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农村中成长起来的人民领袖,毛主席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国家的农业问题,历来十分重视。早在1934年,他在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就指出: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又号召“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他说,“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他多次强调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提出“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思想和农、轻、重的经济发展安排次序。
为了发展农业,毛主席亲自抓农业。1955年11月,毛主席在杭州和天津分别和十几个省的省委书记共同定出“农业十七条”,并下发全国征求意见。1956年,他又主持对十七条进行补充修改,扩充为四十条,形成为1956年到1967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 “农业四十条”公布后,他连续几年都抓贯彻执行。他不止一次地深入到农村、田间,向有经验的老农和科技人员请教,并且召开各种各样的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
1958年,毛主席在总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八字宪法”,就是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分别包括土壤、肥料、水利、推广良种、合理密植、植物保护和防治病虫害、田间管理、工具改革八项内容。
毛主席对水利也非常重视。早在1934年1月,在江西瑞金,他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应予以极大的注意”。中国历史上最频繁、最广泛的水利建设,就发生在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三十年内。这个时期是这个几千年水利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毛主席以人民战争的方法和气概,号召、团结并依靠人民群众,治理江河、修建水库、开挖沟渠。保守的数据表明,全国共修建水库8万多座,新建人工河道近100条,新建万亩以上的灌区5000多处,并基本解决大江大河的洪涝灾害问题。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创造的这些奇迹,直接价值超过200万亿元。
毛主席对农业机械化十分关心。他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为此,批准设立农业机械部,倡导各地设立农具研究所,试制新农具。 今天,在我国农村,许多地方已经做到挖土不用铁锹,收割不用弯腰,搬运不用肩挑“,农民正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农业也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毛主席出生于农村,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必然了解农民,精通农业,他成为中国农民的领袖,中国农业的导师,完全是由于他后来孜孜不倦的学习、钻研和无私无畏的社会实践。在系统论述了农民之后,1957年1月他《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又精辟论述了中国的农业问题,提出了“农业就是工业”的奇特命题。
毛主席为什么重视农业?我想,毛主席如此重视农业,不排除有感情因素的作用,但主要来源于他对农业重要性的理性思考。
毛主席对农业重要性的论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 农业关系到社会稳定。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毛主席指出:“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而“有了饭吃,学校、工厂少数人闹事也不怕。”只有农业发展了,轻工业生产才能得到足够的原料,轻工业产品才能得到广阔的市场”。 2. 农业关系到工业发展。毛主席认为,中国的工业化离不开农业。因为首先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农村是轻工业的重要市场。只有农业发展了,轻工业生产才能得到足够的原料,轻工业产品才能得到广阔的市场。其次,农村又是重工业的重要市场。农业是积累的重要来源。农业发展了,就可以为发展重工业提供更多的资金。因此,毛主席指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农业就是工业。”要工业化就要搞农业。 3. 农业关系到国防巩固。毛主席认为,我国要加强国防建设,“因为我们还受敌人欺负和包围。而要加强国防建设,就要发展农业。他指出:“人民和军队得总先有饭吃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则虽有枪炮,无所用之。”只有农业发展了,才能生产大量农副产品和轻工原料,保证军队的需要,为加强国防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资贮备。毛主席说“粮食足,军食孰能不足。” 4. 农业关系到人民生活改善。毛主席认为,农业特别是粮食,直接关系人民的生活。农业发展了,就“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否则,人民生活就会受到影响。
尽管毛主席本人没有明确提出建设新农村的概念,但从他的有关论述、文稿及在他指导下形成的一系列文件指示中,仍可大体勾勒出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构想。今天总结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动摇,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本不动摇。
懂农业,方能知轻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三农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项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直击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关键,也为无数人的乡愁找到了归属。而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人才的振兴。“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业安全、粮食安全绝非如少数人想的那么理所当然。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陕北延安梁家河的知青岁月就是这九个字最生动的写照。他从能吃苦、爱读书的好后生,到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的大队支书,直到将对百姓的深沉情感上升为乡村振兴战略,堪称“三农”工作最出色的人才。这一战略牵扯着区域发展战略,关系着脱贫攻坚工作,更指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这一当前社会关键问题,将为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许多问题提供钥匙。
最后,预祝今天的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