边工作人员一律不能留存,按规定处理(常被销毁)。有天,一位卫士鼓起勇气向毛主席提出想留一张手写字作纪念,却被主席婉拒。而这张“红旗”手稿,原本也正要销毁,李银桥当时已经把此手迹放到火边,被主席发现并紧急制止,并嘱咐让卫士长保存下来。这意味着主席对这幅字颇为满意,只是由于不便再发表(已有并公开发表的“红旗”字样),又实在不舍得被烧掉,就赠给李银桥留念。可以说这幅字很珍贵,难得一见,也为吕玉兰纪念馆增添了宝贵的红色文化底蕴。

    此次韩兰格、李元龙参观吕玉兰纪念馆是红色精神的传承与交流,彰显了对革命先辈精神的敬重与传承。吕玉兰精神与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一脉相承,都是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体现。这种精神跨越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馆校携手,让红色基因点亮职业梦想(组图)
·下一篇:无
·馆校携手,让红色基因点亮职业梦想(组图)
·清明忆先辈,精神启后人——吕玉兰纪念馆清明期间参观热潮涌动(组图)
·缅怀英模,传承精神——纪念吕玉兰同志逝世32周年(组图)
·《燕赵英模赞》——写在燕赵英模研究会成立之日
·铭记历史,缅怀英烈,锤炼意志,刻苦求学——临西县玉兰小学第八届“春游·故乡
·玉兰依旧笑春风——一位来自东留善固村的青年(组图)
·刘子厚、马辉、吕玉兰、张市、王英俊等在去张家口的路上(图)
·玉兰花开迎“三八” 红色基地庆芳华(组图)
·妇女能顶半边天——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5周年之吕玉兰同志
·河北大学学生“组团”踏访劳模精神(组图)
吕玉兰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吕玉兰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