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北新闻2月22日电(张鹏翔、何连斌)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文明实践就传播践行什么。现如今,在河北省临西县织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已然成为人们全新的精神家园,各具匠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遍地开花,爱洒满城。
临西县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新时代最美奋斗者吕玉兰的家乡。临西人民以“玉兰花开”为名,弘扬楷模精神,凝聚榜样力量,开展接地气、聚人气、暖民心的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广大群众作新时代的奋斗者和文明实践者。
临西县文明实践志愿者陪留守儿童摘菜、做饭、拉家常,做孩子一天爸爸妈妈。 何连斌 摄
“有事找大李,没啥大问题”“有事找振青,家家享太平”“找五老聊一聊,语顺又风调”……从人们不自觉溜出的口头语,就可以感受到群众对“玉兰调解室”文明实践调解员的信任和欢迎。
据悉,临西县坚持加强人民调解,夯实社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创新调解文化理念,打造出独具临西特色的“玉兰调解室”,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让群众相信调解、接受调解、高效调解。
目前,临西县共成立各类文明实践人民调解委员会333个,其中高标准“玉兰”品牌调解室达到50家,文明实践调解员达到1176人,形成了覆盖全县的文明实践调解组织体系。据统计,两年来,该县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60多件。
阳光工作室心理疏导中心是临西县卫健局、计生协、教育局、司法局、工会、妇联、团委七部门联合组办的志愿服务组织,成立三年来共招募心理咨询师、心理危机干预、健康管理师、文明实践志愿者85名,采用健康宣传、巡回讲座、个案咨询三种服务形式,全方位为广大群众提供健康教育指导、情绪管理、压力疏导等心理健康服务。
同时,该县在12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了阳光工作室分站——“心理健康疏导站”,为辖区内居民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讲及疏导工作;在71个村级健康小屋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在“心灵港湾”通过话聊、展板、微讲座等形式,不断增强居民心理保健意识,引导人们以一种阳光向上的心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柏师傅,麻烦您一下,车打不着火了……”日前,在五合社区居住的刘女士,突然发现自己的车因为亏电不能启动,急的满头大汗,打通了文明实践志愿者柏学营的电话。柏学营火速赶往现场,十分钟的时间帮刘女士解决了汽车亏电问题。
据悉,临西县爱心志愿者协会车辆救援队成立于2019年,在临西镇、河西镇、吕寨镇、下堡寺镇、摇鞍镇乡设了五个分区,共有20名正式志愿者,无偿救助本地、外地事故车辆。截至目前共实施车辆救援110余次,赢得群众一致点赞。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练难以成钢”……长久以来,《雷锋日记》中这些经典名言,感染和教育了几代中国人,雷锋精神更是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不断进步,茁壮成长。
2021年,“续写雷锋日记”日行一善活动在临西县光明小学正式启动,倡导中小学生每日做一件善事,并用笔去续写雷锋日记,像雷锋一样,锤炼自己的品质;用心去续写雷锋日记,像雷锋一样,塑造自己的灵魂;用脚步去续写雷锋日记,像雷锋一样,在未来日子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临西县小学生续写“雷锋日记”。 何连斌 摄
“续写雷锋日记”让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善、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影响学生的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起到了“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效应,将雷锋精神转化为一种行动,构建起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推动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
长期以来,在临西活跃着一支由退休老教师、老支书、老党员、老学者组成的“四老”宣讲团。他们发挥余热和自身优势,紧扣时代新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身边的好人好事,变成大白话,当成故事来讲。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及时传递到群众中去,用正确的理论教育人,用先进人物先进事迹鼓舞人,宣讲接地气,传递了正能量。
临西县“四老”宣讲团成员、老干部孙俊嘉在书写宣讲稿。 何连斌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