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8月26日上午,玉兰来到位于保定市的河北农业大学,开始了为期3年的大学生活。
“从今天开始,俺就是一名大学生了!”她在当天的笔记本上,记述了自己的心情,“当俺走进农大校园,阳光是那么灿烂,校园是那么美丽。大道两旁挺立的白杨树上,叶子哗哗作响,像是欢迎俺的到来!”
玉兰要求上大学深造的愿望由来已久。但是,把这个愿望变为现实,前后却经历了10多年的努力。
长期的基层工作实践,使玉兰早已感到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要求认真看书学习的教诲,更使她增添了学习的动力。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次中央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亲切地问玉兰读了哪些书:“玉兰子,你是中央委员里最年轻的一个,要多读些经济的、文学的、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知识面要宽一些,博一些。”在朱德委员长家里,他老人家握着玉兰的手,说:“全世界的妇女要解放。你要好好学习,多做工作,希望寄托在你们年轻人身上,要努力为妇女解放多做贡献。”
领导的关怀,工作的需要,使她决心补上文化知识这一课。每当领导上让她去读书班、党校学习,她都积极参加。1971年我国第一次选拔工农兵大学生,当时担任临西县委第一书记的她,曾向上级党组织提出了上大学的建议,然而没有被采纳。1979年,正在省委工作的她,自费报名参加了山西刊授大学的学习,后来由于受到免职和审查而中断。
1981年,她听说其它省市有的劳动模范进了大学深造,再次产生了到大学学习的愿望。在省人代会上,她见到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健教授和河北工学院潘承孝教授,谈起自己想上大学的强烈愿望,立即得到了两位老前辈的支持。他们还向省领导进言:“让玉兰上大学吧,可以作为培养干部的试点。”不久,河北省委第一书记高扬批准了她的这一要求。河北农大还专门制定了《关于吕玉兰同志来校学习的安排意见》,安排她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单独拟定了教学计划。
吕玉兰、江山夫妇特地到河北宾馆看望年届百岁高龄的河北工业大学潘承孝教授。
一个来自农村的妇女干部和劳动模范,后来又当过县委书记、省委书记,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如今又要上大学,可真是一件新鲜事,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那几年,凡是到我们家来串门的,都要向玉兰打听上大学的情况,她也很乐意向人家讲述一些上大学的趣事。
那天,玉兰在河北农大听完课,几个女同学见班上新来了个中年妇女,觉得挺好奇,便上来搭话:“老师,你是教什么的?”
玉兰忙摇头:“俺可不是老师,是个学生。”
“哪有这么大的学生?”
“你们看俺有多大年龄?”
“二十七八?”“30出头?”
“都不对,再猜猜看?”
玉兰见这几个同学都不敢往上猜了,就问其中一个同学:“你妈多大啦?”
“我妈今年38岁了。”这位同学答。
“俺比你妈妈还大呢,42了!”
同学们听了,都惊讶地瞪大眼睛。她们都无法理解,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来上大学?于是,玉兰就向她们回顾了自己小学毕业就回乡务农的经历,讲述了由于文化程度低影响工作的苦衷,勉励她们珍惜上大学的机会,为人民多学点知识。
然而,已经人到中年的玉兰,同年轻的大学生们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学在一起,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像小山似的横在了她的面前。
我至今还记得,玉兰讲述她上第一节课的情景。这是节植物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大堆化学分子式,边讲边写,速度很快。玉兰看着满黑板的“洋码子”,有的根本听不懂,有的听懂了又记不上,有的只顾得听顾不得记,不禁有些手忙脚乱。课在不断地上着,她的血压在不断地升高,心率也在逐步地加快,只觉得耳边嗡嗡作响,脑子里乱哄哄的。下课了,老师热心地问她:“吕玉兰同志,我讲的课好不好啊?”玉兰没来得及说话,只觉得阵阵恶心,“哇哇”地大口吐了起来。
那些天,玉兰心情烦躁,连续失眠,刚上学的热劲,一下子凉了半截:“这不是自找苦吃吗?早知道这样,何必到这里来受这份洋罪呢?”
此刻,几位老领导的亲切鼓励,又在玉兰耳边回响。
在1982年8月举行的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得知玉兰要上大学的消息,向她伸出大拇指,朗朗地笑着说:“上大学好嘛,我支持!”
邓大姐亲切地拉着她的手,高兴地说:“好嘛,我拥护河北省委的决定。你有这么多年的实践经验,需要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进大学深造几年,这是党对你的关怀和培养,也是四化建设的需要”。
在1975年1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人代会上,邓颖超大姐、康克清大姐和女劳模们在一起。自左至右为:林丽蕴、郝建秀、郭凤莲、邓颖超、康克清、邢燕子、吕玉兰、宝日勒岱、赵炜。
“这个决心下得好” 在习仲勋副委员长的家里,他鼓励玉兰上大学,他说,“你要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这是党和人民对你的培养和期望。”
想到这里,她不禁责问自己:上大学的梦做了十几年,现在刚碰到点困难,就想打退堂鼓,这怎么对得起党的培养呢?她在心里默默地念叨:“只要咬紧牙关,刻苦学习,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攻克文化关,确实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玉兰在课堂上听不懂,就在课下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一遍不行就来两遍三遍,直到弄懂为止。有多少次,她把不懂的问题记到纸上,利用买饭,打开水排队的机会,向周围的同志讨教。有多少次,她把同学们的课堂笔记借来,端端正正地抄下来。有多少次,她利用坐火车、坐汽车的间歇背讲义。又有多少次,她的课堂作业完不成,就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常常做到深夜。大家反映,她晚上从来不看电视,节假日也不出门游玩,把在学校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怪不得,河北农大老校长王健教授、河北农大农经系主任孙颖洲教授和系党总支书记邸文祥等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纷纷称赞玉兰:“为大学生树立了一个刻苦学习的好榜样!”
玉兰对学习的要求是严格的。有的领导考虑到她文化基础较低,学习特别吃力,生怕考试过不了关,就建议在她选学的课程中,把主要课程考一考,其它课程就不一定都跟学生一道参加严格的考试,可以考虑采取考查的办法,根据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作业情况,给一个分数算了,以便减轻她的负担。但是,玉兰坚决不干:“俺要跟学生一样,不能搞特殊。”
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玉兰慢慢找到了学习的“窍门”,总结了这样三条体会:首先是笨鸟先飞,搞好预习。她遇到难懂的课题,先借来讲义看,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课。其次是着重抓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东西,以便于把东西记住。为此,她剪贴和摘抄了数百万字的资料,做了近50万字的笔记。再就是注意劳逸结合。刚进大学时,她白天上课,晚上自习,临睡还要背一段,每天要学习十几个小时,结果弄得精疲力竭,影响了第二天的学习。后来她逐渐养成了有规律的学习生活,每天睡觉前散散步。
理论联系实际,这是玉兰多年来开展工作和学习的一贯特点,这次上大学她也这样做了。她不但按学校的课程学习,还注意带着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学。她到正定后,主要抓的工作是包括庭院经济在内的多种经营。于是,她把这个作为学习农业企业经营学这门功课的重点,写了一篇题为《庭院经济大有作为》的考试论文。文章首先论述了发展庭院经济的重要性:“在我国农村,家家有宅基地,户户有小庭院。农村有8亿人口,约有1.6亿户,一户3分地算,约有耕地5000万亩。因此,充分利用好房前屋后,进行庭院经营,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发展商品生产,既增加了社会财富,又使个人收入得到了补充,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应当引起重视。”文章还论述了庭院经济的经营经验、管理措施,并引用群众的话来形容它带来的变化:“电视带彩色的,缝纫机带锁边的,自行车带冒烟的,手表能看星期天的。”
“俺上大学的最大收获,是养成了自学的习惯。”那次我到河北农大去看望玉兰,刚吃过晚饭,她兴致勃勃地领我去看学校的阅览室。远远望去,阅览室所在的一排平房里,白炽的荧光灯亮如白昼,把黑夜撕开了一个大口子。这儿好静啊!当我们走进阅览室,只见正在学习的同学们,神情是那样的专注,学习气氛是那样的浓厚,仿佛掉根针也会惊动人们。玉兰不断地对我咬耳朵:“这儿是俺经常看书的地方”,“这儿是借书的地方”,“这位是管理员小田同志,待人可热情啦!”在回去的路上,玉兰又告诉我,没进大学,自个儿总觉得工作忙、时间紧,读书学习坚持不好。入学后,开始也坐不下来。到了阅览室,看到那么丰富的藏书,真是知识的海洋,而且环境安静,条件优越。她就天天来,在那儿看啊,写啊,度过了她的大部分业余时间。
生活关对于玉兰来说,也是一个考验。她上大学那一年,已是42岁了。本来,吃60%玉米面做的窝窝头和大锅菜,住人员拥挤人声噪杂的集体宿舍,以及种种不便,对于她这个从农村出来过惯艰苦生活的人来说,不能算是什么困难。但是,她身上的多种疾病、父母先后病故,特别是政治上受到免职和审查,却从体力和精神上,给她的大学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她一直坚持和学生一道排队买饭,吃一样的饭菜。入学不久,她由于学习紧张,月经期变得不正常了,有时竟提前十几天,而且经血超出常量的好几倍,常常出现头重脚轻,浑身无力的感觉,脚也浮肿了。终于,有一天她突然晕倒了。经医生检查,她患了多发性子宫肌瘤,因出血过多造成了严重性贫血。这种疾病没有其他彻底的治疗办法,最好是住院作切除手术。怎么办?住院治疗,就要耽误她好几个月,甚至一个学期,说不定会使整个大学学习中断。她反复思考,终于拿定了主意:边学习,边治病,只要活着,就要把大学课程学到底,决不能半途而废!就这样,她几年来一直带病坚持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