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吕玉兰传
第五章 学海无涯苦作舟
2014-08-29 16:13:13
作者:江山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星期一早上,她看到时间已不早,拿了个高粱面窝窝就出了门,边走边吃。因为走得太急,到了村外,一口窝窝还没有咽下去。就见参加考试的十几个同学,结伴儿一块儿走,边走边议论,说谁谁学习成绩好,准能考得上;又说谁谁复习了两年,一定会考好,根本没人提到她。当时她暗暗地给自己打气,谁能考得上,在考场上见吧!

年轻时的吕玉兰。

    下堡寺高小的考场,设在学校南边的一块空地上,考生有好几百人,一人一张桌子。当时正是夏天,毒辣辣的太阳当空照。没过多大一会儿,同学们就一个个满头大汗。有的同学受不了,没有答完卷子,就交了。她却很认真,先把考卷看了两遍,把会答的都答上了。不会的,也把知道的意思写上了。尽管汗水溻了衣襟,她仍然仔细地答着每一道题,工整地写好每一个字。答完题后,又看了两遍。直到老师喊:“到时间了”,她才交了卷。这时,整个考场上只剩下几个同学,玉兰是其中的一个。

    五天后,张榜一公布,谁也没想到,东留善固参加高小招生考试的十几个学生,就考上了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这个女生就是玉兰。这真出乎大伙儿的意料。

    提起玉兰在高小的学习情况,当年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称赞她是让老师放心的自觉学习的好学生,上课听讲精力最集中,作业做得最认真,每天晚上下了自习课,还要加一会儿班。

    刚入学,学校对新生进行了摸底考试,按成绩的好坏分成甲、乙、丙、丁四等,如果是丁等,就要被取消入学资格。玉兰只考了丙等倒数第二名,差一点被刷下去。她想:“哎呀,这回俺又是全班成绩最差的,不刻苦用功,又要跟不上了。”于是,她又奋发图强地学起来。由于学习基础差,又特别想上进,她思想压力很大,夜里老做梦。一天,她排队打饭,突然摔倒在地。好心的同学们把她送到了宿舍。就这样,她照样坚持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级期末考试,玉兰考进了乙等生。到六年级,她又考到甲等生,进入了全班的前10名。各门功课中,她的语文最好。有好几次,教语文的汪庆林教师在课堂上表扬她的作文写得好,还把她写的日记上了墙报。一回,汪老师在她写的记述做好人好事的日记上这样批语:“做得好,写得也好,以后还要发扬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学生生活,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就拿玉兰开始上的东留善固小学来说,那时没有专门的校舍,只有四间土房当教室,又矮又旧,里面既阴暗又潮湿。屋中只有老师的一张教桌,同学们没有书桌,都是把大腿当桌子。玉兰到下堡寺上高小时,学校各方面的条件也很简陋。

    谈到吃,当年玉兰高小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后任临清市教育局副局长的赵金岫告诉我,那时候,学生都住校,自带干粮和小米,开饭时由学校把干粮蒸一蒸,再做点小米稀饭。什么干粮呢?玉米面、高粱面、红薯面蒸的窝窝头就算是好的了,有的还掺进了榆树叶、红薯叶,吃了以后都便秘。夏天,有的干粮发了霉,同学们也舍不得丢,蒸蒸照样吃。他们星期六回家,星期天回校,一带就是一星期的。那时,玉兰的家境在同学们中,算是比较寒酸的。她的饭量大,带的干粮常常不够吃。同学们看着她吃不饱,有时就分点给她。

    对于穿、住、用方面的情况,玉兰的老师和同学们对我说,她当时穿的,不是蓝褂子,就是黑棉袄,胳膊肘和膝盖上都打着补丁。她的大部分衣服,是用母亲和祖母的衣服改做的。有时做件新衣服,布料也是自己家里的土织布机织的老粗布,然后用带有颜色的泥土砸砸,染上颜色。到了冬天,哪有毛衣毛裤穿?总是里面穿件褂子,外面裹个棉袄。脚上从来没有穿过袜子,常年光着脚穿双旧布鞋。宿舍是一间低矮的土房,没有床和炕,在地上铺些干草,打通铺。夏天,蚊蝇、虱子上下夹攻,一觉醒来,身上满是蚊虫叮的疙瘩。寒冬腊月,房里没有火炉,也没暖气,同学们冻得抱成了团,有时在半夜里就被冻醒了。学习条件也十分艰苦。铅笔不够用,她就拣同学们扔掉的铅笔头。作业本都是用鸡蛋换,所以用起来非常节约。她总是先使正面,再使反面,用铅笔写遍小字,再换毛笔写大字,一个本子要用好几遍。

    那时,村里没有钟表,人们掌握时间,用的都是土办法。玉兰在早上掌握上学的时间,就看房顶上的椽子。如果还看不清椽子,说明时间还早;如果能看清椽子了,那就说明外面天亮了,该起床上学了。有一次,玉兰一觉醒来,看到房上的椽子十分清晰,不免一惊:“不好,这回要迟到了!”她赶忙穿上衣服,背起书包,饭都没顾得吃,就向学校跑去。当她到学校一看,大门竟锁着,连个人影也没有。原来,这天是个月亮天,外面看得挺亮,其实才半夜。天很冷,玉兰怕回家再来晚了,就蹲在校门外,一直等到天明。东留善固是全区离下堡寺最远的一个村庄,当时没有自行车,不管刮风下雨,都是步行,可她从来没有迟到过。玉兰在跟我说起这些往事时,开玩笑说:“房顶上的椽子就是俺的钟表。”

    高小的生活又是丰富多彩的,特别是同学们之间那种团结友爱的精神,给玉兰留下了许多美好与温暖的回忆。当时,她有两位一道住校的好同学,一位叫郑艳梅,另一位叫车玉环。她俩都比玉兰大,处处都像姐姐一样帮助和照顾她。郑艳梅常对她问寒问暖,谈心鼓励。车玉环看她被褥单薄,冬季就同她睡在一个被窝里。还有的同学热情帮助她学习,或者星期天叫她去她们家改善生活。

    至于高小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教育之恩,这是玉兰时时萦怀的一件事。她曾几次对我谈起当年的情况:“俺们的政治老师闫廷深,是高小的教导主任,口才很好,政治性强,他后来当过山东省聊城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和聊城市政协主席。校长张子祥,教数学的赵金岫老师和王金城老师,教语文的汪庆林老师,教地理的宗振荣老师,教历史的武建欧老师,教文体的景仲修老师等,对学生都很好,对俺的学习和思想帮助也都挺大,至今印象很深。俺的文化知识,主要是在那几年打了点基础。俺到啥时候,也不会忘记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对自己的辛勤哺育。人民教师,真是世界上最神圣的职业啊!”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六章 学生劳动模范
·下一篇:第四章 自幼好动
·吕玉兰——生命的路标
·读《吕玉兰》
·邢台市首家好人馆“临西好人馆”开馆(图)
·临西县举行“迎七一”践行“三严三实”主题党日活动(图)
·邢台应大力弘扬玉兰精神
·大力弘扬玉兰精神 自觉践行“好官”之道
·为人民服务是吕玉兰精神的核心(组图)
·咏玉兰
·国粹献给您:人人敬佩的好书记(组图)
·玉兰姐,您永远是我的榜样!
吕玉兰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吕玉兰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