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吕玉兰传
第三十三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
2014-08-26 15:48:40
作者:江山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提起何耀明,如今在临西县甚至在邢台市的老干部、老同志中,几乎无人不晓。他是邢台市宁晋县人,1939年刚14岁就参加了革命,先后任柏乡和邢台县长、邢台县委第一书记、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还长期从事业余文学创作,是个有文化、有水平的老干部。但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扣上了“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的帽子,长期挨批斗。

    1972年,邢台地委领导跟他谈话,说临西的玉兰想要他去,征求他的意见。当时,他正处于落魄之中,无人敢要,听说玉兰要他,不禁喜出望外。8月,他到临西报到。没有想到,一开始就让他担任了县委常委(不久又任副书记)、县革委副主任这一要职。

吕玉兰和邢台地区与临西县的老干部在一起在共同规划临西的长远发展与建设蓝图。右三为邢台地委书记关彬,右一为临西县委副书记焦振友,左一、左二分别为临西县委常委岳申贵和张延福。

    更让何耀明想不到的,是玉兰对他的充分信任。由于他多年处于“阶下囚”处境,刚到县里时,在各方面显得比较拘谨。但玉兰一见到他,却似故友重逢,常常跟他敞开心扉谈思想、议形势,对他抓的工作十分放手。当时,玉兰从省上到村里,兼职颇多,这个会议,那个活动,经常不在县里。何耀明虽是副职,玉兰却把他当正职来用,对他说:“早就听说你抓农业有一套,你就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农业上,放手抓吧!”何耀明从1972年上任到1975年调走的近3年间,正是临西大上农业的时期,自然成为玉兰的得力助手。

    “我对玉兰的用人十分敬佩,可以改用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的一句名言,叫做‘不拘一格用人才’。”何耀明在向我谈起当年玉兰怎样爱才、惜才、用才时,激动得声音不禁有些颤抖。他谈到,当时的临西县汇聚了一大批各种人才,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干部,还有多才多艺的各类知识分子,是当时邢台地区人才集中、事业兴旺、工作最好的一个县。他说:“过去,我对玉兰只是慕名,这次算是真正认识了她。玉兰和不少老干部,都曾在‘文革’中受到过冲击,但当她安全着陆、身居要位后,心里仍然记挂着那些老干部,勇敢地支持许多被打倒的同志重新站起来工作。吕玉兰具有过人的胆量和见识,否则,她不敢启用我这个被内定‘双开’的危险分子。我对她的敬佩就在于此。”

吕玉兰和临西县委老书记安经章(右三),县林业局科技人员张茂昌等在一起进行林业发展规划。

    当我提笔记述玉兰热心培育各种专业人才时,眼前浮现出一个个活跃在临西大地上的“才子”:

    她,中等个,瓜籽脸,笔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大眼镜。别看她一副弱不禁风的才女形象,可她的足迹遍及全县大小果园,向农民传授果树管理技术,嗓门亮得很。她1964年大学毕业就来到这里,已在这块黄土地上整整奔波了30年。当我称赞她把自己所有的青春和才华都献给了临西的果树事业时,她却说:“我在临西能坚持下来,也受玉兰的影响哩!我还是姑娘的那几年,常常在东留善固搞果树,吃住都在那里。玉兰常到我们住的地方,问寒问暖,及时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困难,使我们在村里工作很愉快,生活很舒心。我也处处以玉兰为榜样,连晚婚都学她的样儿。后来,我们俩人都到县上工作,她又把我当作知心人,全县适合发展什么果树,各村该种多大面积,怎样搞好技术培训,玉兰都找我商量,使我越干越有劲儿。”这位女主人翁,就是河北省知名果树专家、现任临西县林业局高级农艺师王季云。

    他,个头敦实,脸色黑红,就像刚刚长途跋涉归来。可不,近几年来,他先后徒步考察了太行山和黄河,历尽艰险,行程万里,创作了大量反映祖国大好河山的国画作品,他的事迹先后登在《河北日报》和《邢台日报》上。那天,我来到他设在文化馆内的画室,只见四壁挂满了《黄河万里图》。他向我谈起了同玉兰的友谊,眼里滚动着泪花:“玉兰每次回临西,都到我这儿坐坐。我每次上石家庄,也都要去看看她。玉兰和我爱人、孩子,也都无话不谈。有好几次,我思想苦闷,都是玉兰鼓励和开导我,使我鼓起了发奋创作的风帆。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多次在东留善固写生,在那里画农民,画玉兰,那里已成为我从天津美院毕业后的又一所大学。”他,就是现任临西县文化馆职业画家、河北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画家卢庆生。

吕玉兰病逝后,卢庆生怀着深情创作了大幅油画《毛主席接见吕玉兰》(与人合作),悬挂在吕玉兰纪念馆的大厅里。

    写到这儿,我忽然想起一件事。那天,有个朋友悄悄对我说:“你劝劝玉兰吧,卢庆生毛病挺多,别叫玉兰同他打得火热了!”我把这个意见给玉兰转达了。她沉思一下,说:“毛主席讲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行,哪能要求他样样都好?卢庆生有一定专长,咱们就应当团结他、鼓励他,让他把所有的才华都发挥出来,不应当对人家求全责备,更不应该疏远人家。”

    他叫王顺道,现任邢台市人民医院副院长。1968年,他和爱人从河北省医学院毕业后,双双来到临西,先后在县医院工作了十多年。开始,由于临床经验不足,他在为一位阑尾炎患者做手术时,没能做下来。想不到,这竟引起了一场风波,指责、埋怨、挖苦,一起向他袭来。他痛苦极了,心想,在外地工作,真不如在自己家乡好。于是,他便向领导上提出要求调回老家巨鹿县。玉兰听说后,专门来到他家,劝慰和鼓励他:“我听说你想调走,特意来看看你。其实,一个小手术,没有做成功,这点挫折算个啥!调回巨鹿技术就能提高啦?人,总是通过实践,逐步积累经验的,哪能一口吃个胖子?你是俺们县少有的大学生,又年轻,又好学,肯定能成长为一个精通医术的名医!”

    玉兰一席话,激起了王顺道奋发学习、攻破难关的信心和勇气。如今,王顺道已成为河北省省级优秀专家、省医学院教授和省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他所写的几十篇论文,被国内外多家医学杂志刊用。回顾自己的成功过程,王顺道感慨地说:“要是没有玉兰同志的那次激励,我不可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几十年来,玉兰同志和我一直保持着联系,她总是热情地鼓励和帮助我。玉兰对我的教育,使我终生难忘!”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三十四章 迟到的爱情
·下一篇:第二十二章 面对荣誉的新考验
·吕玉兰——生命的路标
·读《吕玉兰》
·邢台市首家好人馆“临西好人馆”开馆(图)
·临西县举行“迎七一”践行“三严三实”主题党日活动(图)
·邢台应大力弘扬玉兰精神
·大力弘扬玉兰精神 自觉践行“好官”之道
·为人民服务是吕玉兰精神的核心(组图)
·咏玉兰
·国粹献给您:人人敬佩的好书记(组图)
·玉兰姐,您永远是我的榜样!
吕玉兰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吕玉兰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